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秋深露重,西北的清晨已覆上一层薄霜。郡守府后院一侧,原本荒废的空地被精心整理出来,划分成整齐的畦垄。

白昭月裹着一件半旧的棉斗篷,正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检查着几株刚冒出嫩芽的植株。青禾在一旁打着下手,叶嬷嬷则提着一个小巧的木桶,给另一片已经长势不错的药苗浇水。

“姑娘,这‘铁皮石斛’和‘秦艽’看来是适应了这里的水土,长得比预想的还好。”叶嬷嬷眯着眼,看着那些在萧瑟秋风中依然挺立的绿树,语气带着欣慰。

白昭月轻轻触摸着石斛肥厚的叶片,脸上露出浅浅的笑意:“承宇兄长图册里记载得不假,这两种药材确实耐寒耐旱,尤适西北山地。若能大规模培育,不仅‘济安堂’用药能宽裕些,或也可成为互市上一项不错的出产。”

这是她数月心血的初步成果。自得到白承宇那本详尽的物产图册后,她便留了心,结合在民间行医时了解到的情况,选定了几种价值较高且可能适应本地气候的药材,在这后院开辟了一小块试验田。她亲自翻土、选种、育苗,像呵护婴儿般照料着这些来自远方的希望之种。如今看到嫩芽破土,那份喜悦难以言表。

“姐姐!姐姐!” 江淼淼清脆的声音由远及近,她像一团红色的火焰般跑了进来,带来一股生气勃勃的暖意。“咦?这些草苗就是你说的宝贝药材?长得可真精神!” 她好奇地蹲下来,想伸手去摸,又被白昭月笑着拦住。

“淼淼,药材娇贵,可不能乱碰。”白昭月拉着她起身,“你来得正好,我正有事想与你商量。”

“什么事?姐姐尽管说!”江淼淼拍着胸脯。

白昭月引着她看向另一边空着的厢房:“你看,如今互市开了,来往商队多了,对御寒之物需求定然不小。我观察过,本地牧羊不少,羊毛却大多被贱卖或是废弃,实在可惜。我想着,能否组织起城中那些生活困顿的军中眷属和贫苦妇女,将羊毛收集起来,纺成线,织成毛毯、毡垫,一来可以自家御寒,二来也能拿去互市换些钱粮,贴补家用。”

江淼淼眼睛一亮:“这是个好主意啊!我认识几个婶子,手艺可巧了,就是没个正经活计,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这事包在我身上,我去帮姐姐找人!” 她性子急,说完风风火火就要走。

“且慢,”白昭月笑着拉住她,“光有人还不够。纺车、织机需得置办,羊毛的清洗、梳理、染色也需有人教导。这些,恐怕还得请江公子帮忙参谋,他路子广,识得能工巧匠。”

“没问题!我这就去找我哥!” 江淼淼一口应下,转身就跑,红色的身影很快消失在院门外。

在江澈的协助下,事情进展得出乎意料的顺利。 江澈很快通过商队关系,从蜀地请来了两位擅长羊毛处理的老师傅,又购置了一批结实耐用的简易纺车和织机。白昭月则将郡守府旁边一处闲置的院落收拾出来,挂上了“巾帼坊”的牌子。

起初,响应者寥寥。许多妇人持观望态度,她们习惯了依附男子生活,或是在贫困中挣扎,对于这位“官夫人”突然要组织她们做活计,既怀疑其目的,也担心白忙一场。

白昭月并不气馁。她让青禾和叶嬷嬷带着第一批清洗梳理好的羊毛和几架纺车,亲自去到那些最贫困的聚居区,耐心演示,并承诺,无论织出成品与否,只要愿意来学、来做工,每日管两餐饱饭。

第一个胆大接下活计的,是一位丈夫战死沙场、独自抚养两个幼子的寡妇周娘子。她手艺本就不错,在白昭月的指点下,很快织出了一块厚实平整的毛毡。白昭月当场按约定付给了她足以让母子三人吃上几天饱饭的铜钱。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开。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越来越多的妇人放下了戒心,走进了“巾帼坊”。院落里渐渐响起了纺车的嗡鸣和织机的哐当声,妇女们一边劳作,一边低声交谈,死气沉沉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和对未来的期盼。

与此同时,后院的药圃也在不断扩大。 试种的几种药材大部分长势良好,尤其是铁皮石斛和秦艽,产量颇为可观。白昭月将收获的第一批药材,一部分留给“济安堂”自用,另一部分精心包装后,交由江澈的商队带往互市。

不久,好消息传来。西北特有的优质药材和“巾帼坊”出产的、纹样朴素却厚实保暖的毛织品,在互市上大受欢迎。尤其是毛毯和毡垫,因其御寒效果极佳,不仅蜀汉、东吴的商队争相购买,连草原上的部落也愿意用良马和皮货来交换。

第一笔分成款项被送到白昭月手中时,她正和江淼淼在“巾帼坊”里查看新一批毛线的染色效果。

“姐姐!你看!”江淼淼捧着那袋沉甸甸的银钱,兴奋得脸颊泛红,“咱们的毛毯卖出去了!还卖了好价钱!周娘子她们这个月能多拿不少工钱呢!”

白昭月接过钱袋,心中亦是感慨万千。这笔钱,不仅意味着“济安堂”和“巾帼坊”可以持续运转,更意味着她们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改善民生的道路。

她将大部分收入投入再生产,小部分用于补贴军中和奖励作坊里手艺出众的妇女。拿到额外工钱的妇人们,喜极而泣,她们第一次凭借自己的双手,让家人吃上了饱饭,扯上了新布。她们看向白昭月的眼神,充满了由衷的感激和敬重。

“白夫人真是活菩萨转世啊!”周娘子常常对旁人这样说,“不仅救人性命,还给我们这些苦命人指了条活路!”

“是啊,谁能想到,这没人要的羊毛,经过白夫人指点,竟能变成宝呢!”

“还有那些草药,以前满山都是,谁也不认识,现在倒成了能换钱的宝贝了!”

坊间流传的话语,悄然发生着变化。白昭月在西北军民心中的形象,不再仅仅是那位医术高超、仁心仁德的“官夫人”,更增添了一层带领大家改善生活、点石成金的“女先生”的光环。她的声望,随着药圃的绿意和织坊的生机,在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上,深深扎根,日益稳固。

萧昱看着府库中渐渐充盈的、非来自蓟城的钱粮,看着军中士兵领到厚实新制的冬衣时感激的神情,再看着白昭月因劳累却充满光彩的侧脸,心中充满了骄傲与柔情。

他的昭月,正用她独有的智慧和坚韧,与他一同,为这片土地注入着源源不断的生机。技术兴变,不再是一句空谈,而是正在发生的、充满希望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