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科幻小说 > 家族之星际指挥官 > 第242章 褶皱求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警报!飞船失去动力控制!我们正在被拖向那个……那个‘眼睛’的中心!”导航官惊恐地喊道,双手在控制台上疯狂操作,但所有的推进器反向喷射都如同石沉大海,无法产生丝毫作用。飞船像一片落入旋涡的树叶,身不由己地朝着“虚空之眼”那黑暗的核心滑去。

“尝试紧急跃迁!”王晨星厉声下令。

“不行!指挥官!空间结构太不稳定,强行跃迁会导致舰体解体的概率高达99.8%!”跃迁工程师绝望地回应。

他们被困住了。常规的物理引擎在扭曲的空间面前毫无意义,而逃生的最后手段——跃迁,也成了一条死路。

随着飞船被拖入“虚空之眼”的外围光晕,舷窗外的景象发生了超乎想象的畸变。星辰不再是点状的光源,而是被拉长成诡异弯曲的弧线,仿佛透过一个巨大的透镜观看宇宙。飞船内部的物理法则也开始出现异常:物品的重量忽轻忽重,光线传播的路径发生弯曲,甚至时间流逝的感觉也变得混乱不堪,时而飞快,时而凝滞。

“我们……我们好像在穿过一个高维空间的接口!”一位理论物理学家声音颤抖地说道,“我们的三维结构正在被强行塞进一个更高维度的环境中!舰体结构应力正在急剧升高!”

“寻萤号”的合金装甲发出了令人牙酸的呻吟声,仿佛随时会被高维空间的力量撕成碎片。船员们不仅承受着巨大的物理过载,更遭受着精神上的恐怖侵袭。一些意志较弱的船员开始出现幻觉,看到扭曲的幻影,听到莫名的低语,那是高维环境对三维意识体的直接冲击。

王晨星死死抓住指挥席,强迫自己保持绝对的冷静。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寻找着任何一丝可能的生机。他回想起古老星图上那些关于“顺应流动”、“意识同步”的模糊提示,以及关于“心象考验”的警告。

“关闭所有外部传感器!切换至纯惯性导航和内部结构监测!”他做出了一个反直觉的决断,试图减少高维环境对船员意识的直接冲击。“所有人员,集中精神,坚守自我意识!不要被外界感知所迷惑!这不是物理战斗,是意识的较量!”

这或许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一艘星际飞船的生存希望,不再依赖于引擎功率或护盾强度,而是取决于全体船员集体意识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虚空之眼”的凝视之下,“寻萤号”的挣扎,从物理层面升华到了意识与维度的战场。

“虚空之眼”的内部,并非单纯的黑暗或混乱的能量流,而是一个人类感官和现有物理学无法完全理解的、超维度的迷宫。“寻萤号”被那无可抗拒的力量拖入其内后,仿佛从一个有序的三维宇宙,坠入了一个被无形巨手肆意揉捏、扭曲的抽象空间。这里,常规的物理定律失去了意义,时间和空间变成了可塑的、非线性的诡异存在。

飞船内部,瞬间变成了感官的地狱。舷窗外的景象已经无法用“星空”来形容,取而代之的是不断流动、变幻的色块和几何图形,它们以违反直觉的方式拼接、分离、旋转,时而如同万花筒般炫目,时而又化作吞噬一切的混沌黑暗。光线不再直线传播,而是弯曲、分叉,在舱室内投下扭曲跳动的阴影。

更可怕的是时间感的彻底崩溃。有的船员感觉自己仿佛被冻结在某一瞬间,思维停滞,看着周围的一切如同慢镜头般蠕动;而另一些船员则感觉时间在疯狂加速,自己的心跳声如同擂鼓,思绪如闪电般飞驰,却无法抓住任何有用的信息。这种时间流速的个体差异,导致协作几乎瘫痪——一个人的“一瞬间”,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漫长煎熬”。

空间感也同样混乱。走廊的长度似乎在伸缩变幻,熟悉的舱室布局变得陌生,甚至出现了前后左右颠倒的错觉。一名工程师试图走向不远处的控制面板,却发现自己像是在跑步机上原地踏步,永远无法触及目标。重力方向也变得不稳定,时而将人死死按在地板上,时而又仿佛要将人抛向天花板。

“我……我看到了我死去的祖母”一名年轻的通讯官突然歇斯底里地尖叫起来,随即被旁边的医疗兵注射了镇静剂。这不是个例,高维环境对三维意识体的冲击,开始引发大范围的幻觉和精神崩溃。

在这片绝对的混乱和逐渐蔓延的恐慌中,王晨星成为了唯一稳定的坐标。他强迫自己关闭了大部分受到严重干扰的外部感官输入,将注意力极度集中在两个东西上:一是飞船内部尚能工作的、反映自身最基本状态的核心数据(如结构应力、能量流分布);二是他内心深处那股近乎本能的、对星萤的强烈思念和一定要返回的坚定信念。

这信念,如同一根纤细却坚韧无比的丝线,在疯狂的意识风暴中,为他提供了一个稳定的锚点。

他观察到,尽管外部环境混乱不堪,但飞船内部结构应力、能量回路流动等数据,虽然也在剧烈波动,却并非完全随机。它们似乎受到外部时空扭曲的直接影响,呈现出某种隐晦的、非线性的“共振”或“映射”。

一个疯狂的念头在他脑海中形成:也许,不需要理解这个高维迷宫的全貌,只需要将飞船本身视为一个探测器,通过解读自身内部系统受到的外部影响,来反向推断出安全路径?就像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通过触摸墙壁上的纹理来摸索前进方向。

“导航官,放弃所有外部参考!以飞船质心为原点,建立动态内部参数坐标系!”王晨星的声音透过通讯系统传来,虽然微弱,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冷静,“玛拉,报告引擎能量流在管线中受到的异常扰动模式!凯德,感受飞船姿态的每一丝非推进器引起的微小变化!”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导航方式:用飞船的“身体”去感受空间的“褶皱”,用内部的“不适”来推断外部的“险恶”。

王晨星站在舰桥中央,紧闭双眼,全部心神都沉浸在那潮水般涌来的、杂乱无章的内部数据流中。他不再试图“看”清前路,而是用整个身心去“感受”空间施加在“寻萤号”上的每一丝力量。

“左舷结构应力异常升高,对应空间挤压向右微调三度!”

“主能量管线出现高频振荡,前方有能量旋涡减速,尝试绕行!”

“生物传感器显示船员生命场出现同步波动,这个方向有意识干扰规避!”

他的指令简短、急促,完全基于直觉和对数据的瞬间解读,如同一位盲眼的钢琴家,在完全陌生的琴键上,凭借乐感和触觉弹奏出一曲求生之歌。每一次微小的航向调整,都像是在刀尖上跳舞,可能避开陷阱,也可能坠入更深的深渊。

“鹰眼”凯德完全信任王晨星的直觉,他的双手如同与飞船融为一体,精准地执行着每一个细微到极致的操控指令。“寻萤号”在这片扭曲的时空中,如同一只晕头转向的飞虫,跌跌撞撞,却又顽强地寻找着缝隙。

这个过程漫长而煎熬,仿佛持续了几个世纪。有好几次,他们险些撞上无形的“空间壁垒”,或者被卷入更剧烈的时空乱流。有一次,飞船仿佛陷入了一个无限循环的回廊,无论怎么飞,内部数据都显示在重复同样的模式。绝望几乎要淹没所有人。

就在连王晨星的意志都开始感到摇摇欲坠时,他猛地感受到内部数据流中出现了一个极其细微但持续存在的“拉力”,这个拉力与周围混乱的扰动截然不同,带着一种奇异的“平滑感”和“导向性”。

“就是那里!”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喊道,“跟随那个拉力!全功率!”

“寻萤号”朝着那个微弱的方向,义无反顾地冲了过去。

仿佛穿过了一层粘稠的薄膜,又像是从深水中猛然浮出,那令人窒息的扭曲感和感官错乱骤然消失!

舷窗外,虽然依旧是陌生的星空,但恢复了正常的、稳定的三维结构。星辰重新变成了遥远的光点,空间恢复了平静。飞船内部,混乱的重力和时间感也瞬间恢复正常,只留下劫后余生的剧烈心跳和一片狼藉。

他们成功了!从“虚空之眼”那超维度的迷宫陷阱中,硬生生地“解”了出来!

王晨星虚脱般地瘫倒在指挥席上,浑身被冷汗浸透,大脑因过度消耗而嗡嗡作响。船员们面面相觑,脸上带着难以置信的恍惚和深深的疲惫。

他们回头望去,那只巨大的、脉动着的“虚空之眼”依然悬浮在远处的黑暗中,冷漠地注视着他们,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它一次无意识的眨眼。

但“寻萤号”上的每一个人都知道,他们刚刚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