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一场小小的家庭风波后,周伟和苏晴之间仿佛多了一层不言而喻的默契。周伟再晚回家,无论多累,都会强打精神,先在门口完成那套“消毒、脱鞋、换衣”的标准流程,有时甚至做得有些刻意,像个努力遵守纪律的小学生。苏晴看在眼里,心疼之余,也不再唠叨,只是会提前给他晾好一杯温水。
韩彻的腿恢复得越来越好,已经能脱离拐杖,在家里缓慢行走,只是上下楼还有些吃力,走久了伤腿会隐隐作痛,提醒着他康复之路尚未结束。乖乖似乎也调整了自己的“工作重心”,从之前亦步亦趋的“活体拐杖”,变成了一个更全面的“陪伴者”和“气氛组”,用它毛茸茸的温暖身躯和永远湿润友善的眼神,抚慰着家里的每一个人。
这天傍晚,夕阳的余晖将厨房映照得一片暖融。冉冉系着她那件印着小草莓的围裙,正站在小板凳上,对着灶台“挥斥方遒”。锅里炖着她新学的红烧排骨,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浓郁的酱香弥漫了整个屋子。她的小脸上沾了点酱油渍,神情却无比专注。
林潇南在一旁打着下手,帮忙洗菜、切配,看着女儿有模有样的背影,眼角眉梢都是温柔的笑意。韩彻则靠在厨房门框上,没有插手,只是安静地看着这温馨的一幕,受伤的腿微微放松地曲着。乖乖趴在他脚边,鼻子使劲嗅着空气里的肉香,尾巴像装了马达一样扫着地面。
“妈妈,帮我把那个八角递过来一下!”
“爸爸,你尝尝这个汤汁味道够不够?”冉冉舀起一小勺,小心地吹凉,递到韩彻嘴边。
韩彻尝了尝,点点头:“嗯,咸淡正好,很香。”
得到爸爸的肯定,冉冉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
这时,门铃响了。乖乖立刻站起来,摇着尾巴冲向玄关。林潇南擦了擦手去开门,是苏晴牵着初初,手里还提着一袋刚出锅的、附近有名的酱香饼。
“冉冉今天又做什么好吃的了?我们在楼道里就闻到香味了!”苏晴笑着走进来,很自然地把饼放在餐桌上的盘子里,“买了点饼,正好搭配。”
初初礼貌地跟韩彻和林潇南打过招呼,就熟门熟路地跑去厨房找冉冉和阿叙了。阿叙正在自己的房间里写作业,听到动静也走了出来。三个孩子很快凑到了一起,初初兴奋地跟阿叙分享着他新拼的乐高模型,冉冉则一边翻炒着锅里的青菜,一边抽空跟他们搭话。
周伟稍晚一些也到了,他果然规规矩矩地在门口完成了“仪式”,才走进来。看到厨房里热火朝天的景象和客厅里闲聊的韩彻、苏晴,他冷硬的眉眼柔和下来,很自然地加入进去,接过林潇南递来的茶水。
晚餐很快准备好。大大的餐桌被摆得满满当当:冉冉主理的红烧排骨、蒜蓉西兰花、番茄炒蛋,苏晴带来的酱香饼,林潇南拌的凉拌黄瓜,还有一锅热气腾腾的紫菜蛋花汤。
大家围坐在一起,灯光温暖,饭菜飘香。
“来,为我们的小厨神冉冉,还有她这桌丰盛的晚餐,干杯!”韩彻端起盛着汤的碗,提议道。
“干杯!”大人们笑着附和,孩子们也兴奋地举起自己的杯子(里面是果汁或牛奶)。
阿叙吃得特别香,大概是“荒野求生”的后遗症,让他对家里寻常的饭菜格外珍惜,连吃了两碗米饭。初初小声跟苏晴说:“妈妈,冉冉姐姐做的排骨比饭店的还好吃。”逗得大家都笑了。
席间,大人们聊着工作、孩子、最近的天气,琐碎而平常。孩子们则有自己的话题,时而争论,时而爆发出清脆的笑声。乖乖安静地趴在桌底下,偶尔能得到孩子们“不小心”掉落的肉碎或饼屑,吃得心满意足。
没有刻意营造,也没有精心策划,就是这样一顿寻常的晚餐,却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将白天各自忙碌、甚至有过摩擦的家人和朋友,重新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韩彻看着眼前这热闹而温馨的景象,看着妻子温柔的笑容,儿女活泼的样子,朋友放松的神态,还有脚边那只满足地打着小呼噜的狗,觉得腿上的那点隐痛似乎也不算什么了。
这就是生活最本真的模样吧。有担忧,有疲惫,有争吵,但更多的是在柴米油盐中沉淀下来的相守,在寻常日子里滋长出来的默契,以及在每一次围坐共餐时,被重新确认和加固的——家的意义。
晚餐在欢声笑语中接近尾声,窗外的天色已彻底暗下,屋内的灯光却显得愈发温暖明亮。明天或许还有各自的烦恼和挑战,但至少在此刻,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充满了足以抵御一切风寒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