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朕的北宋欢乐多 > 第186章 陈年旧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老哑巴激动而混乱的肢体语言,如同一段无法解析的故障代码,让赵小川看得心急如焚。他努力试图理解那些指向虚空、指向心口、最终又固执地指向那片巨大土石堆积区的动作所蕴含的绩效信息。

“他…他是不是说,东西在那边?或者…危险在那边?”赵小川猜测着。

孟云卿目光紧锁老哑巴所指的方向,那是一片因主殿彻底坍塌而形成的瓦砾山,杂草丛生,看起来毫无异常。但她相信老哑巴那近乎本能的反应绝非作伪。

“或许兼而有之。”孟云卿冷静分析,“他指向那里时,情绪中有急切,也有恐惧。可能意味着那里既有我们想找的绩效数据,也存在着某种…绩效风险。”

林绾绾则蹲在老哑巴面前,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柔和:“老爷爷,你是想让我们去那边看看,对吗?但是有危险,是吗?”她比划着走过去和小心谨慎的动作。

老哑巴看到有人理解了他的意思,激动地连连点头,喉咙里的“嗬嗬”声更加急促,甚至试图挣扎着站起来,想要亲自带他们过去,又被那显而易见的恐惧压得缩了回去,只能反复做着挖掘和躲避的动作。

绩效信号已经很明确了——关键点在那片瓦砾下,但需要小心。

赵小川深吸一口气,做出了绩效决策:“无论如何,得去看看!工匠组!过来几个人,带上工具,目标那片瓦砾区,进行绩效挖掘作业!注意安全,慢一点,稳一点!”

几名身强力壮的工匠和缇骑立刻上前,拿着铁锹、撬棍等工具,开始小心翼翼地清理那片区域的碎石和泥土。老哑巴紧张地看着,干瘦的手紧紧攥着衣角。

挖掘工作进展缓慢。多年的堆积,让那些砖石土木沉重而紧密。阳光逐渐升高,气温回暖,工匠们额头上都冒出了汗珠。

赵言看了一会儿,觉得无聊,又从怀里摸出块芝麻糖啃着,含糊不清地说:“皇…哥,这绩效挖掘效率有点低啊…要不调台‘木牛流马’来?”

赵小川没好气地瞪他一眼:“那你现在就去绩效申请?等批下来,黄花菜都凉了!安静看着!”

时间一点点过去,瓦砾被一点点清除,露出下面更深的层次。突然,一名工匠的铁锹碰到了什么坚硬的东西,发出了不同于石头的沉闷声响。

“这里有东西!”工匠喊道。

所有人的精神都为之一振!赵小川立刻上前:“小心点!慢慢清理出来!”

更多的工具加入,小心地拨开周围的泥土和碎砖。渐渐地,一块巨大的、边缘并不规整的青色石板显露出来!石板表面似乎还刻着一些模糊的花纹,但因为被泥土覆盖,看不真切。

“石板?下面是地窖?”赵小川猜测。

老哑巴看到石板,情绪更加激动,指着石板,又指着自己的嘴巴,拼命地“嗬嗬”叫着,然后做出一个用力推开的手势。

“他让我们打开它!”孟云卿道。

工匠们尝试用撬棍插入石板边缘的缝隙,合力撬动。石板异常沉重,但在众人的努力下,终于发出“嘎吱”一声令人牙酸的声响,被缓缓撬开了一道缝隙!

一股阴冷、潮湿、带着陈年尘土和纸张霉变气息的味道瞬间从缝隙中涌出!

“退后!散散气味!”缇骑首领谨慎地命令道。

等了一会儿,确认没有其他异常,众人才再次上前,合力将石板完全推开,露出了一个黑黝黝的、向下延伸的洞口!一股更浓的陈腐气息扑面而来。

洞口下方,隐约可见石阶。

“果然有地窖!”赵小川惊喜道,“快!火把!”

火把很快被点燃。缇骑首领接过一支,率先小心地向下探去。石阶不长,只有十来级。下面是一个并不算太大的空间,约莫一间普通厢房大小。

“安全!”下面传来缇骑的声音。

赵小川迫不及待地就要下去,被孟云卿一把拉住:“陛下…工部员外郎,绩效安全第一。让下面的人先初步绩效检查。”

很快,下面的缇骑回报:“大人,下面似乎是个废弃的档案库或者储藏室,有很多烂掉的木架和…一些箱子。空气尚可,但灰尘极大。”

赵小川这才和孟云卿、林绾绾(拖着好奇的赵言)依次走下地窖。地窖里光线昏暗,火把的光芒摇曳不定,映照出四处飞舞的尘埃。正如缇骑所说,里面散落着许多早已腐朽塌陷的木架残骸,但角落里,确实堆放着几个看起来异常沉重、材质特殊的黑色大铁箱!这些铁箱虽然表面锈迹斑斑,但结构似乎依然完整,显然制作工艺相当考究,绩效防护等级远超旁边的木架。

“绩效宝箱!”赵小川眼睛放光,仿佛看到了隐藏关卡奖励。

老哑巴也被搀扶了下来,他看到那些铁箱,情绪再次变得激动,指着它们,啊啊地叫着,眼泪竟顺着满是皱纹的脸颊流了下来。

“看来,就是这些了。”孟云卿轻声道,她注意到铁箱上都挂着巨大的铜锁,但锁孔早已被锈迹堵死。

“撬开它!”赵小川下令。

工匠上前,用特制的工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其中一个箱子的锁撬开。沉重的箱盖被掀开,发出刺耳的金属摩擦声。

众人屏息看去——里面并非预想中的金银珠宝,而是一摞摞、一捆捆的…纸张!

大多是泛黄发脆的旧公文纸,还有一些是羊皮纸,甚至还有几卷竹简!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墨迹大多已黯淡,但依稀可辨。

赵小川小心地拿起最上面的一份,吹去灰尘,借着火光仔细辨认。这是一份泛黄的公文,格式是标准的宋代官牍,题头写着:“三佛齐国进奉使团人员物资绩效核验清单(太宗淳化四年春)”

“是了!就是它!”赵小川激动得手都有些抖,“绩效原始数据!”

他又快速翻看了几份,有的是关于接待流程的绩效记录,有的是赏赐物品的绩效清单,还有的是使团人员在大宋期间活动范围的绩效报告…

孟云卿则拿起另一份材质更好的羊皮纸,上面用一种略显古怪的字体记录着什么,旁边还有汉文注释。“这似乎是…三佛齐使团自带的物品清单副本?上面提到了一些…宗教礼器、香料、珍木…嗯?”她的目光突然一凝,指着一行小字,“这里,‘沟通天地之宝,名曰‘心源’,暂由使团长老乌丹保管,未呈御览’。”

心源!

这个词让赵小川心头狂震!这与太后所说的“心源灵引”以及图谱模型的核心几乎吻合!

“乌丹?就是那个私下面见太宗近侍的老者?”赵小川急忙追问。

“很可能。”孟云卿继续往下看,后面还有记录,“…太宗皇帝闻之未悦,令其收起…使团离京后,乌丹称病,未随船返回,滞留汴京…”

滞留汴京!那个关键人物果然没有离开!

“还有吗?关于这个乌丹后来怎么样了?那个‘心源’呢?”赵小川急切地翻找着其他箱子。

工匠们陆续撬开了其他几个铁箱。里面除了类似的绩效公文外,还有一个箱子里装着的是一些私人物品:几件异域风格的旧衣服、一些已经干瘪无法辨认的草药、几件简陋的祭祀用品、还有…几封泛黄的信件!

信件上的字迹与公文不同,显得更加潦草和私人化。收信人署名是“乌丹”,而寄信人的落款,则是一个让赵小川瞳孔收缩的名字——“内侍省少监,王继恩”。

正是那份绩效私录的主人!

赵小川颤抖着拿起那些信件,仔细阅读。信中的内容,远不如公文那般正式,更像是一个内心饱受煎熬者的私密倾诉。

王继恩在信中称乌丹为“乌公”,言语间颇为恭敬,甚至带着一丝恐惧。他提到自己因目睹那“心源”之物后,时常心神不宁,噩梦连连,“绩效考评”屡屡出错,备受上司责罚。他恳求乌丹收回那“不祥之物”,或者至少告诉他如何化解这莫名的绩效困扰。他还隐约提到,似乎有不明身份的人在打听乌丹的下落,让他深感不安,劝乌丹早日离开汴京这是非之地…

最后一封信,笔迹更加慌乱,似乎是在极度恐惧中写就。信中只有寥寥数语,说“大内有人察觉,绩效风波将至,弟自身难保,乌公万望速离!勿再联络!”,落款日期是淳化四年的年末。

此后,便再无音信。

所有的绩效线索,似乎都指向了一个结局:乌丹和王继恩,这两个知晓“心源”秘密的人,在太宗朝末期,可能都遭遇了不测。而乌丹未能带走的“心源”,以及这些可能被王继恩秘密保存下来的绩效记录,则被深埋于此,直到百年后被他们意外发现。

地窖里一片寂静,只有火把燃烧的噼啪声和众人沉重的呼吸声。百年前的一段被刻意遗忘的绩效秘辛,就这样透过发黄的字迹,缓缓展现在他们面前。

“所以…‘心源’可能还在某个地方…”赵小川喃喃道。

“或者,早已被销毁。”孟云卿补充道,但她眼神锐利,“但这些记录,尤其是关于‘心源’特性及其影响的描述,其绩效价值,或许不亚于实物本身。至少,我们知道了它的名字,以及它可能带来的…绩效反噬。”

她的话提醒了赵小川。王继恩的信中提到的“心神不宁”、“噩梦连连”、“绩效下滑”,不正与寿王赵颢近期那焦虑狂躁、追求绩效而不得甚至遭遇反噬的状态,有几分相似之处吗?

难道那“心源”之物,本身就带有某种影响人心智、扭曲其对“绩效”认知的诡异特性?

就在这时,一直安静待在旁边的老哑巴,忽然走到那个装着乌丹私人物品的箱子前,颤抖着从一堆旧衣服里,拿起了一个用黑色石头雕刻而成的、造型古朴诡异的吊坠。那吊坠的形状,像是一只抽象的眼睛,又像是一团凝固的火焰。

他拿着吊坠,走到赵小川面前,将其郑重地放在赵小川手中,然后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朝着箱子重重地磕了三个头,喉咙里发出呜咽的哭声。

赵小川拿着那尚带着老人体温的石坠,愣住了。

孟云卿低声道:“他或许…是那个乌丹的后人?或者,是受过乌丹恩惠、奉命守护这些秘密的人?”

绩效的链条,似乎在这一刻,完成了一个跨越百年的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