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叙去消防救援学院报到后,家里仿佛一下子空荡了许多。乖乖有几天总是习惯性地趴在阿叙房间门口,听到一点动静就竖起耳朵,发现不是小主人后,又失落地垂下尾巴。
国庆假期,阿叙风尘仆仆地回来了。几个月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和高强度的训练,让他黑了不少,也瘦了些,但肩膀更宽,脊背更挺,眼神里褪去了不少少年的跳脱,多了几分坚毅和沉稳。家里因为他短暂的回归而重新充满了欢声笑语。
一天饭后,韩彻和阿叙在阳台闲聊,看着楼下熙攘的车流。韩彻状似随意地问起:“去了那边,和那个……女同学,还有联系吗?处得怎么样?”
阿叙正给乖乖挠着下巴,闻言动作顿了一下,随即笑了笑,那笑容里有些释然,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怅惘。
“分了。”他语气平静,“爸,我们开学没多久就分开了。”
韩彻有些意外,挑了挑眉,看向儿子。他本以为空间上的靠近会让关系更进一步。
阿叙看着远方,继续说道:“到了新环境,接触的人和事都不一样了。她加入了学生会,特别忙,我也天天训练,累得倒头就睡。有时候发信息,很久才回,聊着聊着就没话了……感觉共同话题越来越少,方向也不太一样了。”他顿了顿,总结道,“可能……就是没那么合适吧。和平分开的,说好了还是朋友。”
没有狗血的剧情,没有激烈的争吵,只是年轻的情感在现实与成长的岔路口前,自然而然地淡去。这或许就是大多数青春恋情的常态。
韩彻沉默了片刻,大手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语气带着过来人的豁达:“嗯,都是经历。没事,往前走,更好的在前面。”
阿叙点点头,眼神清明,显然已经接受了这个结果。成长的代价之一,或许就是学会坦然面对失去与告别。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第二年夏天。初初升入了高三,面临着和阿叙一年前同样的关键时刻。与阿叙当初的些许迷茫不同,初初的目标异常清晰坚定——他要学计算机。
周伟和苏晴对此有些意外,他们本以为性格安静内敛的儿子可能会选择更偏文或基础科学的方向。但初初逻辑清晰地向他们阐述了自己的想法:“我喜欢那种用代码构建世界、解决问题的感觉。而且,未来是数字化的时代,这个领域有无限可能。”
他成绩稳定,一直名列前茅,对自己的能力有清晰的认知。看着他眼镜片后专注而自信的眼神,周伟和苏晴选择了全力支持。家里的气氛虽然也因为高考而略显紧张,但更多是一种目标明确、稳步向前的踏实感。
而家里的“小公主”冉冉,也迈入了充满挑战与变化的初中阶段。学业压力骤然增大,更让她烦恼的是身体的变化——她的额头和脸颊上,开始冒出了几颗显眼的青春痘。
这对于刚刚开始在意形象的小女生来说,简直是天大的打击。她不再像小时候那样肆无忌惮地大笑,走路时常下意识地低着头,用手或者刘海遮挡,拍照时也总是躲到最后面。原本开朗活泼的性子,因为这几颗痘痘,蒙上了一层自卑的阴影。
“妈,我是不是很丑?”她不止一次对着镜子,带着哭腔问林潇南。
林潇南看着女儿苦恼的样子,心疼又无奈。她耐心安慰:“怎么会丑?这是青春期正常的生理现象,说明我们冉冉在长大。”她尝试了各种祛痘护肤品、偏方,效果都不明显。
看着女儿因为痘痘越来越不自信,甚至影响了心情,林潇南知道不能任由其发展。她果断预约了医院的皮肤科。
“别担心,妈妈带你去看看医生,听听专业人士的建议,很快就会好的。”林潇南牵着有些忐忑的冉冉走进了诊室。医生专业而温和的检查与解释,以及开具的针对性治疗方案,让冉冉紧绷的心情放松了不少。
从医院出来,拿着药膏和医嘱,冉冉虽然还是有点在意脸上的痘痘,但眼里重新燃起了希望。“妈,我会按时擦药的!”她小声却坚定地说。
林潇南搂住女儿的肩,心里感慨万千。孩子们都在以各自的方式成长着:阿叙在磨砺中变得刚强,初初在探索中明确方向,而冉冉,则需要在面对小小的外貌困扰中,学会接纳自己,变得更加内心强大。
乖乖跟在她们身边,似乎也能感受到小主人心情的变化,尾巴轻轻摇晃着。
家的故事,就在这交织着离别、选择、困扰与希望的日常中,继续缓缓书写。每一个成员都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时而交汇,时而平行,但那份血脉相连的支撑与关爱,始终是照亮彼此前行道路的、最温暖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