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巷尾的少年血染苍穹 > 第175章 初三的门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时间像指缝间的流沙,无声滑落。北江二中的梧桐树叶黄了又绿,绿了又黄。当蝉鸣再次喧嚣起来时,林秋和张浩已经站在了初三的门槛上。

初二这一年,在一种扭曲而脆弱的平衡中“平安”度过。林秋和张浩用铁腕和“规矩”维持着初一年级的表面秩序,欺凌事件锐减,连带着整个年级的风气都显得“乖顺”了许多。王大壮那伙人彻底偃旗息鼓,见面低头绕道,只是偶尔眼神交汇时,那深藏的怨毒依旧像冰锥般刺人。校外刀疤强的威胁如同悬顶之剑,但不知为何,对方似乎暂时按兵不动,没有直接冲突,只是小摩擦不断,被张浩带人一次次硬顶了回去。

林秋的代练“生意”勉强维持,收入微薄但稳定,支撑着两人必要的伤药和装备更新。他和张浩的配合愈发默契,一个冷静布局,一个悍勇执行,将那片小小的“领地”经营得铁板一块。但林秋清楚,这种平静是建立在暴力和威慑之上的,如同建立在流沙上的城堡。

然而,当初三新学期的课程表发下来时,一种全新的、更庞大的压力,如同沉重的乌云,骤然压在了每个人的头顶——中考。

教室后面的倒计时牌挂了起来,鲜红的数字像催命符。课程表排得满满当当,主科课时增加,早晚自习恢复,连课间十分钟都弥漫着紧张的气息。各科老师一改以往的温和,板书速度加快,作业量陡增,试卷像雪片一样飞来。“重点高中”、“升学率”、“未来前途”这些词汇,以前遥远而模糊,如今成了挂在嘴边的紧箍咒。

这种变化,对林秋的冲击尤为剧烈。

放学后的配电房,依旧是他们碰头的地方,但气氛截然不同。张浩烦躁地把一本崭新的物理练习册摔在积灰的轮胎上,封面上“中考冲刺”四个烫金大字刺眼无比。

“操!这他妈是人过的日子吗?”张浩抓着他那头刺猬般的短发,眼睛因为熬夜写作业而布满血丝,“天天卷子卷子!做到半夜都做不完!还让不让人活了?”他以前最烦看书,现在被迫捧着课本,像受刑一样。

林秋靠墙坐着,面前摊开的是数学中考真题汇编,手指间夹着笔,眉头紧锁。他基础不差,甚至可以说有天赋,但初二一年耗费了大量精力在维持“势力”和代练赚钱上,学业已经落下不少。如今面对陡然增加的难度和题量,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吃力。那些复杂的函数图像、繁琐的电路分析,比分析对手的弱点、规划一次突袭要抽象和困难得多。

“闭嘴,做题。”林秋头也不抬,声音带着疲惫。他左手手肘下压着的是英语单词手册,右手在草稿纸上飞快演算。时间被切割成碎片,训练、代练、处理“事务”之外,所剩无几的学习时间必须争分夺秒。

张浩骂骂咧咧地捡起练习册,胡乱翻了几页,又扔下:“做个屁!老子一看就头疼!还不如去打一架痛快!”

“打一架能让你考上高中?”林秋终于抬起头,眼神锐利地扫过张浩。中考像一道分水岭,清晰地横亘在面前。考不上高中,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可能就此分流,意味着他可能又要回到那种毫无希望、任人宰割的底层生活。这是他绝对无法接受的。

张浩被噎了一下,悻悻地闭上嘴。他也知道中考的重要性,只是本能地抗拒和无力。

训练不得不大幅度缩减。以前每天雷打不动的对练,现在只能压缩到周末进行,而且强度降低,更多是保持体能和反应。林秋甚至开始把一些零散的代练单子分给手下信得过的、家境更困难的赵强等人去做,自己只接价格高、耗时短的精单,以挤出更多时间学习。

平衡变得异常艰难。一边是必须维持的武力威慑,内部的不服和校外的威胁并未消失,另一边是关乎未来命运的学业压力。他像走钢丝的人,脚下是深渊,手中平衡杆的两端,一端是染血的钢管,一端是沉重的课本。

一次数学测验,林秋只考了72分,班级中游。看着卷子上刺眼的红叉,他沉默了很久。这分数,距离市重点高中的门槛,遥不可及。而苏婉的名字,一如既往地高悬在成绩单顶端,接近满分。

放学时,他看到苏婉和几个成绩好的同学围着老师问问题,眼神专注,侧脸在夕阳下显得宁静而充满希望。那是属于另一个世界的光。而他,还深陷在暴力和生存的泥沼中,挣扎着想要够到那片光。

初三,像一盆冷水,浇醒了林秋。他意识到,仅仅依靠拳头和狠厉,或许能称霸一时,但无法叩开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他必须在这最后一年里,在血腥的丛林法则和冰冷的升学规则之间,找到那条狭窄的、通往未来的缝隙。

暴力,是他安身立命的底色,但学业,成了他必须攻克的、新的战场。

夜幕降临,配电房里灯光昏暗。林秋合上习题集,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张浩已经趴在破桌子上睡着了,鼾声如雷,手边还摊着写了一半的作文草稿。

林秋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脖颈,走到窗边。窗外是城市的灯火,遥远而繁华。他握了握拳,指关节发出轻微的响声。

初三,开始了。这是一场比任何街头斗殴都更漫长、更考验意志的战斗。

他必须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