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在青石镇有个叫柳娘的寡妇,三十出头,眉清目秀,性子温婉。她丈夫早逝,没留下一儿半女,只留下间临街的铺面和后院三间瓦房。街坊邻居都劝她改嫁,她只是摇头,说守着这屋子,就像守着丈夫还没走远似的。
柳娘心善,见不得人受苦。自丈夫去世后,她便在自家门前支起个粥棚,每日清晨熬上一大锅稀粥,施舍给过往的穷苦人和乞丐。这一施便是整整五年,无论寒冬酷暑,从未间断。
这年入秋后,柳娘发现一件怪事。每天收拾碗筷时,总会在锅底或碗底发现些米粒,这些米粒不偏不倚,恰巧组成一个“谢”字。起初她以为是巧合,可接连七八日都是如此,她便留了心。
这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柳娘照例起身熬粥。她将柴火点燃后,假装回屋取东西,实则躲在门后悄悄观察。只见粥锅微微晃动,锅盖被轻轻顶起,几个半透明的小人影从锅中跃出,转眼消失在空中。
柳娘心中惊讶,却不害怕。她走到锅边一看,果然又见米粒组成的“谢”字,这次还多了个笑脸。
“莫非是些知恩的小精怪?”柳娘自言自语道,却不声张,依旧日日施粥。
转眼到了寒冬,今年冬天格外冷,穷苦人也比往年多了不少。柳娘的粥棚前日日排着长队,她积蓄本就不多,米缸眼见着一天天浅下去。
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柳娘刚施完粥,米缸就见了底。她摸着空空如也的米缸发愁,镇上米价已经涨了三倍,她手头的银钱只够买半袋米了。
“掌柜的,行行好,赊我一袋米吧,开了春一定还上。”柳娘来到米店,低声下气地求道。
米店掌柜拨着算盘,头也不抬:“柳娘子,不是我不讲情面,这年景谁容易?现钱交易,概不赊账。”
柳娘黯然回家,数了数铜板,果真只够买半袋米。第二天,粥稀得能照见人影,可排队的人却更多了。
“柳娘子,听说城外已经饿死人了,咱们这条街,就靠您这口粥吊着命呢。”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哭着说。
柳娘闻言,心揪成一团。回到屋里,她翻箱倒柜找出几件陪嫁的首饰,都是娘家带来的心爱之物。她摩挲许久,一咬牙,拿着去了当铺。
当铺老板眯着眼看了看:“银簪子一支,玉镯一个,死当,十两银子。”
柳娘知道这价压得低,却不得不点头。拿着银子,她买回了两袋米,粥又稠了起来。
可灾荒越来越重,逃难的人源源不断涌向青石镇。不过半月,柳娘当首饰换来的米又见了底。这次,她实在没法子了,只能将粥熬得一天比一天稀。
这天夜里,柳娘正发愁明日无米下锅,忽然听到敲门声。开门一看,门外站着个白发老翁,衣衫褴褛,瑟瑟发抖。
“行行好,给碗热粥喝吧。”老翁颤声道。
柳娘为难地说:“老人家,今日粥已施完,要不您明日早些来?”
老翁叹了口气,转身欲走。柳娘看他佝偻的背影,心中不忍,叫住他:“您等等,我屋里还有些米,给您煮一碗。”
其实屋里米缸早已空空如也,柳娘回到厨房,东找西找,终于在角落发现小半碗米,想必是先前不小心洒落的。她仔细地将米粒一颗颗捡起来,熬了一碗稠粥端给老翁。
老翁吃完粥,精神了许多,问道:“娘子心善,如今米价飞涨,为何还要坚持施粥?”
柳娘笑了笑:“见人受苦,心里不忍。能帮一点是一点,总好过什么都不做。”
老翁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递给柳娘:“老夫身无长物,唯有这几粒种子相赠。种在后院,明日便见分晓。”
柳娘推辞不过,只好收下。老翁告辞离去,身影很快消失在夜色中。
第二天一早,柳娘想起老翁的话,半信半疑地将种子种在后院。不过半日,那种子竟发芽抽枝,结出沉甸甸的稻穗来!柳娘又惊又喜,忙收割了稻谷,舂米熬粥。
如此过了三日,那株稻穗天天结果,取之不尽。柳娘的粥棚得以继续,救活了无数饥民。
谁知好景不长,这事被米店掌柜知道了。他妒恨柳娘抢了他发财的机会,便到县衙诬告,说柳娘使妖法,迷惑百姓。
县令带人来到柳娘家,果然见到那株奇特的稻禾,当即命人连根拔起,放火烧毁。
“妖妇!竟敢使妖术惑众!”县令厉声喝道,“念你往日行善,暂不追究,若再施粥聚众,定抓你问罪!”
柳娘跪地哀求:“大人明鉴,民妇只是不忍见百姓饿死啊!”
县令不理,扬长而去。
稻禾被毁,柳娘又没了生计。看着门外眼巴巴等粥的饥民,她一咬牙,将最后的家当——丈夫留下的铺面房契拿了出来。
“王掌柜,我愿将这铺面抵押给你,换三袋米。”柳娘再次来到米店。
米店掌柜早就觊觎柳娘那临街的铺面,闻言心中暗喜,却假装为难:“柳娘子,如今这光景,铺面也不值钱啊。这样吧,两袋米,爱要不要。”
柳娘知他趁火打劫,却无可奈何,只得换了两袋米回去。
这两袋米支撑了不到十天,又见了底。最后一天施粥时,锅底又出现了米粒组成的“谢”字,这次格外清晰。
当晚,柳娘饿得头晕眼花,她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把最后的米都熬了粥。躺在床上,她心想:明日该如何是好?铺面没了,就剩这住房了,难不成真要流落街头?
正胡思乱想间,忽听得门外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柳娘勉强起身,推开房门,只见院子里影影绰绰站着许多人影,仔细一看,竟都是这些年来受过她施粥之恩的亡魂!
为首的是个年轻书生,上前作揖道:“恩人莫怕,我等皆是这些年来受您一碗粥得以安息的孤魂野鬼。昔日蒙您每日施粥,碗底留字相谢,今日特来报恩。”
说罢,众鬼抬来数个沉甸甸的麻袋,轻轻放在院中。
书生又道:“这些米粮金银,略表心意,愿助恩人度过难关。”
柳娘又惊又感动,正要道谢,忽然一阵头晕目眩,饿得昏倒在地。
等她醒来时,已是次日清晨。阳光洒满院落,哪还有鬼影?只有院中堆着十来个大麻袋。她挣扎着爬起来,打开一个袋子一看,里面不是米,竟是白花花的银元宝!
再打开其他袋子,有装满大米的,有装满金银的,足够她施粥数年之久。
柳娘又惊又喜,忙起身熬粥。这天早晨,粥棚前又排起了长队。米店掌柜听说柳娘还有米施粥,好奇地前来打探,见到院中堆满的米袋金银,惊得目瞪口呆。
“这、这怎么可能?”他喃喃自语。
这时,天空中忽然飘下一张黄纸,正好落在他面前。纸上写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贪心不足,自食其果。”
米店掌柜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回到店里,发现店中所有米粮竟不翼而飞,只剩满仓的空壳。从此一病不起,没多久就呜呼哀哉了。
而柳娘的粥舍一直开着,她用鬼魂赠送的金银买田置地,每年收获的粮食都拿来施粥。青石镇再没人饿死,成了远近闻名的善地。
有人说,每逢月圆之夜,还能看到许多透明的人影在柳娘院中帮忙舂米熬粥,碗底的那个“谢”字,也一直出现了很多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