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艺术团的演唱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徐徐落幕。
他们的歌声,无论是技巧的纯熟度,还是对歌曲神韵的把握,都几乎无可挑剔。
最终,他们以四十八分的绝对高分摘得桂冠,可谓众望所归。
何雨水和她的四人合唱小组虽与冠军失之交臂,但四个小姑娘脸上却不见多少失落。
她们心里都明白,自己与广播艺术团那样的顶尖专业团体之间,确实存在不小的差距。
能以尚且稚嫩的嗓音,夺得全市儿童歌咏比赛的二等奖,对她们而言,已是一个小小的奇迹。
颁奖礼结束后,人群渐渐散去,礼堂里显得有几分空荡。
沈文清穿过稀疏的人流,快步走来,眼中满是欣慰的笑意。
他轻轻抚了抚何雨水的头发,温声问道:“小雨水,刚才看见舅舅怎么不打招呼?是不是舅舅哪里得罪你啦?”
何雨水仰起小脸,大眼睛里闪烁着期待,又带着一丝不确定:“现在……我能叫您舅舅了吗?哥哥之前不让我叫,怕别人说我们走后门。”
沈文清一听,不由得笑出声来:“傻孩子,我跟那些评委压根不熟,就算真想给你走个后门,舅舅还真没那么大的面子。”
这时,何雨柱插话道:“大舅,我娘可一直惦记着您的终身大事呢!您可得抓紧啊!”
“你个臭小子!”沈文清哭笑不得,“这事还轮不到你来操心。”
比赛的喜悦还未散去,又一个好消息接踵而至——市少年宫正式向这四个小姑娘抛出了橄榄枝,邀请她们加入。
一时间,何雨水几人声名鹊起,成了南锣鼓巷一带家喻户晓的“小名人”。
她们的指导老师张淑影,也因此收到了少年宫的工作邀请。
面对这难得的机会,她几乎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然而,当她满怀喜悦地回到家中,迎接她的却不是祝贺。
“爸爸,我有个好消息,我要去市少年宫上班了。”张淑影高兴地说道。
“不许去!”张父的声音冷硬,不容商量。
“为什么?”张淑影的心猛地一沉。
“还能为什么?少年宫那种单位,进去前肯定要进行严格的组织调查!我们家的背景,根本经不起查!”
“已经晚了,我已经答应了,调令已经在走组织程序了。”
“你……你这是要害死我们这个家啊!”张父勃然大怒,一拳砸在沙发扶手上。
“爸爸,我很喜欢现在的生活!为了我,你和妈离开这里吧!”张淑影哀求道。
张父死死盯着女儿,说道:“只要你把何雨柱带回家来吃饭,我就成全你!”
“我没辙,”张淑影使劲摇头,“何雨柱,他忙得很,根本请不动。”
“你想办法!必须想办法!”张父的语气愈发强硬。
“我真的没办法,你们是什么破组织啊!你们夫妻两个搭进去还不行,还非要把我往火坑里拉!”她猛地站起身,“我从明天起就不回来住了!我已经在前门附近租好了房子!”说完就跑出门外。
张父独自坐在昏暗的客厅里,胸膛剧烈起伏着。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六月中旬。
何雨柱再次向军工厂交付了六套计算机系统。
办完手续,刘秘书特意留他共进晚餐。
食堂的小包间里,饭菜热气腾腾。
刘秘书亲自给何雨柱斟了一杯酒,说道:“小何,你猜猜,这几个月,用你们造出来的高射炮,咱们前线的战士们打下了多少架敌机?”
何雨柱放下筷子,略一估算:“一套设备打下十架飞机,应该在八十架左右?”
“一百八十六架!”刘秘书激动地一拍桌子,“现在敌人的飞行员已经成了高危职业,等把这六套新装备运上去,他们说不定就不敢随便轰炸我们了!”
何雨柱深吸一口气,说道:“太好了!看来,我们离彻底掌握战场主动权,不远了。”
“是啊!”刘秘书感慨地点点头,随即神色一正,语气认真起来,“不过,有件事需要听听你的意见。苏联方面的同志,对我们这套系统里的计算机非常感兴趣,正式提出想学习和引进相关技术。你怎么看?”
何雨柱思索片刻,答道:“我个人原则上是同意的。技术交流有利于共同进步。但是,我们也不能吃亏。必须是对等的交换,他们想学我们的计算机技术,那么,他们在其他领域的尖端科学,比如航空航天、新材料这些,也应对我们无条件开放。当然,最核心的技术,我们必须保留在自己手里。”
“好!你的意见非常周全,考虑得也很到位!你放心,你的这些想法,我一定如实、完整地向上面反映。”
“胡同一”古董店里,一个身穿列宁装的中年人已经逛了半个多小时。
胡云斌递过一支烟,对方摆摆手没接。
“您这是想找点什么?”胡云斌问道。
中年人低声道:“能不能找到青花瓷梅瓶?”
胡云斌面露难色:“清朝仿的还好找,元代和明代的……难。”
“如果能找到元代的,我出二十根大黄鱼!”中年人说得干脆。
“成,给我三天时间,我去给您寻寻看。”胡云斌应道。
中年人点点头,转身出了铺子。
胡云斌随即拿出五百万,递给崔大志:“赶紧去琉璃厂那边转转,这些钱肯定不够买,真要看见合适的,就先当定金。”
下午一点,许大茂的师哥崔大志几乎逛遍了琉璃厂所有店铺,连一件元青花的影子都没见着。
其实他和许大茂也不是头一回来这儿——自从师父胡云斌不再亲自下墓,就专心收集那些盗墓同行弄出来的明器,琉璃厂正是他们常来的交易地点。
两人白忙活半天,正垂头丧气打算回家,等晚上去鬼市碰碰运气。
就在这时,两个衣衫褴褛、带着浓重陕西口音的汉子闯入了他们的视线。
那两人挎着的大布包鼓鼓囊囊,神色慌张,还不时左顾右盼。
崔大志使了个眼色,与许大茂一起上前拦住去路。
“两位兄弟,”崔大志压低声音,“包里藏了什么好货?拿出来掌掌眼呗!”
年长些的汉子警惕地打量他们,犹豫片刻才道:“有个青花梅瓶……得要十根大黄鱼。”
“走,找个地方看看东西。”崔大志示意。
两人跟着崔大志钻进一条僻静的死胡同。
年长的汉子小心翼翼地从包裹里掏出一个用破布层层包裹的青花瓷梅瓶。
崔大志看了半天,瓶身以青花绘缠枝莲纹为主题装饰,莲花花瓣饱满,或含苞待放,或肆意盛开,藤蔓缠绕其间,线条流畅自如,仿佛在风中摇曳。应该是元青花,可这东西存世极少,应该不会被自己撞见。那就是乾隆年仿制的。
“十根大黄鱼,一分都不能少。”年长些的汉子马上就把梅瓶收了回来。
“这件东西……我看不准,你们跟我去前门找我师父过过眼,怎么样?”崔大志说道。
“不行!”年长的立刻拒绝,“到了你们的地盘,坑我们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