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幽幽森罗万象 > 第327章 游记虚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云启学院记:院长巡游录

第328章 梵音绕星舰,虚空有田园

传送门的光晕散去时,陈多灵脚下的触感从方舟能量舱的冰凉,变成了松软的土壤——竟是云启山特有的黑土,带着灵植园熟悉的草木腥气。他低头,发现界桥草的嫩芽已扎根于此,叶片舒展间,一半汲取着虚空的星露,一半吞吐着类似回阳草的灵气,在脚下织成片小小的绿地。

“这里是‘梵音母星’的残留大陆。”幽幽的全息投影悬浮在半空,少女虚影正用指尖点向远处的山峦,那里的岩壁上刻满巨大的梵文,与佛塔地宫的青铜匣纹路完全咬合,“检测到核心能量源位于主峰,是颗‘梵音晶核’,蕴含方舟启动所需的本源之力。”

小毛孩从陈多灵怀里蹦出来,在草地上打了个滚,突然指着不远处的谷地尖叫:“偷嘴猴……看见凡仙堂!”

果然,谷地间错落着些石屋,形制与云启学院的凡仙堂如出一辙,只是屋顶铺的不是瓦片,是层半透明的晶体,阳光透过晶体洒下,在地上投出梵文的影子。石屋前的田埂上,竟长着大片熟悉的作物:丹叶菜的叶片泛着星芒,忘忧果的果皮流转着微光,连赵铁山最爱的“息壤胶草”都在风中摇曳,胶汁滴落处,竟凝结出细小的青铜碎片。

“是‘镜像田圃’。”陈多灵俯身摘下颗忘忧果,果皮裂开时,没有流出寻常的汁液,而是飘出段梵文投影——画面里,译经星的僧侣们正将云启山的种子撒向梵音母星,旁边站着位穿灰布僧袍的老者,面容与佛塔壁画上的守炉僧一模一样。

幽幽的声音带着恍然:“佛塔、墨山派、译经星,本是同源。上古时期,他们共同守护方舟,将云启山的灵植种子散播到各星域,作为‘文明火种’,若主星遭遇劫难,至少能在虚空留下生机。”

陈多灵忽然想起灵植园的镇魂石。那第三枚方舟碎片被当作“镇邪之物”运到云启山,或许并非偶然,而是上古修士早已布下的局:让最具生机的土地,守护最易滋生怨念的碎片,以生克死,以活解怨。

“吼——”

远处传来低沉的兽吼,震得石屋的晶体屋顶嗡嗡作响。陈多灵抬头,只见群形似啼月兽的生物从山峦间奔来,只是它们的皮毛是银白色的,额间长着块梵文晶石,奔跑时身后拖曳着星尘尾迹。

“是‘星啼兽’。”幽幽的数据流飞速闪过,“梵音母星的原生守护兽,以梵音晶核的逸散能量为食,性情温和,相当于云启山的啼月兽。”

果不其然,那些星啼兽奔到田圃边便停下脚步,用鼻尖轻触丹叶菜的叶片,像是在打招呼。其中一头幼兽掉队了,瘸着腿蹭到陈多灵脚边,晶石板似的额头上有道伤口,正渗出淡紫色的血液——竟与玄冰崖的噬魂瘴气息同源,只是更微弱。

“它被‘虚空怨灵’伤了。”陈多灵指尖燃起元初之火,金芒落在伤口上,幼兽舒服地低吟,伤口处立刻长出层薄薄的绿膜,是界桥草的灵气在修复。他忽然发现,幼兽的脖颈上挂着块小木牌,刻着个模糊的“王”字,与王猛巡山队的标记有七分相似。

“检测到木牌含云启山巡山队灵力残留。”幽幽解析道,“推测是百年前,王猛的先祖随商队误入虚空,将标记牌留给了星啼兽。”

陈多灵望着星啼兽群远去的方向,忽然明白“游记虚空”的真意。所谓远行,从来不是为了寻找从未见过的风景,而是发现那些散落在天地间的、与故土相连的痕迹——就像星啼兽脖子上的木牌,就像田圃里的云启山作物,就像每个星域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延续着同一份生机。

他跟着界桥草的生长轨迹往主峰走,沿途的石屋渐渐密集,其中一间石屋的门楣上,挂着块熟悉的铁砧,砧上刻着赵铁山标志性的“铁”字,只是字体边缘多了圈梵文。砧旁的石壁上,用星尘写着行字:“息壤胶混星砂,可铸跨域锄。”

“是赵铁匠的先祖留下的。”陈多灵失笑。赵铁山总说他的打铁手艺是“祖传的野路子”,原来这野路子竟能追溯到虚空。他伸手触碰铁砧,砧上突然浮现出幅锻造图:用梵音晶核的碎屑混合星络草汁,能打造出“星界锄”,锄尖落下处,可让灵植在任何星域扎根。

小毛孩突然叼来颗星尘果,果核上的“云”字旁,新添了个“铁”字。陈多灵将果核埋进土里,元初之火轻轻一催,竟长出株奇怪的植物:树干是铁青色的,叶片是息壤胶的土黄色,枝头挂着的果子,一半是晨昏果,一半是星蕴石。

“是‘跨界果’。”幽幽的声音带着惊叹,“星尘造物功能与《天炉万象录》的‘融灵篇’完全融合了,这果子能让修士在虚空与凡界间自由转换灵力。”

继续前行至半山腰,一片巨大的石阵出现在眼前,阵眼处立着块石碑,上面刻着陈老实的丰登阵纹路,只是阵纹的节点上,嵌着的不是寻常阵石,是颗颗会发光的梵音晶核。阵中种植的谷穗,每粒谷子都像缩小的方舟,外壳刻满星图,风吹过时,谷穗碰撞的声音竟与云启学院的《丰年曲》一模一样。

“是‘星仓阵’。”陈多灵抚过石碑,碑后露出个暗格,里面藏着本竹简,字迹是陈家坳特有的“土话文”:“丰登阵不止能种谷,还能聚星力,若遇虚空劫难,以谷壳为引,可开返乡路。”落款是“陈老根”——陈老实常挂在嘴边的先祖,据说当年“凭着一把锄头闯过三域”。

他忽然想起陈老实的息壤胶。那看似普通的泥土胶,混入星砂后竟能修复方舟能量盾;丰登阵看似只能增产,实则是上古修士留下的“星图导航”。云启学院的每个人、每种手艺,原来都藏着虚空的密码,只是世代传承中,渐渐忘了来处。

主峰越来越近,梵文晶核的光芒越来越盛,岩壁上的梵文开始流动,像活过来的河流,汇入主峰顶端的巨大漩涡——那漩涡竟是由无数细小的方舟虚影组成,旋转间,将星尘、梵音、灵气搅成一团,散发出让人心安的暖意。

“核心能量源就在漩涡中心。”幽幽的虚影微微颤抖,“但要靠近它,需解开‘三重境’——对应佛塔的‘见己’、墨山派的‘见人’、云启山的‘见天地’。”

第一重境在漩涡外围,是片迷雾,雾气中浮现出陈多灵最恐惧的画面:云启学院被噬魂瘴吞噬,苏明远的丹炉炸裂,赵铁山的铁砧生锈,林溪的灵植全部枯萎,王猛的巡山队化作石像……

“是‘心魔雾’。”幽幽警示道,“需以本心破之。”

陈多灵没有后退,他祭出天炉虚影,将《天炉万象录》的“守心篇”运转到极致。炉中浮现出云启学院的日常:苏明远炸了丹炉后,林溪用灵植汁给他染胡子;赵铁山的铁器卖不出去,王猛就带着巡山队全买下来当“纪念品”;陈老实的丰登阵被暴雨冲垮,全院人一起蹲在泥里插秧……这些琐碎的烟火气化作金光,将心魔雾层层驱散。

第二重境是座石桥,桥对面站着无数虚影,有墨山派的师叔,有译经星的僧侣,有云启山历代的院长,他们都伸出手,说:“留下吧,与我们一同守护方舟。”

小毛孩突然咬住陈多灵的裤腿,往桥的另一端拽——那里隐约能看见云启山的轮廓,王丫正举着星轨锄在观星圃里挖坑,墨尘蹲在旁边,往坑里撒界桥草的种子。

“守护不是囚禁。”陈多灵对着虚影深深一揖,“方舟的意义,是让生机流动,而非困于一地。”他迈步走过石桥,虚影们化作光点,融入他的木牌,牌身的梵文亮起,比之前更璀璨。

第三重境最简单,也最艰难——只是片空无一物的平台,唯有中央悬浮着梵音晶核,散发着足以摧毁心智的能量。但陈多灵走近时,晶核突然化作面镜子,照出他二十岁时的模样:那时他刚执掌云启学院,站在观星台上,望着争吵不休的五大家族,第一次怀疑自己能否担起院长之责。

“天炉万象,始于初心。”脑海中突然响起小灵的声音,这是它第四次开口,声音虽轻,却像惊雷般炸响,“你要的不是启动方舟的能量,是让它明白,何处是归途。”

陈多灵恍然大悟。他一直以为方舟需要梵音晶核才能完全启动,却忘了这神器最核心的程序,是“记录”与“传承”。他将腰间木牌贴向晶核,三枚方舟碎片同时亮起,与晶核共振,发出震耳欲聋的嗡鸣。

刹那间,整个梵音母星的遗迹活了过来:石屋的晶体屋顶投射出云启山的影像,田圃的作物开始结果,果核落地即生根,星啼兽群奔来,用额间的晶石照亮前路,界桥草顺着山势蔓延,将主峰与谷地连成一片绿色的网。

“检测到方舟完全启动,解锁最终功能:‘万域田园’。”幽幽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温柔,“可在任何星域开辟与云启山一模一样的灵植园,所有虚空灵植与凡界作物,皆可共生。”

晶核化作道流光,融入木牌,陈多灵的脑海中瞬间涌入无数信息:如何在超新星遗迹种丹叶菜,如何用星露浇灌忘忧果,如何让息壤胶草在黑洞边缘生长……这些知识与《天炉万象录》的每一篇都完美契合,仿佛这本功法从诞生起,就为了此刻而存在。

他转身往回走,小毛孩抱着颗比它还大的跨界果,跟在后面一颠一颠。沿途的镜像田圃里,作物已经成熟,丹叶菜的叶片上,映着苏明远捣药的身影;忘忧果的果皮上,浮着林溪浇水的笑靥;息壤胶草的胶汁里,裹着赵铁山打铁的火星……

走到传送门附近时,界桥草已长成片森林,林间开辟出条新的小径,径旁立着块新石碑,上面是陈多灵用元初之火刻的字:“虚空无界,田园有根。”

幽幽的星图上,梵音母星的坐标旁,多了个小小的标记:“云启别院·一”。

“该回家了。”陈多灵轻抚木牌,意念微动,方舟的巨轮虚影在天际展开,这次的船身不再只有梵文与阵纹,还多了云启山的轮廓、灵植园的作物、凡仙堂的炊烟,甚至还有王丫画的歪歪扭扭的笑脸。

星啼兽群赶来送行,领头的母兽将王猛先祖的木牌放在陈多灵脚边,木牌上的“王”字旁,新添了个梵文的“守”字。小毛孩把跨界果塞进木牌空间,里面已经堆满了星络草、梵音晶核碎屑、镜像田圃的种子……像个满载而归的行囊。

方舟驶入传送门的瞬间,陈多灵最后望了一眼梵音母星。主峰的漩涡已化作颗绿色的星球,像颗悬浮在虚空的种子,而界桥草的藤蔓,正顺着传送门的轨迹,缓缓向云启山的方向延伸。

他忽然想起李翠花娘常说的一句话:“种地哪分什么地界?有土就能种,有心就能活。”原来不止种地,修行、守护、远行,皆是如此。

虚空的黑暗中,方舟的幽蓝光晕越来越亮,像颗移动的星子,朝着那片熟悉的翠绿光点飞去。陈多灵知道,这次回去,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赵铁山的星界锄、陈老实的星仓阵图、界桥草的种子,去观星圃开辟第一片“跨域田”。

或许用不了多久,云启学院的灵植,就能在梵音母星的土地上结果;而虚空的星络草,也能在云启山的黑土里扎根。

毕竟,真正的游记从来不是记录去过哪里,而是让每段旅程,都成为连接故土与远方的纽带。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