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中原大地上有个叫马万三的粮商,家底殷实,仓库里堆满了粮食。这年天公不作美,一连数月滴雨未落,庄稼枯死,粮价飞涨。百姓们面带菜色,有的已经开始挖草根剥树皮充饥。
马万三站在自家粮仓前,看着金灿灿的谷子,不但不忧,反而喜上眉梢。他那双精明的眼睛眯成一条缝,对账房先生说:“传我的话,从明日起,粮价再涨三成。这旱情一时半会儿缓解不了,咱们仓库里的粮食,可比金子还贵重哩!”
账房先生姓李,是个老实人,闻言皱眉道:“东家,如今百姓已经吃不饱饭,若是再涨价,恐怕...”
“恐怕什么?”马万三打断他,“做生意讲的是时机!他们现在买不起,等饿极了,卖儿卖女也会来买。饥荒时候,粮食就是命,我还怕没人要?”
正当此时,门外传来通报,说是城西的苏老先生求见。这苏老先生是当地有名的智者,虽无功名在身,却因常为百姓排忧解难而备受尊敬。
马万三心里不情愿,却也不好驳了老先生的面子,只得请进来。
苏老先生已年过七旬,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他进门不寒暄,直截了当道:“马老板,老朽今日是为全城百姓而来。如今旱情严重,百姓家中存粮已尽,您若能将粮食平价卖出,便是救了千万人的性命啊。”
马万三笑道:“老先生言重了。粮价随行就市,这是生意场的规矩。我若贱卖,岂不亏了本?”
“马老板,”苏老先生正色道,“钱财易得,名誉难求。您今日若以平价售粮,救百姓于水火,这份功德,远胜千金啊。”
马万三不以为然:“老先生不必多言。我自有主张。”
苏老先生长叹一声:“囤积居奇,招人怨恨;济困扶危,积德积福。马老板三思啊!”见马万三仍不为所动,只得摇头离去。
次日,马万三果然将粮价又涨了三成。百姓们围在粮店前,看着那高悬的价牌,个个面露绝望。
一个面黄肌瘦的妇人牵着个小男孩,跪在店前哀求:“马老板,行行好吧,我丈夫病重在床,孩子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您就便宜些卖我一点米吧...”
马万三站在台阶上,冷声道:“买不起就别挡着门,耽误我做生意!”
旁边有个汉子看不过去,掏出几文钱要帮那妇人,马万三却道:“你要帮她就按我的价买,少一文都不行!”
那汉子怒道:“马万三,你心肠忒狠!这饥荒年月,谁家没有难处?你囤着这么多粮食,就不怕遭报应吗?”
马万三哈哈大笑:“报应?我有钱有粮,能有什么报应?倒是你们这些穷鬼,再不想办法弄钱买粮,怕是要饿死了!”
众人敢怒不敢言,只得忍气吞声。
如此过了半月,旱情越发严重,逃荒的人日渐增多,路上常见饿殍。马万三却将粮价一涨再涨,仓库里的粮食堆得满满当当,只等价格再高些出手。
这天夜里,马万三正做着发财美梦,忽然被一阵喧闹声惊醒。他起身推开窗子,只见远处火光冲天,人声鼎沸。
管家慌慌张张跑来:“东家不好了!一伙强盗闯进镇子,正朝着咱们粮仓来了!”
马万三大惊失色:“快!快报官!”
“已经派人去了,可官府说人手不足,要等天明才能派人来...”
话音未落,只听“轰”的一声巨响,粮仓大门已被撞开。马万三慌忙穿衣跑出去,只见数十个蒙面大汉手持火把兵器,正在搬运粮食。
马万三壮着胆子喝道:“你们好大的胆子!光天化日...深更半夜竟敢抢劫!”
为首的一个高大强盗冷笑道:“马老板,你囤积粮食,见死不救,害得多少人饿死?我们今日来,就是替天行道!”说着挥手让人继续搬粮。
马万三急得跳脚:“好汉!好汉且慢!我愿意降价卖粮,现在就降价!”
强盗头子哈哈大笑:“晚了!你的粮食,我们要分给饥民!让你也尝尝饿肚子的滋味!”
马万三跪地哀求:“好汉饶了我吧!这些粮食是我全部家当啊!”
强盗头子不为所动:“你当初可曾饶过那些饿肚子的百姓?”说罢不再理他,指挥手下将一袋袋粮食搬上马车。
不到两个时辰,马万三多年积攒的粮食被抢掠一空。强盗们临走时还放火烧了空仓,火光照亮了半片天空。
翌日天明,马万三望着化为灰烬的粮仓,瘫坐在地,欲哭无泪。更让他寒心的是,镇上百姓得知粮食被抢,不但不同情,反而拍手称快。
“活该!让他见死不救!” “苍天有眼啊!” “那些强盗说是把粮食分给穷人了,真是义贼啊!”
马万三羞愧难当,闭门不出三日。这三天里,他粒米未进,真正尝到了饥饿的滋味。第四日清晨,他忽然想起苏老先生的话,悔恨交加,捶胸顿足:“我真是糊涂啊!要是早听老先生的话,何至于此!”
他当即起身,沐浴更衣,徒步走向苏老先生住处。
见到老先生,马万三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涕泪交加:“老先生,我悔不该不听您良言相劝!如今粮食尽失,我也无颜面对乡亲父老...”
苏老先生扶起他,叹道:“马老板能幡然醒悟,为时未晚。钱财乃身外之物,失了还可再得;若是失了人心,那才是真正的一无所有啊。”
马万三诚恳道:“请教老先生,我现在该如何是好?”
苏老先生沉吟片刻,道:“你虽失了粮食,但名下还有田产铺面。老朽听闻那些...义贼,将粮食分给了四方饥民,但仍是杯水车薪。你若真心悔改,何不将余财拿出,从邻县购粮回来平价售卖?如此既可弥补过错,也能真正帮助百姓。”
马万三恍然大悟,连连称是。
回家后,他立即变卖部分家产,亲自带人前往邻县购粮。不出半月,便运回数十车粮食。消息传开,百姓们聚在马家粮店前,却不敢近前,都疑心马万三又要抬高价格。
谁知马万三命人挂出新牌,上书:“平价售粮,每人每日限购三升,贫困者凭保免费领取。”
众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有胆大的上前问价,果然比平时价格还低三分。马万三亲自站在店前,向众人深深一揖:“往日我利欲熏心,见危不救,实在愧对乡亲。今日这些粮食,不为赚钱,只为赎罪。请大家放心购买,贫苦人家可找里正作保,免费领粮。”
人群中先是寂静,继而爆发出阵阵欢呼。百姓们排队购粮,秩序井然。有贫困老人前来,马万三不仅免费给粮,还额外赠送一些银钱。一连数月,他坚持平价售粮,自己贴补了大量银两,家产日减,声望却与日俱增。
这年旱情持续到了秋天,忽然天降甘霖,旱情缓解。说来也巧,雨后第二天,官府竟然抓获了那批抢劫马家粮仓的强盗。
审讯之时,强盗头子坦言:“我们本是本分农民,因旱灾颗粒无收,不得已落草为寇。见马万三囤粮不卖,一气之下才抢了他的粮仓。所有粮食都分给了灾民,自己一点未留。”
按律,抢劫粮食数额如此巨大,应当判处重刑。出乎意料的是,马万三却亲自到公堂为这些强盗求情:“大人明鉴,他们抢劫固然有罪,但事出有因,且所抢粮食尽数分给饥民,未曾自用一分一厘。若非他们这一抢,我恐怕至今仍执迷不悟。恳请大人从轻发落。”
知府感其诚意,最终从轻判处这些强盗劳役代刑。消息传出,百姓无不称赞马万三宽厚大度。
经此一事,马万三彻底变了个人。他诚信经营,常常周济贫困,成为当地有名的善人。一年后,在他的倡议下,本地商户共同建立了“义仓”,每年存储部分粮食以备灾年。马万三被推举为首任仓督,管理得井井有条。
又是一年大旱,但这次因有义仓存粮,百姓安然度过。马万三站在义仓前,看着有序领粮的百姓,不禁感慨万千。
苏老先生拄杖而来,笑道:“马老板,如今可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了?”
马万三躬身行礼:“多谢老先生当年点拨。我如今才明白,钱财散尽还复来,人心一失难再得。做生意固然要求利,但更要求个心安理得。”
后来,马万三的生意越做越大,却始终秉持“诚信为本,扶贫济困”的原则。他的故事也被流传下来,成为商人恪守商业道德的典范。
据说马万三晚年常对子孙说:“咱们经商之人,切记天灾人祸之时,正是积德行善之机。宁可亏了钱财,不可亏了良心。那些看似吃亏的善举,到头来都是最好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