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冬至,阴极阳生之日。
王桂兰的预产期本在小寒,可这天清晨,她突然感到一阵剧烈宫缩。秦医生立刻叫来早已联系好的妇产科团队——这是他半年前就安排好的,由三位资深专家组成,专为高龄产妇保驾护航。
救护车未动,家中已如临战阵。林小梅迅速将客厅清空,铺上无菌垫,调试好监护仪;秦大伟开车去接医生;秦医生则守在老伴身边,一手握着她的手,一手轻抚她隆起的腹部。
“别怕,”他低声说,“冬至一阳生,是天地赐你的吉时。”
王桂兰疼得满头大汗,却仍挤出一丝笑:“老头子……你说……孩子会像谁?”
“像你,”秦医生眼眶微红,“心善,命硬。”
上午十一点,宫口全开。因胎位不正,医生建议剖腹产。手术就在家中临时布置的产房进行——这是王桂兰坚持的:“我要在家里生,这是我们的福地。”
秦医生站在无影灯下,看着医生划开皮肤、取出婴儿,动作竟如当年自己主刀般沉稳。当那声嘹亮的啼哭响起时,窗外正好传来一声清脆的鸟鸣。
是个男孩,体重六斤八两,各项体能评分满分。
护士将婴儿裹在红绸襁褓中,递给秦医生。他双手颤抖,几乎抱不住这个温热的小生命。婴儿睁开眼,乌黑的瞳仁直直望着他,仿佛认得这位白发苍苍的祖父。
“取名吧。”林小梅轻声说。
秦医生凝视着孙子的脸,良久,道:“秦安时。”
安,是平安;时,是顺天应时。
秦安时——愿你一生平安,行事合乎天时。
满月那天,秦家办了场朴素而隆重的满月酒。
没有大操大办,只请了至亲好友三十人。院子里摆了五桌,菜是林小梅亲手做的湘菜,香辣鲜嫩;酒是秦大伟从湖南老家带来的米酒,清甜醇厚。
最引人注目的,是摆在主桌中央的一个黄铜罗盘。
那是秦医生特意从老家祠堂请来的祖传罗盘,盘面刻着二十八宿与二十四山向,指针因年代久远而略显迟滞,却依旧精准。
有人问:“秦老,这罗盘是给孩子看风水用的?”
秦医生摇头:“不是看风水,是教他认方向。”
他抱起秦安时,让婴儿的小手轻轻触碰罗盘中心。“东南为巽,主入;西北为乾,主出。人生在世,要知道何时进,何时退,何时聚,何时散。”
宾客们听得肃然。他们终于明白,秦家这一年的转运,并非偶然,而是对天地秩序的重新敬畏。
席间,秦大伟宣布了一件事:公司将设立“传统节气物流调度系统”,每逢重要节气,调整配送节奏,避开冲煞时辰。“我们要做有‘呼吸感’的冷链。”他说。
林小梅也透露,她正在编写一本《节气护理指南》,将中医养生与现代护理结合,已在出版社立项。
而王桂兰,抱着儿子坐在桂花树下,脸上洋溢着初为人母的温柔光辉。谁能想到,这位七旬老人,竟在人生暮年迎来如此奇迹?
如今,辰时拖地,成了秦家每日的仪式。
秦大伟每天早上七点准时回家,陪父亲一起清扫。他不再觉得这是迷信,而是一种家族的传承,一种对生活的庄重态度。
林小梅则负责准备拖地用的盐水——她会在水中加入几片艾叶和一小撮朱砂(药用级),说这样既能净秽,又能安神。
就连刚满月的秦安时,也被抱到客厅,躺在摇篮里,看着母亲和父亲弯腰拖地的身影。阳光洒在湿漉漉的地板上,映出两代人的倒影,也映出一个家族重新凝聚的魂。
有一天,邻居老太太好奇地问:“秦医生,你们家现在这么顺,是不是因为那个鱼缸改了?”
秦医生一愣,随即笑了:“我家没鱼缸。”
老太太这才想起,说的是另一户人家的事。她讪讪离开。
秦医生却站在原地,若有所思。他想起曾听闻南山有栋凶宅,因鱼缸招煞,害得租户家破人亡。而自己家,却因一把拖把、一个时辰,逆转乾坤。
原来,风水不在器物,而在人心是否顺应天道。
夜深人静,秦医生常独自坐在发财树下。
树已长成参天之势,枝叶如盖,遮住半边院子。月光透过叶隙洒下,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一幅流动的河图洛书。
他抱着熟睡的秦安时,轻声低语:“老爹替你守住了这一世的福气。以后的路,你要自己走。但记住三件事——”
“第一,做事要挑对时辰。不是迷信,是尊重自然的节奏。”
“第二,做人要守本心。干净,不是地板无尘,而是心里无垢。”
“第三,敬天,敬地,敬人。天地不言,却自有其律。”
婴儿在梦中咂了咂嘴,仿佛听懂了。
远处,深圳湾的潮声隐隐传来,与院中虫鸣交织成曲。秦医生抬头望天,北斗七星清晰可见,勺柄正指向东方——春将至矣。
他知道,那些被他扫走的霉运,再也回不来了。
而新的好运,正随着晨曦,悄悄降临。
翻看下一页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