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蔚蓝海岸之恋 > 第191章 成长的棱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十岁的光景,如同一面多棱镜,将日常照射出愈发丰富的色彩,也映照出孩子们各自不同的成长轨迹与内心世界。

海宝的“江湖”

海宝的“威望”在四年级下半学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不再仅仅依靠直率和责任感,更开始懂得运用“义气”与“公正”。男生之间难免有小摩擦,一次,两个平时要好的朋友因为一场足球赛的输赢争执起来,互不相让,眼看就要动手。

海宝没有像以前那样直接冲上去强行分开,而是走到两人中间,一手搭住一个人的肩膀,声音洪亮却带着安抚:“行了!为个球至于吗?上次你摔跤还是他扶你去的医务室呢!忘了?”他精准地提起往日情分,又转头对另一个说,“你那脚射门是漂亮,要不是他之前抢断,你能有机会?”

他各打五十大板,又各自给个甜枣,把一场即将爆发的冲突,化解成了互相瞪眼、继而别别扭扭重归于好的场面。周围的男生们都服气地看着他。海宝用自己的方式,在男孩的“小江湖”里,树立起了独特的威信。皮一夏听说后,得意地拍着儿子日渐宽阔的肩膀:“像我!仗义!”

汐瑶的“小秘密”与苏小满

李汐瑶对水的那份掌控力,依旧是她独享的秘密。她发现,当自己心情特别好的时候,这种掌控似乎会更得心应手一些。一次和苏小满在公园的小溪边写生,她看着潺潺流水,心念微动,一股细流竟真的脱离主河道,在空中划出一道短暂而晶莹的弧线,精准地落入了苏小满洗笔的小水桶里。

苏小满惊讶地睁大了眼睛。

汐瑶心里一慌,连忙假装是巧合,指着天空:“刚才是不是有只鸟飞过去碰到的?”

苏小满看了看晴朗无云的天空,又看了看汐瑶有些紧张却强装镇定的脸,她文静地笑了笑,没有追问,只是轻声说:“嗯,可能吧。这水真清。”

汐瑶松了口气,心中对这位善解人意的朋友充满了感激。她们的友谊,在这些心照不宣的小秘密中,愈发牢固。

袁玥的“绿色拇指”

袁玥的“绿色拇指”在年级里小有名气。自然角那几盆半死不活的植物,在她“无意”的照料下,总是能奇迹般地焕发生机。老师们只当她格外有耐心和爱心,连王老师也将此归结为她那种特殊亲和力的体现。

直到一次,班里一个同学在劳动课上不小心被美工刀划伤了手指,伤口不深,但血流了不少。大家一阵忙乱找创可贴时,袁玥正好在旁边,她下意识地握住同学的手腕,另一只手虚覆在伤口上方,嘴里念叨着“不疼不疼,快点好起来”。

那同学原本龇牙咧嘴的表情渐渐缓和,惊奇地说:“诶?好像……真的没那么火辣辣地疼了?”

等创可贴拿来贴上,血也很快就止住了。

事后大家都夸袁玥“会安慰人”,只有袁玥自己看着自己的手,再次感受到那稍纵即逝的暖流,心里充满了懵懂的疑惑。这似乎,不仅仅是安慰?

澜聆的“屏障”与“理解”

星澜和袁聆则继续在他们独有的轨道上运行。星澜那句“频率兼容”的回答,虽然后来被海宝吐槽“完全听不懂,但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却在无形中为他们竖起了一道屏障,让那些朦胧的试探和起哄渐渐平息。同学们默认了他们是一个特殊的、不可分割的单元。

他们的交流方式也愈发精妙。有时,仅仅是一个极其细微的表情变化,或者一个几乎无法察觉的呼吸节奏调整,就能传递复杂的信息。

一次数学课上,老师在讲解一道复杂的行程问题。星澜几乎在老师读完题的瞬间,脑中就已演算完毕。他没有像其他急于表现的孩子那样立刻举手,而是微微侧头,目光落在身旁袁聆的草稿纸上。

袁聆的笔尖在纸上停顿着,她没有立刻计算,而是微微闭上眼睛,仿佛在脑海中构建整个运动场景,感知着速度、时间与空间的关系频率。

几秒钟后,她睁开眼,在纸上写下了一个关键的等量关系式。

几乎在同一时间,星澜放在桌上的手指,极轻地敲击了一下桌面。

袁聆感受到那微不可查的震动,笔尖随之落下,开始流畅地书写解题步骤。

他们之间,甚至不需要眼神交汇,就完成了一次思维的同步。王老师站在讲台上,将这一幕尽收眼底,心中惊叹不已。这已经不是默契可以形容,更像是一种……深层次的意识协同。

放学后,星澜罕见地没有立刻沉浸到自己的书本或思考中。他走在袁聆身边,看着远处被夕阳染红的云霞,忽然开口,声音很轻:“如果,‘喜欢’是一种可以量化的频率,它的振幅和频谱,应该如何定义?”

这是他第一次,主动提起那个被同学用来调侃他们的词汇,并试图用他的方式去解构它。

袁聆的脚步几不可察地慢了一瞬。她没有看他,目光落在前方被拉长的影子上。过了一会儿,她用她那特有的、空灵的声音回答,话语简单,却直指核心:

“不需要定义。它存在,就像……引力。”

星澜蓦地停下脚步,转头看向她。

袁聆也停了下来,抬头迎上他的目光。她的眼神依旧清澈平静,却仿佛蕴含着整个宇宙的真理。

星澜怔住了。他试图用逻辑和参数去分析的情感,在袁聆这里,被归结为如同星辰间引力般自然、本源的存在。无需证明,无需定义,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切的意义。

那一刻,星澜那充满公式与推演的世界,仿佛被投入了一颗名为“本质”的石子,荡开了层层涟漪。他看着袁聆,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在某些领域,她的“理解”,远比他穷尽计算,更接近真相。

十岁的天空下,孩子们如同形态各异的星辰,沿着自己的轨迹运行,发光,彼此牵引。成长的棱镜,正折射出愈发璀璨,也愈发复杂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