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经历了内科的严谨思维、外科的精准操作之后,他们终于迎来了一门充满新鲜感、甚至带着些许“未来科技”色彩的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

尽管前期已经上过几节理论课,老师介绍了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基本组成cpU、内存、硬盘等、二进制原理以及doS操作系统的一些基本命令,但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说,电脑依然是一个停留在书本概念和老师描述中的、神秘而昂贵的“大脑袋机器”。

他们对于“操作”电脑的认知,几乎为零。因此,当听说本周的实验课将首次进入电脑室进行实际上机操作时,整个班级都沸腾了,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周三下午,计算机实验课。 同学们早早地就聚集在位于教学楼顶楼、平时紧锁的计算机房门口。机房门口挂着“闲人免进”的牌子,更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叮铃铃——”上课铃响,负责电脑课的年轻女老师——张老师,拿着一大串钥匙走过来,笑着对翘首以盼的同学们说:“同学们,久等了!今天,我们终于要和电脑‘亲密接触’了!大家排好队,保持安静,跟我进来。”

“咔嚓”一声,机房的门被打开。一股混合着尘埃、机器散热和淡淡臭氧味的特殊气息扑面而来。

同学们鱼贯而入,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

机房不算大,整齐地排列着两排、共二十多台乳白色的电脑。每台电脑都配有一个硕大的、像电视机一样的cRt显示器,球面屏,显得很厚重,一个键盘,和一个机械鼠标。

机器侧面贴着小小的标签:Intel 486 dx2\/66。这就是这个时代主流配置的“486”电脑。在教室前方,还有一台连接着投影仪的教师机。

“哇!这就是电脑啊!”

“这么多台!看起来好高级!”

“这个屏幕好大啊!像电视一样!”

同学们发出阵阵惊叹,小心翼翼地走到分配给自己的机位前,好奇地打量着这些“高科技”产品,却不敢轻易触碰,生怕碰坏了。

詹晓阳跟着人群走进机房,目光扫过这些熟悉的“老家伙”,心中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奇妙感觉。

前世记忆如潮水般涌来:轻薄如纸的液晶显示屏、无声静音的薄膜键盘、灵敏的光电鼠标、秒开的固态硬盘、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与眼前这些笨重、缓慢、功能单一的“古董”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这种强烈的时代落差感,让他一时间有些恍惚。

“晓阳,发什么呆呢?快找位置坐啊!”旁边的汪胖子推了他一下。

詹晓阳回过神来,笑了笑,找到自己的机位坐下。

他摸了摸那厚重的cRt显示器外壳,感受着那粗糙的塑料质感,心中感慨万千。这就是1996年,个人电脑开始向普通民众普及的黎明时分。

张老师站在讲台前,开始讲解上机注意事项和开机步骤:“同学们,操作电脑一定要爱护设备!开机前,先检查显示器和主机的电源线是否接好。开机顺序是:先开显示器,再开主机! 关机顺序相反。现在,请大家按照我的指示,第一步,按下显示器右下角这个最大的按钮!”

同学们像接受神圣使命一样,紧张而兴奋地按下了显示器的开关按钮。“啪嗒”一声,显示器的指示灯亮起,发出轻微的“嗡”声,但屏幕还是一片漆黑。

“好!现在,找到主机箱上那个最大的按钮,上面可能有个‘○’的标志或者‘power’字样,按下它!”

“咔哒!”同学们纷纷按下主机电源键。

紧接着,机箱里传来风扇启动的“嗡嗡”声,以及硬盘寻道时清脆的“咔嗒咔嗒”声。

显示器屏幕先是闪烁了一下,然后变黑,接着,屏幕上开始出现一行行白色的英文提示符,快速滚动……整个启动过程,持续了将近一分钟! 对于用惯了后世秒开机电脑的詹晓阳来说,这等待漫长得像一个世纪。

但对于其他同学来说,这却是充满期待的、神奇的一分钟!他们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看着那些看不懂的字符飞速变化。

“哇!启动了启动了!”

“那些英文是什么意思啊?”

“好慢啊……比我家电视开得还慢!”有同学小声嘀咕。

终于,屏幕稳定下来,出现了黑底白字的c:> 提示符,表示已经进入了doS操作系统。

“成功了!我开机了!”成功的喜悦洋溢在每个同学脸上。

张老师满意地点点头:“很好!大家都成功启动了电脑。这是我们迈向信息时代的第一步!今天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汉字输入法。在电脑上处理中文信息,必须掌握汉字输入。目前最主流、效率最高的输入法是五笔字型。当然,也有相对简单易学的拼音输入法,但重码多,速度慢。我们课程要求,是初步了解五笔字型的基本原理,并进行简单的字根练习。”

张老师开始讲解五笔字型的原理:“五笔字型,是把汉字拆分成130个基本字根,分布在键盘的25个字母键上。比如,‘王’这个字根在G键,‘土’在F键……我们要记住这些字根的位置,通过敲击相应的字母键来组合出汉字。”

她在投影上打出一张巨大的字根表,密密麻麻的字根分布图让不少同学看得头晕眼花。

“天啊!这么多字根!!怎么记得住啊!”

“这比背解剖图谱还难!”

“我觉得我还是用拼音吧……”台下响起一片哀嚎。

张老师笑了笑,理解大家的畏难情绪:“大家别急,今天不要求大家完全掌握。我们主要进行字根练习。大家看屏幕,现在显示的是c盘根目录。接下来,我教大家如何运行练习软件。输入命令:cd wbcZ,然后按回车键。再输入命令:wbZx,再按回车。”

同学们手忙脚乱地开始敲击键盘。对于第一次接触键盘的他们来说,找字母键都是个难题。

“c……c在哪?哦!找到了!”

“d……d在哪?是这个吗?”

“回车键是哪个?这个最大的吗?”

机房里响起了杂乱而生疏的键盘敲击声。不少同学是“二指禅”或“一指禅”,输入命令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输错命令、按错键导致需要重来的情况比比皆是。

“老师!我输错了!怎么办?”

“老师!它说‘bad mand or file name’是什么意思?”

张老师忙得不可开交,在各个机位间穿梭指导。

而詹晓阳这边,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他几乎是不假思索地、用标准而熟练的指法,快速而准确地键入了“cd wbcZ”和“wbZx”命令,敲下回车。

屏幕一闪,进入了蓝底白字的“五笔字型练习软件”界面。界面上方是字根提示,下方是输入区。整个操作行云流水,没有一丝迟滞。

坐在他旁边的汪胖子,还在那用一根手指艰难地寻找“c”键,看到詹晓阳已经进入了软件,惊讶地张大了嘴巴:“我靠!阳哥!你……你咋这么快?你以前玩过电脑?”

詹晓阳心里一紧,知道自己表现得太“超常”了,赶紧找了个借口:“啊?哦……没有,就是……就是暑假在亲戚家,看别人弄过一两次,有点印象。”他含糊地解释。

“真的假的?看两次就会了?你也太神了吧!”汪胖子将信将疑,但也没深究,转而求助道:“阳哥,快教教我!这个‘cd’后面要不要加空格啊?我老输错!”

接下来,真正的“字根练习”开始了。 软件会随机显示一个汉字,要求用户输入其字根所在的字母键。

对大多数同学来说,这简直是一场“灾难”。他们需要抬头看投影上的字根表,低头在键盘上寻找对应的字母键,再抬头看字根,再低头找键……手眼完全无法协调。敲键时更是小心翼翼,生怕把键盘按坏了。机房里充满了“A是哪个?”“G在哪里?”“这个字是‘王’旁吗?”的询问声和此起彼伏的、因为输入错误而发出的“滴滴”警告声。

“哎哟!我又按错了!”

“这个‘氵’是哪个键啊?字根表上没写清楚啊!”

“好难啊!我宁愿去背一页《内科学》!”

而詹晓阳,则再次展现出了“非人”的能力。前世的肌肉记忆和知识储备在此刻发挥了作用。

五笔字根表他早已烂熟于心,标准指法也如同本能。他几乎不需要看字根表,看到汉字,手指就能下意识地、准确而快速地敲击出对应的字根码。

练习软件里的题目,对他来说毫无挑战性,速度飞快,正确率百分之百。

他很快就做完了基础练习,开始尝试更高级的词汇和短文输入练习,指尖在键盘上飞舞,发出有节奏的“嗒嗒嗒”的清脆声响,在嘈杂的机房里显得格外突出。

这不仅让旁边的汪胖子看傻了眼,连附近几个机位的同学,如黄朝彬、班长游金彦、林雅雯等,也都投来了惊讶和羡慕的目光。

“晓阳,你……你打字怎么这么快?跟电视里演的一样!”班长游金彦推了推眼镜,不可思议地问。

“阳哥,教教我吧!这字根太难记了!”黄朝彬也凑过来。

“晓阳哥,你指法好标准啊!怎么练的?”林雅雯一脸崇拜。

詹晓阳知道,自己不能再“藏拙”了,而且,他有一个更重要的想法。

他停下操作,转过身,对围过来的几位要好的同学,用非常认真和郑重的语气说:

“胖子,朝彬,班长,雅雯,还有你们几个,”他指了指旁边几个也竖着耳朵听的女生,“听我说,电脑这东西,你们一定要下功夫,好好学!”

大家被他突然的严肃弄得一愣。

詹晓阳继续解释,语气中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预见性:“我虽然也是刚接触,但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电脑,绝不仅仅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打字、玩个简单游戏这么简单! 它代表的是未来!”

他指着眼前的机器,目光扫过众人:“你们想想,几年前,谁家要是有台电话,了不起了。现在呢?电话越来越普及。电脑也是一样!我敢说,要不了几年,电脑会像电视、电话一样,进入千家万户,进入每一个办公室! 不会用电脑,可能就像现在不认字一样,会成为‘文盲’!”

“不会吧?这么夸张?”汪胖子咂咂嘴。

“一点不夸张!”詹晓阳斩钉截铁地说,“这还只是开始!我听说国外有一种叫 ‘互联网’ 的东西,正在发展。通过电脑和电话线,可以把全世界成千上万的电脑连在一起!到时候,坐在家里,就能和千里之外的人联系,能查到世界各地的信息,甚至能买东西、看书、看病! 那才叫真正的信息时代!”

詹晓阳描述的场景,对于1996年这些连电脑都没摸过的学生来说,简直如同天方夜谭,但又充满了致命的吸引力。

“真的假的?那么神?”黄朝彬瞪大了眼睛。

“和千里之外的人联系?像打电话一样?”游金彦若有所思。

“能查资料?那以后写论文不是方便死了?”林珊珊惊叹。

“所以,”詹晓阳总结道,“现在觉得难,记字根很烦,是正常的。但眼光一定要放长远! 现在多花点时间,把基础打牢,学会熟练操作电脑,掌握像五笔这样高效的输入法,将来无论你们是继续深造,还是毕业工作,这绝对是一项能让你脱颖而出的硬技能!是一项巨大的优势! 比多背几个药理名词有用得多!”

他这番话,结合他刚才展现出的“惊人”实力,极具说服力。汪胖子、黄朝彬等人脸上的嬉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沉思和重视。

就连班长游金彦也点了点头:“晓阳说得有道理。计算机确实是发展趋势,我们应该重视起来。”

“阳哥,我听你的!以后电脑课我认真上!你得多教教我!”汪胖子拍着胸脯说。

“对!晓阳哥,你指法怎么练的?教教我们呗!”林雅雯也央求道。

接下来的时间,詹晓阳俨然成了机房里的“编外助教”。他不再只顾自己练习,而是主动起身,穿梭在同学的机位之间,耐心地指导他们:

“胖子,手指放这里,ASdF JKL;,这是基准键位,每次敲完键要回来。”

“朝彬,别用一根手指戳,试着用十根手指,分工合作。”

“雅雯,这个‘氵’是I键,三点水嘛,像不像小水滴?好记吧?”

“班长,这个词要连打,取每个字的前两码,速度就快了。”

他用自己的方法,把枯燥的字根记忆变得形象化,指导大家练习正确的指法。

在他的带动和鼓励下,汪胖子等人虽然依旧笨拙,但练习的态度认真了许多,不再像刚开始那样畏难和敷衍。

下课铃响时,很多同学还意犹未尽,沉浸在初次接触电脑的新奇和征服困难的兴奋中。

虽然两节课下来,手指僵硬,脖子酸痛,真正记住的字根也没几个,但一种接触新世界的兴奋感和詹晓阳描绘的那幅“未来蓝图”,已经深深地印在了许多人的脑海里。

走出机房,汪胖子揉着发酸的手指,对詹晓阳说:“阳哥,虽然练习打字挺累的,但听你这么一说,感觉还真得好好学!以后说不定真能用上!”

“没错,”詹晓阳拍拍他的肩膀,“坚持下去,必有收获。这会是你们未来闯荡社会的一件利器。”

看着同学们讨论着电脑、字根,满怀憧憬地离开,詹晓阳走在最后,心中百感交集。

他正在亲身经历并试图影响一个时代的开端。这些如今觉得开机都很漫长的“486”电脑,正是通往那个波澜壮阔的信息时代的桥梁。

而他,这个来自未来的灵魂,正小心翼翼地、试图为身边的伙伴们点亮一盏灯,照亮通往未来的道路,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