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全国各地恐怖民间故事 > 第933章 正德年间尸瓜奇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瓜王现世:当珍馐沦为催命符

正德丙寅年夏,黄州府暑气如蒸,长江水涨,倒灌近郊洼田,唯长圻廖一地因地势高燥,瓜田长势喜人。彼时明武宗沉迷豹房,朝政旁落,地方官吏更借各种由头攀附权贵,寻常瓜果若有几分奇特,便可能成为进阶的阶梯。长圻廖的西瓜因皮薄汁甜,早已是黄州府衙的“指定贡品”,每到七月初,里正便带着衙役挨家挨户挑选,品相稍逊者便遭呵斥,若能选出“瓜王”,不仅农户可得赏银,里正更能在知府面前露脸。

老果农李守田在长圻廖种了四十年瓜,背早被锄头压成了弓,双手布满老茧,指甲缝里永远嵌着洗不净的泥垢。他老伴卧病在床三年,药钱早已掏空了家底,就连给儿子娶亲的彩礼钱都还没凑够。这年入夏后,他每日天不亮就往瓜田跑,露水打湿裤脚也浑然不觉,只盼着能种出个好瓜,换些银钱解燃眉之急。

《本草纲目》尚未刊印,但李时珍的祖父李言闻在黄州行医时,便曾告诫乡人“西瓜性寒,多食伤脾”,民间更有“遇水不沉,下必有尸”的禁忌——据说凡泡在水中不沉的西瓜,其根须必缠绕着尸骨,食之会引邪祟上身。李守田年轻时曾见过邻村有人挖出过这样的西瓜,瓜瓤发黑,散发着腐臭,此后那户人家便接连出事,最终家破人亡。这些往事他本不敢忘,直到七月初六那天清晨。

那天他循着瓜叶的清香走到田埂尽头,突然被脚下的瓜藤绊了个趔趄。抬头望去时,整个人都僵在了原地:那棵西瓜长在田角老槐树下,藤蔓比寻常西瓜粗三倍,叶片大如蒲扇,而藤上结的瓜,竟有斗笠般大小,表皮呈墨绿,纹路如刀刻般清晰,顺着阳光看,还泛着一层温润的光泽,像是用翡翠雕琢而成。

“瓜王!真是瓜王!”李守田扑到瓜前,颤抖着伸手抚摸,瓜皮冰凉坚硬,透着一股奇异的质感。他绕着瓜转了三圈,发现这瓜的根须竟扎进了老槐树的根部缝隙里,难怪能长得如此硕大。一时间,老伴的药费、儿子的彩礼都浮现在眼前,那些关于“遇水不沉”的禁忌,早已被财富的欲望冲得烟消云散。

消息像长了翅膀般传遍了长圻廖。先是邻村的张屠户提着两斤猪肉来求购,愿出五两银子——这相当于李守田半年的收入;接着是黄州城里的粮商王老板,坐着轿子来的,开口就给二十两,说要给知府大人贺寿。可李守田都摇了摇头,他心里打着更如意的算盘:再过十日便是巡抚大人巡查黄州的日子,若把这瓜王献给巡抚,说不定能求个免税的恩典,甚至能让儿子谋个衙役的差事。

为了护住这颗瓜,他在田边搭了个草棚,日夜守着。夜里就点着油灯,一边搓草绳一边盯着瓜,稍有风吹草动便提心吊胆。儿子李二劝他:“爹,见好就收吧,这么大的瓜,透着邪性。”李守田却瞪了儿子一眼:“懂什么?这是咱家的造化!等爹把瓜献上去,咱就不用再受这份苦了!”

(二)血案初现:脑浆与瓜瓤的交融

七月十五那天,恰逢中元节,黄州城里飘着纸钱灰,田埂上也有村民烧了纸钱,烟气伴着暑气,闷得人喘不过气。中午时分,太阳像个火球挂在天上,地里的瓜叶都蔫了,李守田在草棚里打盹,手里还攥着给瓜浇水的瓢。

迷迷糊糊中,他听到“咔嚓”一声轻响,像是瓜皮裂开的声音。他猛地惊醒,只见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正趴在瓜王上,手里抱着一块啃得狼藉的瓜瓤,嘴角还沾着鲜红的汁水。那乞丐约莫五十岁年纪,头发纠结如枯草,脸上满是污垢,唯有一双眼睛透着饥饿的绿光。

“狗东西!你敢动我的瓜!”李守田的血一下子冲到了头顶,他顾不上穿鞋,赤着脚就冲了过去。那乞丐被吓了一跳,嘴里还嚼着瓜,含糊地说:“饿……太饿了……”李守田哪里听得进去,他看到瓜王的侧面被咬开了一个大洞,鲜红的瓜瓤混着汁水淌在地上,像一滩血。那是他的希望,是他全家的指望,就这么被一个乞丐糟蹋了。

愤怒冲昏了他的头脑,他瞥见草棚边立着的锄头,那是他用来松土的,木柄被磨得光滑,铁头闪着寒光。他顺手抄起锄头,朝着乞丐的后脑勺就砸了下去。“嘭”的一声闷响,像是熟透的西瓜掉在地上,乞丐连哼都没哼一声,便直挺挺地倒了下去,脑袋开花,脑浆混着鲜红的瓜瓤溅得到处都是,有的沾在了瓜皮上,有的溅进了瓜的破洞里。

李守田握着锄头的手不住地发抖,铁头“哐当”一声掉在地上。他看着地上的尸体,看着那红白相间的秽物,胃里一阵翻江倒海。他想喊,却发不出声音;想跑,双腿却像灌了铅般沉重。草棚外的蝉鸣聒噪得厉害,阳光照在尸体上,很快就散发出一股腥臭味。

“不能让人知道……不能让人知道……”他哆哆嗦嗦地念叨着,环顾四周,田埂上空无一人,只有风吹过瓜叶的沙沙声,像是有人在窃窃私语。他急急忙忙地跑到田边,用锄头挖了个深坑,坑底还能看到老槐树的根须。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乞丐的尸体拖进坑里,又用泥土把坑填实,还特意移栽了几株瓜藤盖在上面,看上去和其他地方没什么两样。

回到草棚后,他用井水把瓜上的血迹和脑浆冲洗干净,又把咬开的洞口用湿泥糊上。可那股血腥味却怎么也散不去,钻进他的鼻子里,让他整夜未眠。夜里,他总梦到那个乞丐,满脸是血地向他索命,嘴里还喊着:“我的瓜……我的瓜……”

(三)开瓜惊变:藤穿颅骨的冤魂诉状

转年夏天,长圻廖的瓜田依旧丰收,但所有人都注意到了田角老槐树下的那棵西瓜——它比去年的瓜王还要大上一圈,表皮不再是墨绿,而是透着一种诡异的暗红色,像是被鲜血浸染过,就连叶子都比其他西瓜的叶子要深一些,呈暗绿色。更奇怪的是,这颗瓜周围的杂草都枯黄了,仿佛被它吸走了养分。

村里的王婆路过瓜田时,总会对着这颗瓜叹气:“守田啊,这瓜太邪性了,赶紧挖了吧,别惹祸上身。”李守田却置若罔闻,他看着这颗瓜,心里既恐惧又期待。他知道这颗瓜是用尸体滋养的,可它越大,就越能引起官员的注意,他的希望就越大。他甚至觉得,这是乞丐的“赎罪”,是上天给他的补偿。

消息很快传到了黄州县令周大人的耳朵里。周大人正愁着如何讨好新来的巡按御史,听说长圻廖有颗奇瓜,当即派人带着五十两银子去买。李守田假意推脱了几句,便“勉为其难”地答应了,还特意找来几个壮汉,用竹子编了个筐,小心翼翼地把瓜抬上了马车。

七月二十那天,巡按御史抵达黄州。周县令特意在府衙后院摆了宴席,还把那颗奇瓜抬了出来,作为压轴的“奇珍”。府衙里挤满了官员,大家都围着瓜啧啧称奇,有人说这是“瑞兆”,有人说这瓜至少能长到三百斤。周县令满面红光,亲自拿起一把锋利的弯刀,准备当众切开这颗奇瓜,给巡按御史献个彩头。

弯刀落下,只听“噗嗤”一声,不像切开瓜的声音,反倒像割开了皮肉。紧接着,一股浓烈的血腥味扑面而来,比屠宰场的血腥味还要刺鼻。众人惊呼一声,纷纷后退,只见瓜瓤鲜红如血,浓稠得像刚从人身上流出来的血浆,还冒着丝丝热气,瓜籽则是乌黑发亮,沾着暗红色的黏液。更诡异的是,瓜瓤里竟缠绕着几根细细的藤蔓,像是血管般纵横交错。

巡按御史脸色一变,捂着鼻子后退了几步:“周县令,这是什么东西?如此污秽!”周县令也慌了神,他本想献个殷勤,没想到弄巧成拙。他强装镇定,喝令左右:“把种这瓜的农户带上来!我倒要问问,他是怎么种出这种邪瓜的!”

李守田被带到府衙时,看到那切开的瓜,双腿一软就跪了下去。周县令一拍惊堂木:“大胆李守田!你这瓜是怎么种的?快从实招来!”李守田支支吾吾,眼神躲闪,一会儿说自己施了特殊的肥料,一会儿说这是天生的奇瓜。周县令见他神色慌张,愈发觉得其中有猫腻,当即命人带着锄头,跟着李守田去瓜田挖根。

一行人来到长圻廖的瓜田,李守田指着田角的老槐树下:“就……就在这儿种的。”衙役们挥起锄头,刚挖了几下,就挖到了硬物。再往下挖,一具白骨渐渐显露出来,白骨已经有些发黑,显然埋了有些年头。众人定睛一看,只见一根粗壮的瓜藤从死者的颅骨里穿了出来,根系密密麻麻地缠绕在胸腔里,顺着肋骨的缝隙蔓延开来,有的根须还钻进了骨头缝里,像是死者正通过这瓜藤诉说着冤情。

“啊!是冤魂索命啊!”有人惊呼一声,吓得瘫坐在地上。李守田见状,再也撑不住了,“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眼泪鼻涕一起流了出来,把去年中元节杀死乞丐、埋尸瓜田的罪行一五一十地招认了出来。

此事传开后,整个黄州城都为之震动。周县令判李守田杖死狱中,那具白骨被妥善安葬,还请了道士做了道场超度。可关于尸瓜的传说却没有就此平息,黄州城里渐渐流传起一首童谣:“吃西瓜,怕种芽,血瓤藤,穿脑瓜。”每到夏天,孩子们看到西瓜就吓得躲远远的,就连大人吃西瓜时,也会不自觉地看看瓜瓤是不是鲜红的,生怕吃到那棵用尸体滋养的瓜。

后来,李守田的儿子把瓜田卖了,带着母亲离开了长圻廖,再也没人敢在那片田地上种瓜。据说每到中元节,那片田地上就会冒出一股血腥味,还能听到西瓜裂开的声音,像是冤魂在哭泣,又像是在诉说着那段被贪婪吞噬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