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穿越后我成为医道至尊 > 第165章 医道新章 风云再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叶清欢坐在村东头的土坡上,药罐放在膝盖,右手掌缠着的布条渗出一点暗红。她没看天,也没看路,只盯着远处那座没有碑的坟。风不大,吹不动她袖口的褶子。

学徒走过来,声音压得很低:“师父,人都安置好了,北营的兵能自己下地走动了。”

她点头,没说话。

“您也歇会儿吧,这一夜……”

“我没时间歇。”她抬手打断,撑着膝盖站起来。动作慢,但稳。药罐被她轻轻抱起,贴在小腹前,像抱着一捧不敢撒的手炉。

“我得回京。”

学徒愣住:“您这身子……真能行?”

她望向东边。太阳刚爬过山脊,照在军营的旗杆上,影子斜斜地拉到她脚边。

“我要是不回去,他们就会说,是我怕了,躲了,心虚了。”她声音不高,字一个一个往外蹦,“可我不怕。他们越想压我名声,我越要站出来。”

她转身走向马车,脚步有些沉,但没停。学徒追上来扶她,她摆手拒绝,自己掀开车帘坐进去。

车厢里干净,铺了厚垫子,角落放着她的针包和几瓶药。药罐被她放在腿上,手指无意识摩挲着罐身那道已经发暗的金线。

马车动了。

走了半日,另一个学徒骑马从后方追上来,翻身下马,扒着车窗递进来一张纸。

“师父,京里传来的消息,有人在茶楼开了医论席,专门讲您的书不对。”

叶清欢接过纸,展开看了眼。上面列了几条,写着“以念气辨病为巫术”“银针破瘀违背经脉常理”“女子主医道,乱纲常”。

她看完,把纸折好,放在一边。

“还有呢?”

“不止这些。坊间出了小报,画了图,说您拿活人试针,靠邪法续命。还有人说,您治好的那些人,其实是中了蛊,迟早暴毙。”

她听完,嘴角动了下,像是笑,又不像。

“他们不敢碰我的人,就来坏我的名。”她低声说,“觉得我一个女人,站得太高,该摔下来了。”

她伸手进袖袋,掏出一支笔和一张素笺。提笔就写:

一请天下医者,共聚长安;

二辩古今医理,是非分明;

三立正道规矩,不以私怨废公义。

写完,她吹干墨迹,叠好,递给车外的学徒。

“把这个送去太医院门口,贴在公告栏最显眼的位置。再抄十份,送到各大药铺、书院、医馆。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不是逃了,我是回来了。”

学徒接过信纸,声音有点抖:“师父,您这是要跟他们当面吵?”

“不是吵。”她摇头,“是讲。他们说我偏激,说我乱来,那就让他们亲眼看看,什么叫正经医道。谁有本事,当场驳倒我。谁没本事,就别躲在背后嚼舌根。”

她靠在车壁上,闭了会儿眼。额头有汗,顺着鬓角滑下来。药罐贴在腿上,凉凉的,像块石头。

“我这些年治病,不是为了争名。可现在,名成了刀,冲我脑袋砍。我不接,就得死。”

学徒站在车外,没再说话。

马车继续往前走,轮子碾过碎石路,发出咯噔声。路边有逃难回来的村民,背着包袱,牵着孩子,看见马车上挂着的医馆旗子,纷纷停下跪地磕头。

“活菩萨回来了!”

“是叶大夫!我们能活了!”

叶清欢听见动静,掀起帘子看了一眼。她没笑,也没应,只是冲人群轻轻点头,然后放下帘子。

她低头看着药罐,手指慢慢划过罐口边缘。

“你们骂我妖医,说我蛊惑人心。”她轻声说,“可你们看看北营那些人,昨天还在咳黑血,今天能站起来走路。这不是蛊,是针,是药,是实打实救回来的命。”

她把药罐抱紧了些。

“你们要讲规矩,那我就按规矩来。开大会,摆证据,讲道理。谁不服,站出来。我叶清欢,就在长安等你们。”

车行至官道岔口,前方一路进城,一路通向驿站。车夫勒住马,回头问:“师父,咱们走哪边?”

她掀开帘子,阳光刺进来,照在她脸上。她眯了下眼,指着城门方向。

“进城。”

车夫扬鞭,马蹄重新踏响。

又走了一阵,随行弟子从后头追上来,喘着气说:“师父,刚收到消息,茶楼那边的人听说您要开大会,已经开始准备辩词了。还说……说您要是不敢赴约,就算认输。”

叶清欢听着,没反应。过了几息,她才开口。

“告诉他们,我不赴约。”

弟子一愣:“啊?”

“我就是约的人。”她看着前方越来越近的城门,声音平静,“他们要辩,我就辩。他们要闹,我就闹大。这场大会,不是我去求他们,是他们欠天下一个说法。”

她收回视线,低头打开药罐盖子,往里面添了一味新采的草药。药香淡淡地散开,混着车里原有的陈旧气息。

“让他们准备好。”她说,“三天后,长安医市正堂,我亲自到场。谁想骂我,当面来骂。谁想推翻我的医理,拿病例来比。空口白话,我不听。”

弟子记下话,点头退下。

车继续走。太阳升到头顶,照得车顶发烫。叶清欢靠在角落,手一直搭在药罐上。她的呼吸渐渐平稳,眼神却越来越亮。

到了城门外五里处,队伍停下休整。她下车走动,活动筋骨。右手掌的伤口裂开一丝,渗出血珠。她扯下一段袖布,重新缠好。

一个学徒端来水,她喝了一口,抹了把嘴。

“师父,您真打算一个人上台?”

“怎么,你觉得我讲不过他们?”

“不是……可他们人多,嘴杂,万一……”

“医道不是靠嗓门大的赢。”她把水碗递回去,“是靠治得好病的人赢。我手里有三百个从疫区活下来的兵,有南城分馆天天排队的百姓,有孩子举着缝衣针说想当大夫——这些,都是我的话。”

她抬头看城门。

“他们想把我打成异端,那就得先推翻所有被我治好的人。”

她迈步往前走,没坐车,选择步行入城。

弟子们跟在后面,没人再问。

城门口有百姓认出她,开始指指点点。有人喊:“叶大夫回来了!”

立刻有人回应:“听说她要跟太医院的人吵架!”

“可不是嘛,都说她书里的法子是歪门邪道!”

议论声一片。

她听着,脚步没停。

走到医市街口,她停下,从怀里取出那份请帖原件,交给守门的老药工。

“贴这儿,每天扫一遍,别让人撕了。”

老药工接过,看了眼内容,抬头看她:“真要在这儿办?”

“就在这儿。”她说,“医市是大夫说话的地方。我不去太医院,也不去宫里。我就在这条街上,当着所有人的面,把话说清楚。”

老药工点点头,把帖子钉在木板上,用重物压住四角。

她最后看了一眼,转身走向临时落脚的医馆。

傍晚,医馆灯亮。她坐在桌前,翻开《济世医典》,一页页检查自己写的条文。药罐放在手边,针包摊开,银针一根根排列整齐。

她拿起笔,在空白页写下:

【大会首辩题】

“念气能否辨病因?以边境疫病七例为证。”

写完,她合上书,吹灭灯。

窗外,月光照在药罐上,映出一道浅浅的纹路。

她把手放在罐身上,闭眼休息。

明天,她要去买新的布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