话说在明朝那会儿,顺德府有户人家,女主人荣慧是个寡妇。自打丈夫撒手人寰,旁人都劝她再寻个好人家,可荣慧重情重义,一心留在家里,伺候公婆,操持着家中的大小事务。公婆皆是心善之人,待荣慧如亲生闺女一般,一家三口和和美美,日子过得倒也舒心。
这一年秋天,天色渐晚,夕阳的余晖也慢慢被夜色吞噬。荣慧正和婆婆在厨房里忙活着做晚饭,锅里正煮着热气腾腾的菜肴,满屋子都是饭菜的香气。
就在这时,一阵“砰砰砰”的敲门声打破了这份宁静。荣慧心里“咯噔”一下,这大晚上的,会是谁呢?她不敢贸然开门,便隔着门板轻声问道:“这么晚了,是哪位在外头呀?”
过了一会儿,门外传来一个苍老又虚弱的声音:“大嫂啊,您行行好,我饿了好些日子了,可怜可怜我这把老骨头吧。”荣慧心地本就善良,一听这话,心里一阵发酸,赶忙跑去厨房拿了两个馒头,然后小心翼翼地打开了门。
门刚一打开,一股阴森森的冷风扑面而来,冻得荣慧打了个寒颤。只见门外站着一个瘦骨嶙峋的白发老汉,那模样看着就让人心疼。老汉的眼睛冒着绿油油的光,直勾勾地盯着荣慧手里的馒头,可看了两眼后,又把目光直直地落在了荣慧身上,一句话也不说,仿佛饿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
荣慧被老汉那怪异的眼神看得心里直发毛,她赶忙把手里的馒头递过去:“老人家,您快拿着吃吧。”可那老汉却摆了摆手,竟然不要馒头。荣慧心里越发觉得奇怪,一个饿了好几天的人,不要馒头,那他到底想要啥呢?
就在这时,婆婆在屋里喊荣慧进去吃饭。荣慧应了一声,回头再看门口,那老汉竟然像一阵风似的,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荣慧满心疑惑,可也没把这事儿太放在心上。
没想到,第二天傍晚,那白发老汉又来敲门了。荣慧透过门缝一看,老汉眼窝深陷,瘦得皮包骨头,看着怪可怜的。她实在不忍心赶走他,就又跑去厨房拿了两个野菜包子,还盛了一碗热乎乎的米粥,端到门口。
荣慧心想,这次应该能满足这老汉了吧。可当她把饭递到老汉面前时,老汉还是不为所动,眼睛连看都没看包子和米粥一眼,依旧直勾勾地盯着荣慧。
荣慧这下可忍不住了,没好气地问道:“老人家,给您馒头您不要,给您包子和粥您也不要,那您到底想要啥呀?”
那老汉听了荣慧的话,往后退了几步,然后朝着荣慧招了招手,那意思好像是让荣慧跟他走。荣慧心里犯起了嘀咕,这老汉行为举止这么怪异,该不会有什么坏心思吧?她站在门口,犹豫着不知道该不该跟着去。
老汉见荣慧不动,脸上露出了焦急的神情,不停地催促道:“荣慧,你跟我走,我有要紧的事儿求你帮忙,要是晚了可就来不及了。”
荣慧看着老汉那焦急的模样,以为他真的遇到了什么难处,便把米粥和包子放回厨房,准备跟着老汉出去。
可就在她一只脚刚踏出大门的时候,突然,一个穿着青色道袍的道士手持宝剑,如闪电般朝着那老汉冲了过去。宝剑“噗嗤”一声,狠狠地刺进了老汉的身体。荣慧吓得尖叫一声,定睛一看,那老汉竟然变成了一副白骨,“扑通”一声倒在了地上。
荣慧脸色煞白,双腿发软,差点没站稳。她急忙走到道士面前,惊慌失措地问道:“这……这是怎么回事啊?你为啥要杀了那位老人家?”
那青衣道士长叹一口气,说道:“姑娘,刚才那位老人家根本就不是人,而是一个专门吃人的饿死鬼。他不要你给的饭,把你骗出来,是因为他想吃的就是你呀。”
道士接着解释道:“你家门口贴着门画,家里有门神庇护,这饿死鬼进不了你家,所以才想把你骗出去。幸好这饿死鬼没进到你家里,不然被饿死鬼踏足过的宅子,住在里面的人,一辈子都会忍饥挨饿,最后落得个不得善终的下场。”
荣慧听了道士的话,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老汉是地狱来的恶鬼,他不吃自己给的馒头,是因为他根本就不是吃素的。荣慧吓得浑身直哆嗦,赶忙向青衣道士道谢。
青衣道士摆了摆手,说道:“姑娘,幸好我及时赶到了,不然你这条小命可就没了。”原来,这青衣道士本是下山云游四方的,偶然路过这里,因为天色已晚,就在村中一户人家借宿。快要吃晚饭的时候,道士突然察觉到附近有恶鬼出没,便在村中四处寻找,最终在荣慧家门口发现了那恶鬼的身影,这才救了荣慧一命。
为了防止附近的饿鬼继续作恶,第二天一早,青衣道士把那饿死鬼的白骨挂在村口的大树上,暴晒了三天。这一举动可把附近的恶鬼都吓坏了,它们四处逃窜,再也不敢在这附近作祟了。
从那以后,村里再也没有发生过什么怪事,人们又过上了安宁祥和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