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新警入职,开局帮助破案 > 第26章 周明平反日的警局晨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6章 周明平反日的警局晨光

清晨的阳光刚漫过北郊警局的灰砖窗台,赵长征就拄着拐杖站在了档案室门口。他怀里抱着个褪色的蓝布包,里面装着 87 年砷中毒案的全套案卷 —— 封面的 “周明案” 三个字是当年他用钢笔写的,墨迹虽淡,却被反复摩挲得发亮。“小林,苏丫头,都到了?” 看见林枫和苏锐走来,他掀开布包,露出里面泛黄的笔录纸和一张旧照片,“这是周明当年在纺织厂的工作证,还有他同事的证词,家属要是问起细节,咱们都能说清楚。”

林枫接过案卷,指尖拂过纸页上的旧指纹 —— 那是赵长征当年反复翻看留下的痕迹。“赵叔,您放心,强哥的口供、铁皮盒里的砒霜检测报告、刘梅的笔迹鉴定,证据链都齐了,平反手续没问题。” 他从帆布包掏出苏锐昨晚整理好的材料,按 “平反通知书 - 证据清单 - 家属对接表” 的顺序摆好,钢笔放在最上面 —— 正是苏锐送的那支,笔帽上的银杏叶图案在晨光里泛着浅光。

苏锐则在技术科门口的长桌上铺了块蓝布,把铁皮盒、砒霜残留试纸、强哥的烟袋锅子一一摆好:“这些实物证据也带来了,家属要是想看看,能更直观地知道当年的真相。” 她刚整理完,就听见门卫室传来赵长征的声音:“周嫂子,这边走,小林他们在等着呢!”

家属到来:三十年的等待与释然。门口传来轻轻的脚步声,周明的妻子李桂兰牵着儿子周小宇走进来。李桂兰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手里攥着个旧布包,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周小宇二十多岁,穿件黑色夹克,怀里抱着个相框,里面是年轻时的周明 —— 穿藏蓝色工装,胸前别着 “兴盛棉纺厂” 的厂徽,笑容憨厚,背景是纺织厂的车间流水线。

“李阿姨,周哥,快坐。” 林枫连忙起身,给两人倒了杯热茶,杯子是警局食堂的搪瓷杯,印着 “执法为民” 的字样。李桂兰接过杯子,目光落在桌上的案卷上,声音有些发颤:“这么多年了,我总想着…… 总有一天能还老周一个清白,没想到真等到了。当年他被带走那天,还在给厂里修机器,说修完就能拿季度奖金,给孩子买新书包。”

周小宇把相框轻轻放在桌上,指尖摩挲着照片里父亲的工装:“我小时候总问妈,爸什么时候回来,妈总说‘快了,等警察同志查清楚’。现在我终于能跟同学说,我爸不是坏人,他是被冤枉的。”

赵长征这时递过周明的旧工作证,塑料封皮已经开裂,里面的照片上,周明的头发还带着点青涩:“周嫂子,当年我去纺织厂调查,老周的同事都说他实诚,技术也好,车间里的机器坏了,他总能修好。要不是强哥和刘梅串供,老周也不会受这么多年委屈。”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左手扶着拐杖的力道重了些 —— 当年没能及时查清案子,成了他心里多年的疙瘩。

苏锐拿起铁皮盒,轻轻打开,里面的砒霜粉末已经结块:“李阿姨,这是我们在昆明找到的证据,里面的砒霜成分和 87 年受害者体内的一致,还有张纸条,是强哥写的‘给刘梅,药费 500,周明代’,这能证明当年是强哥和刘梅栽赃周明。”

李桂兰看着铁皮盒,眼泪突然掉下来,滴在搪瓷杯沿上:“老周,你听见了吗?你清白了…… 当年你说没做过,我就信你,现在警察同志把证据都找着了!” 周小宇赶紧递过纸巾,自己的眼圈也红了:“爸,我把你的工作证带来了,你可以堂堂正正地回家了。”

平反时刻:证据背后的正义。林枫拿起平反通知书,站起身,声音平稳却坚定:“李阿姨,周哥,根据《某…法》相关规定,经市局复核,确认周明系被强哥、刘梅诬告陷害,87 年砷中毒案真凶为刘梅,强哥为共犯,现依法撤销对周明的原判决,宣告周明无罪,恢复名誉。”

他把平反通知书双手递给李桂兰,通知书上的红色公章格外醒目。李桂兰接过,双手微微发抖,逐字逐句地读着,眼泪越掉越多:“太好了…… 太好了…… 老周,咱们能把你名字从‘嫌疑人’上划掉了。” 周小宇拿出手机,对着通知书和父亲的工作证一起拍照:“爸,我把这些都拍下来,烧给你看,让你在那边也安心。”

张卫国这时也走进来,手里拿着份打印好的文件:“周嫂子,这是咱们联系纺织厂工会出的证明,已经帮周明恢复了名誉,后续的补偿手续,工会会和咱们对接,医疗补助、误工赔偿这些,都不会少。” 他看着相框里的周明,叹了口气:“当年我去纺织厂蹲点抓过小偷,见过老周干活,他修机器的时候特别专注,是个好工人。”

“谢谢你们…… 谢谢你们没放弃老周的案子。” 李桂兰擦干眼泪,从布包里拿出个红布包,里面是枚褪色的 “先进工作者” 奖章 —— 是周明 85 年拿的,奖章背面还刻着他的名字,“这是老周最宝贝的东西,他说这是厂里对他的认可。现在平反了,我想把它送给警局,让大家知道,好好干活的老实人,不会一直被冤枉。”

赵长征接过奖章,眼眶有些发红,把它放在铁皮盒旁边:“我们会好好保管,放在局里的荣誉室,让大家都知道,有个叫周明的好工人,等了三十年的正义。”

尾声:晨光里的温暖。家属离开时,已近中午。李桂兰走前紧紧握着林枫的手:“小林警官,苏法医,以后有空来家里吃饭,我给你们做老周最爱的红烧肉,他以前总说我做的肉比厂里食堂的香。” 周小宇也说:“要是需要我做什么,比如找当年的同事作证,随时找我,我一定来。”

林枫送他们到门口,看见赵长征正把周明的 “先进工作者” 奖章小心地放进荣誉室的玻璃柜里,阳光透过玻璃,照在奖章上,泛着淡淡的光。苏锐走过来,递给他一杯热茶:“手续都对接好了,工会那边也说会尽快落实补偿,家属很满意。”

“嗯,总算给周明一个交代了。” 林枫喝了口茶,暖意顺着喉咙滑下去,目光落在荣誉室的方向 —— 里面不仅有周明的奖章,还有他们这次跨城办案获得的 “先进集体” 锦旗,“赵叔说,这是他退休前最想了却的心事,现在终于如愿了。”

张卫国这时喊他们去食堂吃饭:“今天食堂做了红烧肉,李婶特意让师傅多放了糖,说是给大家庆功!” 众人笑着往食堂走,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影子拉得很长。

林枫摸出苏锐送的钢笔,在笔记本上写下:“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 记周明平反日”。笔尖划过纸页的瞬间,他想起李桂兰手里的旧布包、周小宇怀里的工装照片、赵长征抱着的案卷,这些带着岁月温度的细节,都在诉说着:每一份坚守,终会迎来圆满;每一份等待,终会等到答复。而他们,会带着这份信念,继续守护着这座城市的晨光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