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医手遮天:毒妃倾世 > 第66章 医馆装修,团队磨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6章 医馆装修,团队磨合

初夏的晨光透过新铺面的木窗,在青砖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苏清鸢推开厚重的木门,身后跟着张嬷嬷、阿明、阿翠、阿莲,还有新加入的周姓农户夫妻 —— 周大叔懂草药种植,周大婶手脚勤快,是苏清鸢特意从李村请来的,负责打理后院的草药园。

“这前堂够宽敞,摆三张诊桌绰绰有余!” 周大叔搓着粗糙的手,目光扫过开阔的前堂,语气里满是赞叹,“左边靠窗的位置光线好,适合苏小姐您坐诊;中间和右边的诊桌,正好给阿明和以后招来的大夫用。”

阿明听到这话,脸颊微红,攥紧了手里的药材图谱:“我…… 我还得好好学,现在只能帮小姐抄药方、整理药材,不敢当‘大夫’。”

苏清鸢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慢慢来,你学得快,又细心,用不了多久就能独当一面。” 她说着,从布包里取出一卷图纸,平铺在临时搭起的木板上 —— 这是她熬夜画的医馆布局图,上面用不同颜色的墨线标注了各个区域:

前堂分为 “问诊区” 和 “候诊区”,问诊区摆三张梨花木诊桌,诊桌旁各设一个小柜,放常用的脉枕、银针和药方纸;候诊区靠墙摆四张长椅,中间放一张长桌,上面备着茶水、解暑的薄荷汤和药材图谱,方便百姓候诊时翻阅。

后堂分位 “药库区”“煎药室” 和 “隔离间”—— 药库区分门别类摆放药材,贴上标签,方便取用;煎药室砌三个灶台,放六口砂锅,保证煎药效率;最里面的隔离间是苏清鸢特意设计的,有独立的通风窗和进出通道,墙面刷了石灰,地面铺了青石板,专门用于治疗咳嗽、发热等可能传染的病症,避免交叉感染。

后院则开辟出 “草药园” 和 “员工住处”,草药园种薄荷、金银花、艾草等常用草药,随采随用;住处隔出四间小房,分别给张嬷嬷、阿明、阿翠阿莲姐妹和周夫妻住,简单却整洁。

“隔离间…… 会不会太讲究了?” 阿翠看着图纸,小声问道,“以前的医馆都没有这个,百姓会不会觉得咱们小题大做?”

“不会。” 苏清鸢语气坚定,“有些病症会传染,比如风寒咳嗽、水痘,若是不隔离,很容易传给其他病人,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咱们开的是‘惠民医馆’,不仅要治好病,还要让百姓安全看病,这隔离间必不可少。”

张嬷嬷也点头附和:“小姐考虑得周全。之前李村闹风寒,就是因为病人没隔离,才传了半个村子,后来还是小姐教大家用艾草熏屋子、隔离病人,才控制住的。这隔离间,是为了百姓好。”

众人不再有疑问,开始按照图纸分工:张嬷嬷负责后勤,采购装修需要的木材、石灰、布料等物资,还要管账目,确保开销合理;阿明和阿翠负责整理药材,将药材按 “根茎类”“花叶类”“果实类” 分类,贴上标签,准备搬进新的药库;阿莲跟着周大婶学习煎药的火候和技巧,同时打扫铺面卫生;周大叔则带着工匠在后院翻土,准备开辟草药园。

起初的几天,团队磨合得并不顺利。阿明和阿翠整理药材时,把外形相似的 “当归” 和 “独活” 弄混了,还好苏清鸢检查时及时发现,没造成损失。苏清鸢没有责备他们,而是拿出药材图谱,让两人对比着实物,仔细讲解:“当归的断面有‘菊花心’,闻着有甜香;独活的断面是白色,气味清淡,还有点辛味,记住这两点,就不会混了。”

阿明和阿翠羞愧地低下头,拿着图谱反复比对,直到能准确分辨才罢休。从那以后,两人每天打烊后都会留在铺子里,对着图谱记药材特征,还互相提问,进步飞快。

阿莲煎药时也遇到了麻烦 —— 她按药方煎 “麻黄汤”,却因为火候太大,把药汁熬得太浓,药效大打折扣。周大婶看着急得快哭的阿莲,连忙安慰:“别急,煎药的火候是门学问,我教你个法子:先大火烧开,再转小火慢熬,每隔一刻钟搅一次,看着药汁的颜色,差不多了就关火。” 她一边说,一边示范,阿莲认真地记在纸上,跟着练习了几次,终于掌握了火候。

张嬷嬷采购物资时也遇到了小插曲 —— 她去木材铺买梨花木,掌柜的故意抬高价格,说 “苏记惠民医馆是皇家许可的,不差钱”。张嬷嬷不卑不亢地说:“我们开医馆是为了惠民,不是为了摆阔,木材的价格得公道,若是掌柜的不肯,我们就去别家买。” 掌柜的见她态度坚决,又怕得罪 “皇家许可的医馆”,最终还是按原价卖给了她。

这些小插曲,反而让团队的默契越来越深。大家遇到问题时,不再互相抱怨,而是一起商量解决;谁有不懂的地方,其他人都会主动帮忙。每天傍晚,大家都会聚在前堂,喝着薄荷汤,聊当天的进展:

“今日药柜的框架做好了,明天就能上漆,是小姐选的浅棕色,看着干净又雅致。” 阿翠兴奋地说。“后院的草药园翻好土了,我买了薄荷、金银花的种子,还有几株艾草苗,过几天就能种。” 周大叔擦着汗,语气里满是期待。“我今天煎的‘桂枝汤’,小姐尝了说火候正好,药效够!” 阿莲红着脸,带着几分自豪。

苏清鸢看着大家忙碌又充实的样子,心中满是温暖。这不是她一个人的医馆,而是大家共同的心血,每个人都在为 “惠民” 的目标努力,这份凝聚力,比任何装修都重要。

半个月后,医馆的装修渐渐有了雏形。前堂的三张梨花木诊桌摆好了,桌面打磨得光滑如玉,诊桌旁的小柜上放着崭新的脉枕和银针盒;候诊区的长椅铺了浅青色的布垫,长桌上放着茶水和药材图谱,偶尔有路过的百姓探头进来,看到这整洁的景象,都会忍不住赞叹:“这医馆真好看,以后看病就来这儿了!”

后堂的药库安装了多层木架,药材分门别类地摆好,标签清晰,一目了然;煎药室的灶台砌好了,砂锅整齐地摆着,墙上贴着 “煎药火候对照表”;隔离间的通风窗装好了,墙面刷得雪白,地面铺的青石板也擦得干净,还准备了艾草和熏香,用于消毒。

后院的草药园里,薄荷和金银花的种子发了芽,嫩绿的小苗透着生机;艾草苗也种好了,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员工住处的小房也收拾好了,铺了干净的稻草,挂了新的布帘,虽然简单,却很温馨。

这天傍晚,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医馆的门楣上。工匠们正在安装 “苏记惠民医馆” 的牌匾框架,虽然还没挂上牌匾,但那精致的木架已经透着庄重。大家围在门口,看着渐渐成型的医馆,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再过十天,就能开张了!” 张嬷嬷看着账本,笑着说,“咱们的预算还剩不少,小姐说的免费问诊时用的草药,还有给百姓准备的解暑汤,都能备足。”

阿明拿着一张请帖,递给苏清鸢:“小姐,太后娘娘、沈小姐、林大人的请帖都写好了,明天我就送去。”

苏清鸢接过请帖,看着上面工整的字迹,心中满是期待。她抬头望向远处的皇宫方向,夕阳正慢慢落下,天边泛起淡淡的晚霞。她知道,医馆开张在即,百姓的期待、太后的支持、团队的努力,都让她充满了信心。

但她也没有忘记,国舅爷的刁难、瑞王的阴谋,都还在暗处等着她。就像此刻天边的晚霞,虽然美丽,却也预示着夜晚即将来临。她轻轻握紧拳头,心中暗下决心:无论未来有多少挑战,她都会带着这个团队,守住 “惠民” 的初心,让 “苏记惠民医馆” 成为百姓信赖的依靠。

晚风拂过,带来后院艾草的清香,也带来一丝若有若无的凉意。苏清鸢看着身边说说笑笑的团队成员,知道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医馆开张的那一天,也迎接未来所有的风雨。而一场针对医馆的阴谋,正在夜色中悄然逼近,只是此刻的他们,还沉浸在即将开张的喜悦中,未曾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