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当年那个在厨艺大赛上闪闪发光的小女孩韩星冉,也步入了高中校园。褪去了不少孩童的稚气,出落得更加亭亭玉立,但在学业上,却似乎遇到了瓶颈,成绩始终在中下游徘徊,不上不下,成了典型的“中等生”。
这让身为资深教师的林潇南感到前所未有的挫败和焦虑。她教过那么多学生,其中不乏从落后赶上来的例子,各种学习方法、激励手段她都烂熟于心。可这些理论和方法用到自己女儿身上,却仿佛失了效。
“冉冉,你这数学卷子怎么回事?基础题都错这么多!”
“物理公式背熟了吗?光是看有什么用,要理解!”
“英语单词每天必须背三十个,我晚上检查!”
家里的气氛随着冉冉升入高中而日渐紧张。饭桌上,林潇南的话题三句不离学习;周末,她给冉冉制定了密密麻麻的补习计划。她无法理解,自己和韩彻都不算笨,阿叙当年学习也算自觉,怎么到了冉冉这里,就对学习这么“不开窍”?
最让林潇南无法接受的,是冉冉对**补课**的强烈抗拒。
“我不去!周末我就想休息一下,或者研究下新菜谱!”冉冉把补课班的宣传单扔在桌上,小脸绷得紧紧的。
“休息?研究菜谱?你看看你的成绩!再这样下去,考不上好大学怎么办?将来怎么办?”林潇南的声音不由得拔高,胸口因气愤而剧烈起伏。
“考不上好大学就没未来了吗?我做饭好吃不行吗?我以后当厨师不行吗?”冉冉梗着脖子反驳,眼圈却红了。
“当厨师?那是青春饭!有多辛苦你知道吗?妈妈是老师,你爸爸……你爸爸也是正经单位,你怎么就想着去当厨师?!”林潇南气得口不择言,话一出口就有些后悔,但正在气头上,也收不回来了。
这句话深深刺痛了冉冉。她猛地抬起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声音带着委屈和愤怒:“厨师怎么了?靠自己的手艺吃饭丢你的人了吗?你是不是就觉得只有学习好、坐办公室才叫有出息?你根本不懂我!”
她说完,哭着跑回了自己房间,“砰”地一声甩上了门。
林潇南被女儿的话噎在原地,看着那扇紧闭的房门,一股无力感和更大的怒火交织在一起。她疲惫地靠在沙发上,用手揉着发痛的太阳穴,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一丝崩溃:“我好歹是个老师……我教了那么多学生……怎么偏偏自己的女儿……成绩就这么差……我真是……”
她感觉自己的职业尊严和母亲的角色都受到了双重打击。
乖乖被这突如其来的争吵吓到了,不安地在林潇南脚边踱步,用脑袋蹭蹭她,发出呜呜的声音。
晚上,韩彻回到家,感受到家里不同寻常的低气压。林潇南红着眼眶跟他诉说了事情的经过,语气充满了委屈和不解。
韩彻沉默地听着,没有立刻表态。他走到冉冉房门口,敲了敲门。
里面没有回应。
“冉冉,是爸爸。”韩彻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沉稳。
过了一会儿,门开了一条缝,冉冉红肿着眼睛站在门后。
韩彻没有进去,只是站在门口,看着女儿:“跟你妈妈吵架了?”
冉冉低下头,眼泪又掉了下来,哽咽着把她的委屈又说了一遍,最后道:“爸,我就是不喜欢坐在那里没完没了地做题,我喜欢做饭,我觉得把食材变成美味的过程特别有成就感……为什么妈妈就是不能理解?”
韩彻叹了口气,大手揉了揉女儿的头发:“爸爸知道了。你先冷静一下,洗把脸。学习的事,我们慢慢商量,但跟你妈妈吵架、摔门,不对。”
安抚好女儿,韩彻回到客厅,在林潇南身边坐下。他握住妻子冰凉的手,缓缓开口:“潇南,你的心情我理解,望女成凤,谁都一样。但是,我们是不是把‘好大学’和‘好未来’划等号划得太死了?”
他看向妻子,眼神平和却有力:“冉冉和阿叙不一样。阿叙坐得住,目标明确。可冉冉,她从小就喜欢在厨房里打转,那是她的热情和天赋所在。我们逼着她去做她不擅长也不喜欢的事,效果你也看到了,除了让她痛苦,让家里鸡飞狗跳,还有什么?”
林潇南张了张嘴,想反驳,却一时语塞。
韩彻继续道:“当厨师怎么了?做得好了,一样是顶尖人才,一样受人尊重。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硬把她往我们认为对的路上拽,而是帮她找到最适合她、也能让她发光的路。哪怕那条路,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
他的话像一阵冷静的风,吹散了林潇南心头部分焦躁的火焰。她靠在韩彻肩上,疲惫地闭上眼睛:“可是……我就是怕她将来辛苦,怕她后悔……”
“路是她自己走的,辛苦也好,后悔也罢,都是她的人生体验。我们能做的,是在她选择之后,支持她,在她遇到困难时,帮她一把,而不是在她还没选择时,就替她否决掉所有的可能。”韩彻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找个时间,我们心平气和地跟冉冉好好谈谈,听听她自己的想法和规划,行吗?”
林潇南沉默良久,最终轻轻点了点头。
这场因学业引发的激烈冲突,暂时在韩彻的调解下缓和下来。但关于未来道路的分歧与探索,才刚刚在这个家庭内部,正式拉开序幕。如何平衡父母的期望与孩子的天性,将是他们需要共同面对的新课题。乖乖似乎也感觉到风暴暂歇,安心地趴回了自己的垫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