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崔乾佑闻言,眉头皱得更紧了:“若是闹灾,那可麻烦了。”

“陕北本就贫瘠,一旦闹灾,百姓们日子就难过了,弄不好还会出乱子。”

他想起当年巡视陕北时,见过的那些面黄肌瘦的孩童,心里一阵揪痛。

他拿起筷子,却没了胃口,看着碗里的泡馍,心里琢磨着灾情的事。

那些本该用来救济灾民的粮草,是否还妥善存放在粮仓?当地驻军能否维持秩序?

田乾真见他神色凝重,连忙劝道:“行了,别瞎琢磨了!“

“咱们现在瞎猜也没用,等会儿到营里,说不定就能听到消息了。”

他夹起一大块酱牛肉塞进嘴里,含糊地说:“赶紧吃!吃完咱们还得去校场待命呢,总不能让秦峰他们等咱们。”

说罢又往崔乾佑碗里夹了块肉。

崔乾佑点了点头,压下心中的疑虑,重新拿起筷子。

只是这一次,他吃得有些心不在焉。

耳边总回荡着刚才那急促的马蹄声,眼前也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陕北百姓受灾的景象。

每嚼一口馍,都像是在吞咽砂砾。

两人匆匆吃完,田乾真结了账。

刚走到门口,就见又一名驿卒骑着快马从远处奔来,马蹄扬起的尘土在晨雾中散开,朝着皇宫的方向疾驰而去。

驿卒胸前的铜铃叮当作响,惊得路边的小贩慌忙收起摊位。

“好家伙,这又是一封急报?”

田乾真咋舌。

“看来还真有事发生了,咱们得赶紧去营里看看!”

他说话时,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板,手按在剑柄上。

崔乾佑点点头,神色严肃:“走!先去校场,若是真有大事,摄政王肯定会传召咱们!”

说罢转身踏入晨光,腰间的玉佩与剑穗相互碰撞,发出细碎的声响。

两人快步朝着校场的方向走去,原本轻松的心情,被这接连而来的急报搅得沉重起来。

清晨的阳光渐渐驱散晨雾,洒在长安的街道上。

可崔乾佑和田乾真的心里,却像是蒙上了一层阴影。

街道两旁的店铺依旧热闹,可他们再也听不见羊肉泡馍的吆喝声,只听得见自己急促的脚步声。

刚到校场门口,就见秦峰带着几名校尉匆匆迎上来。

秦峰脸上没了往日的爽朗,眉头拧成一团:“崔将军、田将军,你们可算来了!”

“宫里刚传消息,陕北急报,入秋以来滴雨未下,地里的庄稼全枯了,百姓们都快没活路了!”

崔乾佑心里 “咯噔” 一下,先前的猜测竟成了真。

他攥紧拳头,指节泛白:“具体情况怎么样?有没有出现流民?”

“急报里说,已有不少百姓离开家乡,往关中方向逃荒了。”

秦峰叹了口气。

“摄政王已经召集大臣入宫议事,估计待会儿就会传召咱们!”

与此同时,皇宫太极殿内。

安倍山手里捏着那份还带着驿卒体温的急报,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急报上的字迹潦草却清晰,每一笔都透着陕北官员的焦急:“延州、绥州等地连月无雨,禾苗尽枯,井水干涸,百姓易子而食者已有之……”

“又是灾荒。”

安倍山放下急报,声音里满是疲惫。

他走到窗边,望着庭院里凋零的落叶。

脑海中浮现出史向明信里提到的波斯公主、江南兵工厂的进度。

还有长安大学堂的筹备。

桩桩件件都需要心力,如今又添了陕北旱灾这桩急事,真是多事之秋。

“王爷,户部尚书崔大人、吏部尚书王大人等大臣已在殿外候命。”

太监轻声禀报,打断了安倍山的思绪。

“让他们进来。”

安倍山转过身,重新坐回龙椅,目光变得坚定起来。

很快,崔涣、王维、陈希烈等大臣鱼贯而入,纷纷躬身行礼。

“诸位卿家,陕北急报想必你们都已知晓。”

安倍山开门见山,将急报递给崔涣。

“崔尚书,你先说说户部的存粮情况,能调拨多少粮草运往陕北?”

崔涣接过急报,快速浏览一遍,脸色瞬间变得凝重。

他躬身回道:“启禀王爷,国库现存粮草主要用于西征军筹备和江南兵工厂建设,能调拨给陕北的粮草,最多不过十万石。”

“十万石?”

田乾真忍不住出声,他刚被传召入宫,站在武将队列末尾。

“陕北受灾百姓少说也有数十万,十万石粮草根本不够支撑到明年秋收!”

崔涣无奈点头:“田将军所言极是,可眼下国库实在紧张,若是强行调拨更多粮草,恐影响西征和兵工厂进度。”

殿内瞬间陷入沉默,大臣们都皱着眉头,各自思索对策。

陈希烈捻着长须,迟疑道:“要不…… 向各地士族借粮?当年太宗皇帝也曾有过先例。”

“不可!”

王维立刻反驳。

“如今士族本就对王爷推行的新政心存不满,若是强行借粮,只会激化矛盾,万一他们暗中煽动流民闹事,后果不堪设想!”

安倍山赞同地点头:“王尚书说得对,借粮并非良策。”

他看向崔涣:“除了粮草,还有其他难题吗?”

“回王爷,陕北多地井水干涸,百姓饮水都成问题,就算有了粮草,没水也难以为继。”

崔涣补充道:“而且流民若大量涌入关中,很容易引发瘟疫,到时候更是雪上加霜。”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时,王维突然出列,躬身道:“启禀王爷,臣倒有一策!”

“王爷先前在长安,在江南等地都推行过的‘以工代赈’之法,便是应对灾荒的表率!”

他抬眼看向安倍山,语气恳切:“当年江南水灾,王爷让灾民参与修堤、建路,既解决了灾民的温饱,又完善了基础设施,如今陕北之灾,正好可以沿用此法!”

安倍山眼前一亮,他倒是差点忘了这个办法。

“王尚书详细说说。”

“臣以为,可在陕北受灾各州开设工程,组织灾民修建水渠、加固城防,甚至可以让他们参与修建从陕北到关中的官道。”

王维侃侃而谈。

“朝廷按日给灾民发放粮食,既能让他们有饭吃,又能避免流民四处游荡引发混乱。”

“同时,从关中调派工匠前往陕北,指导灾民打井、挖蓄水池,解决饮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