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我在腾飞年代搞科研 > 第445章 你怎么来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姜妈妈略微停顿了一下,眼神里透着关切:“这样啊……小可就别跟去了吧?你是去做正事,带着小可怕是麻烦,还得分出心思照看她。”

小可听了,噘起小嘴,紧紧抓住姜蕴宁的手。

姜蕴宁微微一笑,低声解释:“没事,她说很久没见到哥哥嫂嫂了,他们都忙得很。我正好带她过去,让他们见见面。”

小可立刻蹦蹦跳跳地附和:“对呀对呀!”

姜妈妈无奈地笑了笑,被小可的热情逗得心软:“那让司机送你们去吧。”

姜爸爸在一旁收拾着工具,抬起头来说:“早点回来,今天晚上有好吃的。”说完,又忍不住得意地补了一句,“我闺女救了人,得加鸡腿!”

姜蕴宁:“……”

家里人的自豪,总是来得既突然又毫无防备。

她伸手牵住小可,“走吧。”

姑侄俩背着包,朝院门走去。

门外早已等候的司机见她们出来,刚想下车去开门,

姜蕴宁却抬手示意,不必。

她先俯身替小可把车门打开,引导孩子先上车,又耐心地替她拉好安全带,确认扣紧后才自己坐进去。

一路无话,车子平稳驶向市中心。

不久后,司机把车稳稳停在姜氏集团的大楼前。

刚一下车,小可便迫不及待地抓住姜蕴宁的手,迈着小短腿熟门熟路地直奔大厅。

姜辰之前经常带小可来公司。所以,前台、行政、研发、保安……整个大楼上上下下的人都认识她。

一看到这孩子,都忍不住露出笑。

可今天,小可身边多了个女子。还被小可亲密地牵着,一口一个软乎乎的“姑姑”。

这一声“姑姑”,让周围正走动、交谈的人们纷纷停下动作,目光齐刷刷落在两人身上。

公司里,大家都知道小可有两个姑姑。

一个是全国人民都耳熟能详的顶流女明星宋慕微。

另一个,就是传说级人物,华国顶级科学家姜蕴宁。

虽然她戴着口罩,看不清全貌,但大家很快就排除了宋慕微——

两人的气质完全不同。

宋慕微虽然低调,可毕竟长期在大众面前露面,她的气质更明艳,辨识度极高;

而眼前这位姑娘的气场完全不同。她沉静、内敛、专注,不像公众人物。

众人下意识对视了一眼,心里都冒出同样的猜测:

所以,她就是当初年仅十五,就压着德国专家使劲削的那位天赋战神?

直到姜蕴宁和小可进入电梯、身影彻底消失,前台小姐姐才压低声音感叹:

“原来她跟我们一样,也是个正常人嘛……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

旁边的同事:“……”

你也知道人走了才开口?

怕被爆打吧……

她完全没察觉同事的无语,自顾自又补了一句:

“不过,她刚刚认真听我说话的样子,好专注,整个世界好像突然间安静了下来……我心里莫名地有点小悸动。”

旁边的同事淡淡地说:“别动,你高攀不起。”

而姜蕴宁来到公司的消息,很快就在整个集团内部传开。

毕竟公司与军工项目有合作,安保措施相当严格,电梯口、门禁和前台都有严密把控,但这也没能阻挡同事们的好奇心和低声议论。

姜蕴宁乘电梯直上顶楼,那里平日里只有几个助理在忙碌着整理文件和安排日程。

助理们看到她和小可进来,愣了片刻,然后礼貌地将她们引到旁边的休息室。

“姜总还在会议室开会,估计还要再等半个小时。”

休息室里,茶几上已经摆好水杯和茶点,助理轻声提醒她们可以先坐下,自己则退回岗位,继续手头的工作,没有多余打扰。

正巧,董阳来到顶楼找姜辰,刚一看到小可,便弯腰上前打招呼,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小可又来找爸爸啦。”

小可眨巴着眼睛,甜甜地回应:“董伯伯好!”

这时,姜蕴宁才摘下口罩,礼貌而亲切地问候:“董部长,好久不见。”

董阳认出向他问好的女子正是姜蕴宁时,不由愣住了。

这位姜大小姐,他可太熟悉了。

当年多亏她的指导,他们集团才没有在与德国专家的合作中吃亏。

那场局面复杂异常,即便多年过去,他仍记忆犹新。

而从那以后,只要是与他们集团合作的项目,德国方都格外小心,几乎不敢再轻易耍什么心眼。

一直到现在。

董阳很多年没见到她了,他惊讶地问道:“你怎么来了?”

虽然时间过去,但他们身上倒是有共同点,她依旧年轻,而他依旧担任工程项目部的部长。

其实他升职的机会不少,但他一向喜欢沉浸在具体项目的工作中,享受解决技术难题的过程。

“我嫂子说她负责的项目遇到了一些问题,让我过来看看。”姜蕴宁说道。

董阳点了点头。

最近集团正在进行转型升级,重点发展智能化、无人控制与自动化技术,希望在新兴科技领域占据市场先机。

严玲牵头的项目涉及核心算法、传感器、控制系统、数据融合等高技术壁垒,属于典型前期研发难度大、瓶颈多的项目类型。

因此,项目组虽然很努力,但遇到瓶颈也是正常的。

“无人控制方面的难度确实很大。”董阳点头说,“最近,项目组的人几乎都住在公司了。”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问:“不过,你之前不是研究光刻机的吗?连无人控制方面的技术你也懂?”

对外界来说,大家只知道姜蕴宁在光刻机领域有成就,而她后期参与的项目鲜为人知。

难道,她去研究无人控制技术去了?

姜蕴宁摇了摇头,微笑道:“严格来说,我不算真正懂无人控制技术。”

她看着董阳,眼里含着笑意:“不过,无人控制涉及的控制系统、算法、传感器和数据融合,与我以前做的高精尖研发有一定逻辑交集。所以,我想,或许我能快速理解项目的技术难点,并提出可行的优化方案。”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当然,我不能保证。”

事实上,姜蕴宁本身拥有扎实的工科背景。她此前参与的芯片设计、光刻机甚至发动机研发,都涉及复杂的算法与控制系统,而这些技术背后的逻辑是相通的。

即使,无人控制技术和她以往的专业方向不同,但她的系统思维、算法经验以及对高精尖技术的理解,使她能够快速分析问题并提出可行方案。

因此,严玲才会主动请她过来帮忙。

董阳看着她一脸云淡风轻,往昔的记忆与眼前重叠。当年,这姑娘年纪小小,也是这般从容和淡定。

“虽然你没明确说,但我还是坚定地相信,你开挂了。”他笑着摇头。

随即他又问道:“既然要去项目部,我现在带你过去吗?”

姜蕴宁看了看旁边正津津有味吃着零食的小可,轻声说道:“得先把她交给她爸,怕等一下我忙起来,没人照看她。”

“怕什么,”董阳笑着回应,“这小家伙在项目部也有自己的小实验室。最近还给她做了几个小玩具,够她拆上一整天了。”

以前小可来项目部的时候,团队会专门为她准备一个小房间,就像家里一样,里面摆满了小可的玩具和一些小型机器设备,让她可以随意拆装和探索。

如今,这间小实验室仍旧布置妥当,充满了各种奇思妙想的零件和工具,显得既安全又趣味十足。

姜蕴宁等人到的时候,严玲正在开项目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