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网游动漫 > 我在唐朝斩妖那些年 > 第212章 长安风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快马如龙,驰骋在通往长安的官道上。秦昭一行轻装简从,日夜兼程,不过数日,那雄踞关中、气象万千的帝都轮廓,便已遥遥在望。

越是靠近长安,秦昭元婴级别的灵觉便越是能感受到这片土地上空盘桓的复杂气机。煌煌帝王紫气依旧是最为磅礴的主旋律,但其中却夹杂了几分虚浮与躁动,如同烈火烹油,盛极而衰的前兆。更有数道或阴戾、或诡谲、或充满兵戈煞气的暗流,在紫气的缝隙间涌动,伺机而动。

“山雨欲来风满楼……”秦昭于马背上抬眼望去,混沌色的眼眸仿佛穿透了那高大的城墙,看到了其下涌动的暗潮。

他没有惊动任何人,凭借靖安司的隐秘令牌,一行人悄无声息地从通化门入城,径直回到了位于崇仁坊的镇国公府。

府邸依旧,门庭冷清,只有老管家秦福带着几个忠仆看守。见到秦昭归来,老管家激动得老泪纵横,连忙将众人迎入府内。

“福伯,近来京中可有什么异常?”秦昭屏退左右,直接问道。

老管家秦福收敛情绪,恭敬回道:“回国公爷,表面上看,京中一切如常,甚至比以往更加繁华。但老奴总觉得……有些不对劲。”他压低声音,“坊间有些流言,说陛下龙体欠安,太子与惠妃娘娘那边……斗得厉害。还有,近来京中多了不少生面孔,有些人的眼神,看着就让人心里发毛。”

秦昭微微颔首,这与他在路上得到的情报相符。他吩咐道:“加强府中戒备,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入。另外,准备一下,我要即刻入宫面圣。”

“国公爷,您刚回来,不休息一下?”秦福担忧道。

“不了,事情紧急。”秦昭目光沉静。他必须尽快见到李隆基,了解真实情况。

就在秦昭准备更衣入宫之时,府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哗,紧接着,一名护卫匆匆来报:“国公爷,宫中来人了!是高力士高公公亲自前来!”

高力士?李隆基身边最受信任的内侍首领?他竟然亲自来了?

秦昭心中一动,立刻道:“请高公公进来。”

片刻后,一身紫色宦官常服、面白无须、眼神精亮的高力士,在两名小黄门的陪同下,快步走入厅中。他看到秦昭,脸上立刻堆起热情而不失恭敬的笑容:“哎哟,我的镇国公爷!您可算是回来了!大家……陛下可是日夜盼着您呢!”

“高公公有礼。”秦昭拱手还礼,目光平静地看着他,“陛下龙体可还安好?”

高力士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随即叹了口气,压低声音道:“国公爷不是外人,咱家就直说了。陛下……近来确实圣体违和,太医署束手无策,故而心中焦灼,这才急切想见国公爷。陛下有口谕,请国公爷即刻随咱家入宫,陛下在麟德殿偏殿等候。”

竟是如此急切?连正式的朝会召见都等不及,直接在偏殿密会?

秦昭心中疑云更甚,面上却不露分毫:“有劳高公公带路。”

他吩咐玉衡真人在府中等候消息,自己则随着高力士,乘坐宫中安排的马车,一路无阻地进入皇城,直达麟德殿。

麟德殿偏殿,灯火通明,却弥漫着一股浓郁的丹药气味。李隆基并未端坐龙椅,而是穿着一身宽松的常服,靠坐在窗边的软榻上,脸色在烛光下显得有些蜡黄,眼袋深重,唯有那双眼睛,在看到秦昭进来时,迸发出锐利的光芒。

“臣,秦昭,参见陛下。”秦昭躬身行礼。

“明远!不必多礼,快,近前说话!”李隆基的声音带着一丝急切与沙哑,他挥手屏退了左右侍从,连高力士也躬身退到了殿外守候。

殿内只剩下君臣二人。

“明远,你终于回来了!”李隆基抓住秦昭的手臂,力道之大,完全不似病人,“南海之事如何?那归墟通道……”

“陛下放心,归墟通道已被臣暂时稳定,短期内应无大碍。”秦昭言简意赅,并未详述其中凶险与自身突破之事。

李隆基闻言,长长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整个人都松弛了几分:“好!好啊!有明远在,朕便可安心矣!”他顿了顿,脸上又浮现出忧色,“只是……朕这身体,近来每况愈下,太医院那群废物,连个病因都查不出,只说是积劳成疾。朕……感觉不太好。”

秦昭凝神看向李隆基,混沌元婴的感知何其敏锐,立刻便察觉到李隆基体内有一股极其隐晦、如同附骨之疽的阴邪之气,正在缓慢侵蚀着他的生机与龙气!这绝非寻常疾病!

“陛下,可否让臣一观?”秦昭沉声道。

“哦?明远你还精通医道?快,快给朕看看!”李隆基连忙伸出手腕。

秦昭并指搭在其腕脉之上,一缕精纯平和的混沌之力悄然渡入,循着经脉游走。那阴邪之气感受到混沌之力的靠近,如同受惊的毒蛇,猛地收缩,隐藏得更深。

但这一瞬间的接触,已让秦昭确认了其来源——这股气息,与他之前交手过的韦氏余孽功法,以及那终南山祭坛的诡异波动,同出一源!

是韦氏下的手!他们竟敢对皇帝行此魇镇邪术!

秦昭收回手指,面色凝重:“陛下,您并非患病,而是……中了某种阴邪的咒术。”

“什么?!”李隆基脸色剧变,猛地站起身,眼中爆发出骇人的杀机,“咒术?!何人如此大胆?!竟敢谋害于朕!”

“此事牵连甚广,背后恐与韦氏余孽有关。”秦昭将终南山祭坛与韦氏可能信奉邪神之事告知,但隐去了自己元婴修为,只说是根据气息判断。

“韦氏!又是这群阴魂不散的逆贼!”李隆基咬牙切齿,胸膛剧烈起伏,猛地咳嗽起来,脸色更加难看。他喘着气,死死抓住秦昭的手,“明远,朕……朕将这江山,将这大唐的安危,托付给你了!务必……务必给朕揪出这些魑魅魍魉,肃清朝纲!”

“臣,万死不辞!”秦昭肃然应道。他能感觉到李隆基的生命力正在被那咒术不断蚕食,情况不容乐观。

就在这时,殿外忽然传来高力士有些惊慌的声音:“大家,大家!太子殿下与惠妃娘娘听闻镇国公回京,一同在殿外求见,说是……有要事禀奏!”

李隆基眉头猛地拧紧,脸上闪过一丝厌烦与疲惫,他看了秦昭一眼,深吸一口气,重新坐回软榻,恢复了帝王的威仪,沉声道:“让他们进来。”

秦昭目光微闪,退至一旁。太子李瑛与武惠妃此时联袂而来,绝非巧合。看来,这长安城内的风雨,比他想象的来得更快、更急。

殿门开启,太子李瑛与雍容华贵、眉眼间却带着一丝刻薄的武惠妃,一前一后走了进来。

李瑛年近三旬,面容俊朗,但眼神略显浮躁,此刻强作镇定。武惠妃则保养得宜,风韵犹存,一双凤目扫过秦昭时,带着毫不掩饰的审视与一丝忌惮。

“儿臣(臣妾)参见父皇(陛下)。”

“平身吧。”李隆基语气平淡,“何事如此急切?”

李瑛上前一步,躬身道:“启禀父皇,儿臣接到密报,北境突厥残部似有异动,边关守将请求增兵防备。此外……近日京中多有流言,言及父皇龙体……儿臣忧心如焚,特来请安,并奏请父皇以龙体为重,暂歇朝政,由儿臣……”

“够了!”李隆基猛地打断他,声音带着压抑的怒气,“朕还没死呢!朝政之事,朕自有主张!突厥之事,兵部自有章程,何须你来越俎代庖?!”

李瑛被噎得脸色一阵青一阵白,讷讷不敢言。

武惠妃见状,连忙笑着打圆场:“陛下息怒,太子也是一片孝心,关心则乱。只是……”她话锋一转,目光似有似无地瞥向秦昭,“只是镇国公刚刚回京,便深夜入宫,不知有何要事?如今京中流言蜚语颇多,臣妾也是担心,有人借此机会,搬弄是非,离间天家父子之情啊。”

这话语看似关切,实则绵里藏针,直指秦昭,暗示他可能图谋不轨。

秦昭面色不变,仿佛未曾听见。

李隆基冷哼一声:“镇国公是朕的股肱之臣,为国奔波劳苦,朕召他问询南海之事,有何不可?尔等休要多言!若无他事,便退下吧!”

感受到李隆基话语中的冷意,太子与武惠妃不敢再多说,只得悻悻告退。

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李隆基疲惫地揉了揉眉心,对秦昭苦笑道:“明远,你都看到了?朕尚在,他们便已如此……若朕真有不幸,这大唐……”

“陛下洪福齐天,定能逢凶化吉。”秦昭沉声道,“当务之急,是找到解除咒术之法,并揪出幕后黑手。”

“不错!”李隆基眼中重新燃起斗志,“明远,朕许你便宜行事之权,靖安司上下,乃至金吾卫,皆可调动!务必给朕查个水落石出!”

“臣,领旨!”

秦昭躬身退出偏殿,走出麟德殿,望着夜空下巍峨的宫阙,眼神冰冷。

韦氏余孽,魇镇君王,搅动朝局,其心可诛!

这长安的风雨,便由他亲手来平息!

他身形一晃,已融入夜色,下一刻,便出现在了靖安司总部——那座位于布政坊、外表不起眼却戒备森严的建筑之内。

是时候,让这座帝都的魑魅魍魉,见识一下何为混沌之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