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穿越五九,开局签到八级钳工 > 第186章 医务室的“难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清晨,山谷还被薄雾笼罩,远处厂区的上班号角已经嘹亮地响起。

苏婉清是被赵四的粗造手掌划过弄醒的,感受到赵四手掌的位置,脸上瞬间爬上了朝日的红霞。

一番伴随靡靡之音的折腾之后和早操后,赵四才起身,用昨晚剩的菜汤煮了的糊糊,便急匆匆赶往“磐石”基地,那里还有一堆技术问题等着他处理。

苏婉清将丈夫送到门口,看着他身影消失在晨雾中,转身回到依旧空荡但已有了烟火气的小屋。

她利落地收拾好碗筷,从旅行袋里找出那件最干净、半旧的列宁装穿上,对着墙上唯一一小块能模糊反光的碎镜片整理了一下头发。

今天,她要去医务室报到。

根据昨晚马书记的指示,医务室就在生活区中心,食堂旁边那栋稍大点的平房里。

苏婉清走到门口,看见门框上钉着一块手写的木牌——“曙光生活区卫生所”。

门虚掩着,她轻轻敲了敲,然后推门进去。

一股浓重而复杂的气味扑面而来,消毒水、草药、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霉味。

室内光线昏暗,只有一扇小窗透进光来。

靠墙放着两个旧药柜,其中一个柜门歪斜着,露出里面稀疏摆放的几个药瓶和一堆用牛皮纸包着的药材。

另一面墙边放着一张铺着白布的治疗床,白布已经洗得发黄,上面还有几处洗不掉的污渍。

一个穿着洗得发白、打着补丁的白大褂的中年女人正背对着门口,在一个煤球炉子上的小铝锅里熬煮着什么,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苦涩的草药味。

“请问,是刘淑兰同志吗?”

苏婉清轻声问道。

那女人闻声转过头来。

她约莫三十五六岁,面容清瘦,眼角已有细密的皱纹,但眼神很温和,透着一种饱经生活磨砺后的沉静。

她看到苏婉清,连忙在围裙上擦了擦手,露出一个有些拘谨但真诚的笑容。

“你就是苏医生吧?马书记昨天跟我说了,可把你盼来了!快请进!”

刘淑兰热情地招呼着,顺手拿起一个搪瓷缸子,从暖水瓶里给苏婉清倒了杯热水。

“地方窄巴,条件也差,苏医生你别见怪。”

“刘大姐,你叫我婉清就行。”

苏婉清接过水杯,水温透过缸壁传到手心,暖暖的。

她环顾四周,这医务室的简陋程度还是超出了她的想象。

“这里就你一个人忙吗?”

“可不就我一个。”

刘淑兰叹了口气,指了指药柜,“以前还有个老郎中偶尔来帮帮忙,后来年纪大了,受不了山里的潮气,回老家了。”

“我现在也就是个半吊子,以前在部队卫生队打过下手,认得几种草药,头疼脑热、磕磕碰碰的还能应付,再复杂点的就抓瞎了。”

“苏医生你来了就好了,咱们这儿可太缺正经大夫了!”

苏婉清走到药柜前,仔细看了看。

西药少得可怜,只有最基础的止痛片、消炎粉、红药水紫药水,而且存量无几。

倒是那些草药包种类不少,但存放随意,有些看起来已经受潮。

“药品和器械确实很紧张。”

苏婉清眉头微蹙,语气凝重。

“可不是嘛!”

刘淑兰凑近了些,压低声音,“咱们这地方偏,物资运进来难,配给的药品本来就不多。”

“而且……好多工人和家属吧,有点小毛病,更信山里的土方子,或者自己去采点草药煮水喝,不太愿意来这儿。”

正说着,门外传来一阵嘈杂声。

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扶着一个十四五岁的半大小子走了进来,那小子捂着胳膊,龇牙咧嘴,额头上全是冷汗。

“刘大姐!快给看看,我家这浑小子在工地上让石头划了个大口子!”

那汉子急吼吼地喊道。

刘淑兰赶紧上前。

男孩的胳膊上有一道十几公分长的伤口,皮肉外翻,血流了不少,沾满了泥土和石屑。

“哎呀,怎么搞的!这么深!”

刘淑兰一看也急了,连忙招呼苏婉清,“苏医生,你快来看看!”

苏婉清立刻上前,冷静地检查伤口。

“伤口污染很严重,需要马上清创缝合,不然很容易感染破伤风。”

她转向刘淑兰,“刘大姐,医务所有有缝合针线、麻醉药吗?”

刘淑兰面露难色,摇了摇头:“缝合线还有一点,但是麻药……上次给老张缝胳膊就用完了最后一支。”

那汉子一听,脸色更急了:“那咋整?要不……要不我弄点烟丝给他按上?以前在村里都这么弄!”

“不行!”苏婉清语气坚决,“烟丝不卫生,只会加重感染!没有麻药也得缝,不然伤口长不上,后果更严重。”

她看着那疼得脸色发白、身体发抖的男孩,放柔了声音,“小伙子,忍一忍,阿姨动作快一点,很快就好,好不好?”

男孩咬着嘴唇,点了点头,眼神里充满了恐惧和信任。

苏婉清不再犹豫,立刻吩咐刘淑兰准备热水、肥皂、消毒过的剪刀和仅剩的缝合针线。

她先用肥皂水反复清洗伤口,将嵌进去的石屑一点点剔除干净。

每一下动作都引得男孩一阵抽搐,但他硬是没哭出声。

苏婉清心中不忍,但手上动作又快又稳。

清创完毕,她拿起缝合针,在煤油灯的火苗上烧了烧算是消毒,深吸一口气,开始缝合。

没有麻醉,每一针穿过皮肉都带来剧烈的疼痛。

男孩的额头渗出豆大的汗珠,身体紧绷,他父亲在一旁看得龇牙咧嘴,手抓着头发,比儿子还紧张。

苏婉清全神贯注,眼神专注,手上的针线仿佛有了生命,精准而迅速地穿梭。

她一边缝合,一边轻声安抚着男孩,分散他的注意力。

十几分钟后,伤口缝合完毕,针脚整齐利落。

苏婉清又仔细涂上消炎粉,用干净的纱布包扎好。

“好了,小伙子很勇敢!”

苏婉清松了口气,露出一个鼓励的微笑,然后严肃地叮嘱那汉子。

“伤口不能沾水,每天要来换药。看看能不能找点鸡蛋和肉,给孩子补充点营养,伤口好得快。”

汉子千恩万谢地扶着儿子走了,临走前还对苏婉清竖了竖大拇指:“苏医生,你这手艺,真厉害!”

刘淑兰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等那对父子走了,她才由衷地赞叹。

“苏医生,你这技术真是太厉害了!缝得又快又好!要是搁我,没麻药我可不敢下手。”

苏婉清擦了擦额头的细汗,摇摇头:“条件所限,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刘大姐,以后遇到这种外伤,清创是关键,一定要彻底干净。”

“另外,我们得想办法解决药品短缺的问题,尤其是破伤风抗毒素和麻醉药,这是救命的。”

“唉,我也知道,可申请了好几次,上面也说困难。”刘淑兰愁眉苦脸。

“除了申请,我们也许可以想想别的办法。”

苏婉清沉吟道,“我看咱们这儿妇女孩子不少,常见的还是感冒发烧、拉肚子、妇科小毛病。”

“我们可以先从这些地方入手,把预防和保健做好,减少大病重病的发生。”

“比如,督促大家喝开水,注意饮食卫生,指导产妇和幼儿的护理……”

刘淑兰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苏医生,你说怎么干,我都听你的!咱们这医务室,以后可就指望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