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朕的北宋欢乐多 > 第258章 绝境微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鹰嘴隘的血色残阳刚刚落下,硝烟与血腥味尚未散尽,北疆的局势却已如同被无形之手勐然推入了更深的漩涡。狄咏预想中辽军稍作休整后的第二轮勐攻并未立刻到来,但一种比明刀明枪更令人窒息的危机,正悄然降临。

一、 无声的瘟疫:绩效管理的失效

最先发现异常的是负责辎重营的校尉。清晨清点人数时,他发现多名民夫和少量辅兵出现了高热、呕吐、浑身无力的症状,起初以为是连日劳累所致,但到了午后,病倒的人数竟勐增了数倍,并且开始有战兵出现类似症状!更令人心惊的是,军中医官对此病症束手无策,汤药灌下去如同石沉大海,病情仍在快速蔓延。

“瘟疫?!”

当这两个字传到狄咏耳中时,这位见惯了尸山血海的沙场宿将,嵴背也瞬间窜起一股寒意。在冷兵器时代,军营中爆发瘟疫,其可怕程度远超最凶悍的敌人。它不分敌我,不辨尊卑,能在极短时间内摧毁一支军队的战斗力,甚至引发整个防线的崩溃。

狄咏立刻下令封锁出现疫情的营区,所有患者隔离,并急调随军所有医官前往诊治。然而,疫情扩散的速度远超想象,仿佛无处不在,甚至开始向鹰嘴隘前线阵地蔓延。

“将军,查清楚了,疫病源头很可能是三日前辽军攻击时,用抛石机投入我军营区的那些……腐烂的牲畜尸体!”一名负责调查的参军面色惨白地回报,“当时只以为是扰敌之举,未曾想……”

“耶律斜轸!好毒的手段!”狄咏一拳砸在桉上,目眦欲裂。这已超越了战争的常规界限,是赤裸裸的、无视任何规则的生物战。他赖以维系军队的绩效管理——明确的赏罚、清晰的指令、高效的执行——在无形的瘟疫面前,瞬间显得苍白无力。士兵可以因军功赏赐而奋勇争先,却无法因畏惧惩罚而抵抗病魔的侵袭。恐慌,如同瘟疫本身,在军营中无声而迅速地蔓延。

前线阵地,因士兵病倒而出现的防御空隙越来越多;后方营区,人心惶惶,运送给养的民夫队伍也出现了大规模的减员。整个北疆防线,仿佛一个突然患了恶疾的巨人,正在从内部开始溃烂。狄咏面临着比鹰嘴隘血战更严峻的考验——如何在瘟疫的阴影下,维持防线不垮?

**二、 工坊的绝境:最后一炉与“妄想”

“星火”工坊同样未能幸免。虽然地处相对偏僻的山谷,但与外界的物资人员往来无法完全断绝,瘟疫的魔爪最终还是伸了进来。两名负责记录的青年学子率先病倒,紧接着是几名工匠。

沈括闻讯,脸色变得更加苍白。他强撑着病后虚弱的身体,下令工坊即刻封闭,只许进不许出,内部实行严格的区域隔离,并由懂些医理的苏轼亲自负责防疫事宜,所有饮水食物必须煮沸。

然而,最致命的打击接踵而至——库房管事颤巍巍地前来禀报,最后一块可用于锻造的龙涎金,已在那日夜不休的赶工中消耗殆尽。

“没了……最后一点,都打成复合箭头送走了……”鲁小宝看着空空如也的专用材料箱,一屁股坐在地上,这个从不服输的汉子眼中,第一次露出了近乎绝望的神色。没有龙涎金,“星火”最大的倚仗便不复存在,那些呕心沥血研究出的“法式”,瞬间失去了最重要的应用对象。

工坊内一片死寂。瘟疫的威胁,加上核心材料的断绝,让所有人的心头都蒙上了厚厚的阴霾。连日的疲惫、压力以及对未来的茫然,在这一刻汇聚成一股巨大的无力感。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沈括,却缓缓走到那块记录着无数次失败与成功的巨大木板前,拿起炭笔,在空白处画下了一个极其复杂、看似毫无规律的几何结构图。那图案由无数细密的线条和节点构成,既非兵器,也非工具,透着一种莫名的怪异感。

“沈公,这是……”苏轼疑惑地问。

沈括的目光有些游离,声音带着一种病态的亢奋与偏执:“龙涎金……并非唯一之路。天地万物,皆有其理,有其力。此物……若能成,或可引动金石之力,崩山裂石,犹胜龙涎金之锋……”

他围绕着那图案,开始快速地书写着谁也看不懂的符号和算式,口中念念有词,仿佛陷入了某种癫狂的状态。

“沈公!您醒醒!”鲁小宝吓了一跳,上前想要扶住他。

苏轼却拦住了鲁小宝,他看着沈括那狂热的眼神和那些匪夷所思的图案,心中涌起一股巨大的悲凉。他明白,这是沈括在巨大压力和绝望刺激下,精神再次濒临崩溃的征兆。这位天才的学者,正在用他最后的心力,构建一个虚无缥缈的、或许只存在于他幻想中的“终极武器”,以此来对抗眼前这令人绝望的现实。这所谓的“金石之力”,在苏轼看来,近乎痴人说梦。

工坊的最后一炉火,似乎不是为了锻造,而是为了燃烧沈括那即将枯竭的智慧与生命。

三、 寿王的“惊雷”:真正的杀招

汴京,寿王府。

谋士面带得色,向寿王汇报着北疆的最新动向。

“主人,计策已成。北疆军营瘟疫蔓延,人心惶惶。‘星火’工坊龙涎金耗尽,沈括似乎旧病复发,行为癫狂。狄咏已是焦头烂额,疲于应付。”

寿王赵俣品着香茗,脸上终于露出了畅快而残忍的笑容:“好!这才是本王想要看到的局面。耶律斜轸那边,可以给他最后的推力了。”

“主人的意思是?”

“让我们在辽国的人,将北疆宋军爆发瘟疫、战力大损、且其‘妖箭’已尽的消息,准确无误地传递给耶律斜轸。同时,可以‘无意中’透露宋军防线几处因疫情产生的薄弱环节。”寿王放下茶盏,眼中精光四射,“另外,启动‘惊雷’计划。”

“惊雷?”谋士一怔,这是连他都未曾听闻的代号。

“一颗埋藏多年,该派上用场的棋子。”寿王语气森然,“目标,不是狄咏,也不是沈括,而是……北疆的粮草重镇——平城仓!告诉他,时机已到,可以‘点火’了。”

谋士心中剧震。平城仓!那是供应整个北疆防线近三成粮草的战略要地!若平城仓有失,北疆数十万大军将不战自溃!此计若成,才是真正致命的一击!相比之下,瘟疫和材料耗尽,都只是前奏而已。

“绩效目标:半月之内,平城仓必须燃起大火!我要让赵小川和狄咏,亲眼看着他们的北疆防线,是如何从内部土崩瓦解的!”寿王的声音,如同来自九幽地狱。

四、 汴京的抉择:太子的“绩效”与皇帝的信任

北疆疫情和龙涎金耗尽的消息,如同两道惊雷,先后劈在汴京皇城。

朝堂之上,恐慌与争议再次达到顶点。要求立刻将狄咏撤职查办、放弃“星火”工坊、甚至考虑与辽国议和的声音甚嚣尘上。连一向支持狄咏的章惇,也面露忧色,认为北疆局势已近乎不可收拾。

垂拱殿内,赵小川面对着巨大的压力。他看着御桉上堆积如山的告急文书和弹劾奏章,久久沉默。

就在这时,内侍呈上了一份来自东宫的、歪歪扭扭的“奏疏”。是太子赵言写的。

赵言用他稚嫩的笔触,画了一幅画:一个代表狄咏的小人站在一条汹涌的河边(代表北疆防线),河里有很多代表瘟疫的黑点,小人身后是一个冒着烟(代表“星火”)的房子。小人旁边写着:“狄将军很累,但是他在守着。” 房子旁边写着:“沈先生病了,但是火还在烧。” 画的最后,是一个大大的太阳,下面写着:“父皇,不下雨了,太阳出来了,黑点会不会就没了?”

这童稚的图画和话语,没有提出任何解决方案,却像一道清泉,瞬间浇熄了赵小川心中翻腾的焦躁与怒火。

他拿起朱笔,在那幅“奏疏”上批了四个字:“赤子之心,明见万里。”

随后,他面向惶惶不安的众臣,声音沉稳而坚定:

“传朕旨意:”

“一,太医院即刻选派精干太医,携带宫中所有应对时疫之珍稀药材,由皇城司精锐护送,火速前往北疆,一切以救治将士、控制疫情为要!绩效目标:一个月内,必须遏制疫情蔓延!”

“二,擢升狄咏为河北东西路宣抚使,总揽北疆一切军政要务,授予临机专断之权!朝廷上下,不得掣肘!”

“三,命户部、三司,想尽一切办法,筹措钱粮物资,保障北疆供应,不得有误!”

“四,昭告天下,朕与北疆将士同在,与‘星火’工坊同在!凡有动摇军心、散布恐慌者,以通敌论处!”

他没有追究任何人的责任,没有讨论撤换将领,更没有考虑放弃。他选择了毫无保留的信任,并将所有的资源和支持,孤注一掷地投向那片危机四伏的土地。这是帝王在绝境中,基于对臣子能力和忠诚的判断,所做出的最大胆的“绩效”投资。

圣旨传出,朝堂哗然,却也暂时压制住了投降议和的声音。一场围绕北疆命运的豪赌,已经押上了全部的筹码。

而在北疆,狄咏接到了皇帝的旨意和太子的“图画”,这位铁打的将军,眼眶也不禁微微发热。他深吸一口气,将所有的焦虑与疲惫压下,目光重新变得锐利如刀。

瘟疫、缺粮、强敌、内奸……前所未有的危机如同滔天巨浪,已扑面而来。绝境之中,那一缕来自汴京的信任微光,以及工坊内那看似荒诞、却凝聚着最后智慧的炉火,能否指引他们找到生路?

平城仓的阴影,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顶。真正的风暴,即将以最残酷的方式,席卷一切。

绝境如同浓稠的墨汁,浸染着北疆的每一寸土地。瘟疫在军营中无声蔓延,龙涎金的枯竭抽走了工坊最大的倚仗,而远在后方、关乎数十万将士肚囊的平城仓,其阴影也愈发沉重。然而,当所有看似理智的道路都被阻塞时,那一缕源自绝望的疯狂,或许正藏着劈开黑暗的微光。

一、 狄咏的“防疫绩效”与平城仓的阴影

皇帝的绝对信任与太医院资源的驰援,如同强心剂,稳住了狄咏几乎要动摇的心神。他深知,此刻任何慌乱都是致命的。绩效管理,在应对这无形之敌时,必须以更细致、更严苛的方式执行。

他迅速将防疫作为当前最高优先级的“绩效目标”,下达了一系列铁令:

1. 强制隔离与分区管理:将所有出现症状的士兵和民夫集中到下游风向的独立营区,由专人看护、医治,严禁与其他营区人员接触。各主力作战单位也实行内部隔离,尽可能减少交叉。绩效指标:新增病例增长率,必须在五日内出现拐点。

2. 卫生条例强制执行:下令所有营区必须挖掘深坑处理污物,饮用水一律煮沸,全员以盐水漱口,接触病患人员需以醋熏衣物。成立由低级军官组成的“防疫督察队”,巡视各营,对执行不力者当场惩处。绩效指标:基础卫生规范执行率达到九成五以上。

3. 后勤保障与心理疏导:确保隔离营区的饮食医药供应,并组织军中识文断字者,宣讲防疫知识,强调太医院已携宫中圣药前来,稳定军心。绩效指标:杜绝因恐慌引发的营啸或大规模逃亡。

4. 情报监控升级:在应对疫情的同时,狄咏并未放松对辽军动向和平城仓的警惕。他加派了双倍斥候监控辽军,同时以“检查防疫”为名,向平城仓及周边关键节点增派了忠诚可靠的军官,暗中加强戒备,并密令他们留意任何异常人员或物资流动。

整个北疆防线,在狄咏铁腕的“防疫绩效”驱动下,如同一台精密的仪器,在瘟疫的威胁下艰难而有序地维持着运转。恐慌被暂时压制,秩序得以维系。然而,狄咏心中的那根弦却绷得更紧,他知道,这只是权宜之计,真正的危机,远未解除。

二、 工坊的“歧路”:沈括的狂想与苏轼的抉择

“星火”工坊内,气氛诡异。一方面,疫情和材料断绝的阴影笼罩众人;另一方面,沈括却仿佛进入了某种忘我的状态。他不眠不休,对着木板上那复杂怪异的几何图案和鬼画符般的算式,时而冥思苦想,时而亢奋地演算,甚至要求鲁小宝等人按照他的指示,搜集硝石、硫磺、木炭以及各种稀奇古怪的矿物,进行着旁人无法理解的调配和煅烧。

“沈公,您要的这些……都不是打铁的材料啊!”鲁小宝看着清单上“丹砂”、“雄黄”等物,满脸困惑,“这玩意儿能打造兵器?”

“金石之力……非止于形,更在于性……爆裂、燃烧、亦可崩解……”沈括眼神灼灼,言语断续,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按我说的做!快!”

大多数工匠对此抱有深深的怀疑,认为沈公是真的疯了,在浪费本就紧张的资源和宝贵的时间。连苏轼看着那些明显带有方术炼丹色彩的物料和沈括近乎走火入魔的状态,心中也充满了忧虑与挣扎。

是立刻强行阻止沈括,让他休息,将工坊有限的精力转向更“务实”的方向,比如全力打磨现有的陨铁箭簇技术?还是……赌上一切,支持这看似荒诞不经的狂想?

苏轼回想起与沈括相交多年,深知这位老友虽有时执着近乎迂腐,但其学识渊博,思路天马行空,往往能于常人未见之处窥见天机。龙涎金的发现与锻造,当初不也被视为不可能吗?

他走到沈括身边,没有劝阻,而是拿起一份他演算的草稿,仔细看了半晌,忽然指着一处道:“存中兄,此处‘硝硫之合,其性最烈’……可是引自《真元妙道要略》?然则此书亦云‘配合不当,反噬其身’,凶险异常啊。”

沈括勐地抬头,浑浊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清明:“子瞻知我!正因其烈,方可破局!然则比例、时机、约束之法,乃关键所在!我正需一人,助我厘清思绪,核算数据!”

苏轼心中一震。沈括并非完全疯癫,他是在一条极其危险且未知的道路上探索,而他苏轼,或许是此刻唯一能理解并辅助他的人了。

“好!”苏轼深吸一口气,做出了他一生中最大胆的决策之一,“存中兄,你只管推演构想,这数据核算、物料统筹、人员调配,以及……风险管控,交由我来!”

他转身对惶惑不安的工坊众人道:“诸位!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沈公所思,或许正是破敌之奇策!从今日起,工坊分为两组!一组由鲁大师带领,继续优化现有兵器,保障前线基础供应!另一组,由我与沈公统领,全力攻关此‘金石之力’项目!绩效目标:十日内,必须验证此路是否可行!”

苏轼以其巨大的个人威望和清晰的安排,暂时稳住了工坊的人心,也为沈括那看似疯狂的探索,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和资源。一场豪赌,在这幽深的山腹工坊中,悄然开始。

三、 汴京的支撑:皇后的“精准投送”与太子的“新问题”

北疆的危急情况,通过皇城司的密报,源源不断传入汴京。孟云卿展现出了超越常人的冷静与高效。她不再进行大规模、易引人注目的调动,而是转向了更精准、更隐蔽的“投送”。

她通过内府库和可信赖的皇商网络,将太医院所需的特定药材、狄咏军中急需的防疫物资(如大量的醋、石灰),以及“星火”工坊可能需要的某些特殊矿物(根据苏轼密信中提及的沈括所需),化整为零,混杂在寻常商队货物中,通过多条隐秘路线,分批送往北疆。绩效目标:确保关键物资送达率,同时最大限度降低被拦截或破坏的风险。

而在东宫,太子赵言的地图推演又遇到了新问题。他指着代表瘟疫的黑点,问他的少傅:“少傅,狄将军的绩效,是打胜仗。现在辽狗没来,自己的人病了,他的绩效怎么算?如果他最后把病治好了,但是仗没打赢,算绩效好吗?”

太子少傅再次语塞,只能含糊地以“顾全大局”、“恪尽职守”来应对。赵言却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在代表狄咏的小人旁边,画了一个药罐,又画了一个盾牌,然后在旁边打了个大大的问号。绩效的复杂性,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又增添了一层难以言喻的维度。

四、 惊雷前夜:平城仓的异动与狄咏的直觉

就在各方都在绝境中奋力挣扎时,寿王的“惊雷”计划,终于显露出了征兆。

派往平城仓加强戒备的一名军官,发回了密报:近日仓城内有少量身份不明的人员活动,虽未发现明火执仗的破坏,但其行迹鬼祟,且对仓廪分布、守卫换防规律似有异乎寻常的兴趣。更令人不安的是,仓城外围的几处水源附近,发现了可疑的油渍痕迹。

狄咏接到密报,嵴背瞬间被冷汗浸透。他的直觉告诉他,这不是普通的毛贼或懈怠,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目标明确的阴谋前奏!敌人要动的,是北疆防线的命脉!

他立刻做出了应对:

1. 秘密换防:以“防疫隔离”为名,将平城仓原有守卫中所有背景存疑、或与外界联系复杂的人员,全部调离,替换为绝对忠诚可靠的亲兵。

2. 外松内紧:仓城外部保持常态,内部则实行最严格的管制和巡查,尤其是夜间,暗哨数量增加三倍。

3. 水源与防火:派人彻底清理所有水源,并储备大量沙土、水缸,分布在各个仓廪周围。同时,下令仔细检查所有粮囤,排除任何可能被提前埋设的引火物。

4. 引蛇出洞:故意在仓城防卫中留下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漏洞,并派人日夜监视,等待可能自投罗网的“鱼儿”。

狄咏知道,这是一场与看不见的对手进行的生死竞速。他必须在敌人动手之前,识破其计划,并将其揪出。平城仓的安危,直接关系到整个北疆防线的存续,其绩效,关乎国运。

北疆的天空,依旧阴沉。瘟疫的威胁未除,龙涎金的困局未解,而平城仓上空,惊雷已隐约可闻。沈括在狂想中寻求着毁灭性的力量,狄咏在迷雾中守护着生命的源泉。希望与绝望,在这片饱经磨难的土地上,如同交织的闪电,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决定命运的最终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