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科技王冠 > 第84章 第一次应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经过多次艰难的技术协调和反复的测试磨合,“争气机”的第一个实质性应用项目,终于如同新生儿蹒跚学步般,艰难地落地了——与中央气象局合作,进行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试运算。这标志着“争气机”开始从实验室的展示品,迈向解决国家实际问题的工具。

气象局送来的数据磁带,用的是昂贵的开盘式大型磁带,堆满了半个办公桌,散发着特殊的磁性材料气味。将这些庞大如山的原始气象数据(气压、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进行格式转换、校验,再通过速度缓慢的纸带穿孔机,制作成“争气机”能够识别的输入纸带,是一个极其繁琐、耗时耗力的巨大工程。整个研究室几乎全员上阵,分成三班,轮流值班,人歇机器不歇,保证“争气机”二十四小时不间断运行,处理这些海量数据。

实验室里日夜灯火通明,只有机器运行的嗡鸣声、纸带机咔嗒咔嗒的读写声和研究人员低声交流的声音。困极了,就在角落的行军床上和衣躺一会儿;饿了,就啃几口冷馒头就咸菜。所有人的眼睛都紧盯着控制台上的指示灯和输出设备,仿佛在等待一个神圣的审判。

几天几夜的连续运算后,当第一批计算出的、未来四十八小时北半球气压场和风场的动态演变图,通过那台简陋的图形显示器被缓慢而清晰地绘制出来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心脏砰砰直跳。尽管运算速度还很慢,绘制一张完整的天气图需要好几个小时,但屏幕上显示出的天气系统移动路径和强度变化趋势,与气象局几位老预报员凭借多年经验手绘的预报图基本吻合,甚至在关于一股关键冷空气南下路径的细节预测上,比经验预报更为精确和提前!

消息通过保密电话反馈回气象局,立刻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虽然距离实时、高精度的业务化预报还差得很远,但这无疑是开创性的一步!它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计算机在处理海量数据、进行复杂科学计算方面的巨大潜力和超越人工的优越性!这意味着,未来的天气预报,可能不再仅仅依赖于老师的经验和感觉,而是可以建立在更加客观、精确的科学计算之上!

王铁柱拿着那张刚刚从绘图仪上取下、还带着静电和墨香的天气图,手都在微微颤抖,声音哽咽:“陆工…咱们的机器…咱们的‘争气机’…真的…真的能预报天气了!这…这可是能救人性命,保粮食丰收的大事啊!”

刘思敏也激动地指着图上那个被准确预测的江淮气旋,声音发颤:“以后…以后是不是就能更早知道台风什么时候来,洪水会不会爆发了?”

陆知行看着那张凝聚了无数心血的天气图,心中涌起的成就感和欣慰,丝毫不亚于“争气机”首次演示成功的那一刻。技术只有与应用结合,真正服务于国计民生,才能产生最大的价值,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生命力。这次成功的合作,如同打开了一扇窗,为“争气机”乃至整个中国计算机事业,展现了一条通往更广阔天地、承担更重要使命的康庄大道。他立刻组织人员,连夜撰写详细的应用报告和技术总结,准备向石油勘探、水利设计、航空航天等更多关键领域进行推广。他知道,这仅仅是伟大征程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