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四合院,我跟国家提出南天门计划 > 第122章 民生改进,润物无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2章 民生改进,润物无声

二月春风仍带着寒意,张彬将那份精心修改的太阳能热水器设计方案装进信封。他特意选用普通信纸,字迹模仿老技术员的工整笔迹,在末尾注明“参考古籍《天工开物》及国外科普资料整理”。

他选择在清晨人少时来到街道办,把信封塞进意见箱。门卫老大爷正在扫院子,抬头看了他一眼:“学生,这么早来办事?”

“路过,投个建议。”张彬压低帽檐,快步离开。

三天后,街道王主任拿着那封信找到四合院。张彬正巧在院里帮母亲晾衣服,王主任一眼认出他:“小伙子,你是不是前阵子来投过信?”

张彬心中一紧,面上保持镇定:“主任找我有事?”

王主任展开那份设计方案:“这个太阳能热水器,你见过是谁投的信吗?”

“没注意。”张彬接过方案假装翻阅,“设计得很巧妙。”

王主任叹气:“我们请技术员看了,说理论上可行。就是想找投稿人问问细节。”

这时杨师傅拄着拐杖走过来:“什么事啊王主任?”

听完原委,老人眯眼打量图纸:“这东西古书上确实有记载。街道要是愿意试,我这老家伙可以帮着参谋。”

在杨师傅的担保下,街道办决定试点。他们在办事处屋顶架起第一个热水器:铁皮刷黑做吸热板,旧窗户玻璃当盖板,配上一个裹着棉被的木箱当储水罐。

安装那天,不少居民围观看热闹。许大茂扛着从电影学院借来的摄影机,说要记录这个“新技术”。

“这玩意真能出热水?”阎埠贵推推眼镜,“我算过光照角度,理论上……”

正午时分,王主任伸手试水温,惊讶地发现水箱真的热了。虽然温度不高,但确实比自来水暖和得多。

“成功了!”围观群众欢呼起来。

街道办立即打报告申请专项资金。不出半月,办事处后院腾出两间空房改建成小厂房,招了三个待业青年当学徒,开始批量生产这种简易热水器。

第一批产品优先安装到军烈属家庭。作为张彬的绝对支持者,何雨柱第一时间就安装了,何雨水放学回家,第一次用太阳能热水洗头,高兴得在院里直转圈:“哥哥,水是温的!”

消息很快传开,附近街道都来参观学习。王主任忙得脚不沾地,却乐得合不拢嘴:“这可解决了大问题!”

与此同时,张彬在清华的学习也步入新阶段。李教授把他的座位安排在自己办公室隔壁,方便随时讨论。

“这个气动计算你再用新方法验算一遍。”教授递过一叠资料,“下个月的学术交流会,你跟我一起去。”

张彬接过资料,发现是关于飞机翼型优化的最新研究。他运用【理论空气动力学】的知识,很快找出几处可以改进的地方。

“这里如果用面积法则重新计算,精度会更高。”

教授仔细看完他的推导过程,眼中露出赞许:“你这思路总是很新颖。毕业后有什么打算?”

“想继续做研究。”

“好。”教授拍拍他的肩,“我手头有个国防项目,正需要你这样的年轻人。”

三月开春,太阳能热水器已经在半个北京城传开。街道小厂接到二十多张订单,又招了五个工人。王主任特意找到张彬家道谢,虽然始终不知道真正的设计者是谁。

“你们院真是块福地。”王主任对张母说,“先是柱子工作解决了,现在又出了这个热水器。”

张彬在一旁安静地听着。看到自己的设计真正惠及百姓,心里比任何奖项都让他欣慰。

周末陈雪来访时,他带她去看安装在大杂院的太阳能热水器。几个老太太正在用温水洗菜,见到他们都夸这发明好。

“医院也装了两台。”陈雪说,“供应消毒用水,节省了不少煤炭。”

这个意外收获让张彬深思。他在加密笔记本上补充:技术推广要结合民生需求,从小处着手,逐步扩大影响。

四月,清华园海棠盛开。张彬参与的气动研究取得突破,论文被推荐到国内顶级期刊。李教授在课题组会议上公开表示:“张彬同学将是这个方向的接班人。”

消息传回四合院,阎埠贵连夜写了篇报道投给《北京晚报》,标题是《四合院走出的清华高材生》。虽然被张彬拦下未发表,但院里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最开心的要数许大茂。他拿着自己拍的太阳能热水器纪录片,顺利通过电影学院的期中考核。

“彬哥,这片子教授说很有价值,要送到文化局参展!”

张彬看着这个曾经爱炫耀的年轻人,如今找到自己的方向,心中感慨万千。每个人的命运都在悄然改变,就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立夏这天,他在加密笔记本上写下新的思考:科技发展的终极目的,是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享受其成果。而他要做的,就是成为这座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