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 > 第782章 息壤遗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上古时候,大禹奉命治理泛滥九州的洪水。他三过家门而不入,走遍神州大地,开山凿河,导洪入海,终于平息了水患。

一日,大禹行至江南一带,见此地虽水退土现,却因连年洪水,土地贫瘠,百姓食不果腹。他心中不忍,便从怀中取出一包神土——这土乃天帝所赐,名曰“息壤”,能自生自长,永不减耗。大禹本欲用这息壤填平最后几处深壑,但见百姓饥馑,便改变了主意。

他悄悄将息壤撒入田间,转身离去,继续治水工程。

却说那得了息壤的田地,不出三日便生出异象。原本稀稀拉拉的稻苗忽然疯长起来,一日长一尺,三日过膝,七日齐腰,待到月余,那稻子竟长得如小树一般高大。稻秆粗如儿臂,稻穗饱满沉甸,一粒米竟有指甲盖那么大。

最先发现这奇事的是一位叫阿良的年轻农夫。那日清晨,他照例到田里干活,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他的稻田一夜之间变成了“稻林”,稻子高大得需仰头才能看见穗头。

消息传开,四乡八里的百姓都跑来观看这奇景。更奇的是,这稻米不仅长得高大,味道也格外香甜,吃一碗能顶一天饥,久食还能身强体健,少病少痛。

阿良心地善良,见这么多乡亲来看稻子,便大方地收割了许多,分给众人品尝,又将大部分种子分给乡邻种植。不出一年,这带地方户户田里都长出了高大的稻树,人人吃得饱饭,面色红润,再无人挨饿。

这本来是天大的好事,却偏偏引来了贪心之人。

村里有个叫胡三的懒汉,见稻树如此神奇,便动起了歪心思。他想着:“这么高的稻树,要是全砍了卖钱,岂不发财了?反正稻根还会再长,砍了也无妨。”

他联络了几个同样贪心的汉子,连夜砍倒了自己田里的所有稻树,捆扎好运到城里贩卖。果然,这“神稻”在城里引起轰动,达官贵人们争相购买,出价千金。胡三几人一夜暴富,穿金戴银,好不风光。

回村后,胡三得意洋洋地炫耀自己的“聪明才智”,鼓动更多村民砍树卖钱:“怕什么?稻根还在,明年还会再长!现在不卖,更待何时?”

越来越多的人被贪念蒙蔽了双眼,加入了砍树卖钱的行列。唯有阿良坚决反对:“这稻树是天赐神物,让我们免于饥饿,怎能为了钱财而砍伐?再说,稻树被砍,地力必损,将来恐怕再长不出来了!”

可红了眼的人们哪里听得进这话?他们不但砍光了自己的稻树,还趁夜到别人田里偷砍。不出数月,曾经郁郁葱葱的“稻林”被砍伐一空,只留下光秃秃的稻桩。

阿良护着自己的稻田,与贪心之人周旋,总算保住了最后一片稻树。

这年秋天,怪事发生了。被砍过的稻桩没有再发新芽,反而日渐枯萎。原本肥沃的土地开始板结,颜色由黑转黄,由黄转白,最后竟如砂石般贫瘠。更可怕的是,这种贫瘠好似会传染一般,连未被砍伐的稻田也渐渐失去了肥力。

人们开始恐慌了。来年春天,他们播种下去的普通稻种几乎颗粒无收,土地再也长不出任何像样的庄稼。饥荒再次降临这片曾经富庶的土地。

胡三等人带着卖稻得来的金银到外地买粮,却发现那些金银不知何时已化作了普通的土块!贪心的人们绝望了,他们为了一时的财富,永远失去了天赐的恩惠。

眼看饿殍遍野,阿良心如刀绞。他将自己田里最后收获的稻米全部分给了乡亲,但这点粮食对于全村人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一天深夜,阿良跪在自家即将枯萎的稻田里,仰望星空,泪流满面地祈祷:“上天啊,如果您能听到我的祈求,请救救这些百姓吧!他们一时贪心,已经知错了,请您再给我们一次机会吧!”

就在这时,一道金光自天而降,照亮了整个田野。金光中,一位人身牛首、通体透明的神人显现,手持药锄,身披草叶,目光如炬却又充满慈悲。

“神农氏!是神农氏!”有人认出了这位中华农耕与医药之神,纷纷跪拜磕头。

神农氏目光扫过跪地的人们,最后落在阿良身上:“尔等可知为何土地再也长不出庄稼?”

胡三爬上前来,磕头如捣蒜:“神农大帝,我们知错了!我们不该贪心砍伐神稻,求您大发慈悲,救救我们吧!”

神农氏叹息道:“息壤本是大禹怜惜百姓所留,能自生自长,永葆地力。然尔等贪得无厌,竭泽而渔,伤了大地的根本。天地万物,皆需休养生息,便是神土也经不起这般掠夺啊。”

他走向阿良护下来的最后几株稻树,轻轻抚摸那已经开始枯萎的稻秆:“唯有此田,因未遭砍伐,尚存一线生机。”

神农氏从怀中取出一把金灿灿的种子,交给阿良:“此乃嘉禾之种,虽不及息壤所生稻树高大神奇,但耐旱抗涝,勤劳耕种则年年有余,贪心掠夺则一无所获。切记,丰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需与天地共息,方得长久。”

阿良双手接过种子,郑重叩拜:“谨遵神农教诲!我们定当爱惜土地,勤而不贪,取之有度。”

神农氏点头,又对众人道:“天地有常,万物有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乃自然之道。逆天而行,贪得无厌,必遭天谴。顺天而为,勤勉节制,方得善果。”

说罢,神农氏化作一道金光,消失在夜空中。

第二天,阿良带领乡亲们将神农所赐的嘉禾种子播种下去。人们小心翼翼地照料着这些希望的种子,再不敢有半点贪心妄念。

日升月落,稻苗破土而出,绿油油地铺满了田野。虽然不再高大如树,但长势喜人,穗头饱满。到了收获的季节,金黄的稻谷在阳光下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收获之后,阿良没有将粮食全部分光,而是留出了来年的种子和应急的储备。他教会人们轮作休耕,施肥养地,让土地得以恢复肥力。

胡三等人也彻底改过自新,变得勤劳节俭。他们主动承担起最累的农活,以此弥补过去的过错。

数年之后,这片土地重新变得肥沃起来。虽然不再有神奇如树的稻子,但风调雨顺,连年丰收,人人温饱,安居乐业。

阿良被推举为村中长老,他始终牢记神农氏的教诲,将“丰饶需与天地共息”的道理代代相传。每年播种前和收获后,村民都会举行仪式,祭拜天地,感恩自然的赐予,同时提醒自己不可贪得无厌。

据说,在月圆之夜,有人曾看见神农氏的身影再次出现在田间,察看庄稼长势。见到禾苗茁壮,百姓勤而不贪,他便满意地点点头,化作一阵清风拂过稻田,那田里的稻穗便会格外饱满金黄。

而那些被大禹遗落的息壤,并未完全失去神力。老农们常说,在这片土地深处,仍藏着些许神土,保佑着风调雨顺。只要你勤劳耕作,不贪心,不浪费,它就会暗中助你一臂之力,让你的付出有所回报。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直到今天,这里的稻米依然格外香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