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科幻小说 > 家族之星际指挥官 > 第243章 回声残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次经历,让他们对宇宙的深邃和可怕,有了颠覆性的认识。生存,不仅仅需要科技和勇气,有时候,更需要超越常识的直觉和难以言喻的运气。

从“虚空之眼”那超维度的噩梦陷阱中挣脱出来后,“寻萤号”带着满身的疲惫和尚未平复的心理创伤,继续沿着那条危机四伏的“直接路径”艰难前行。飞船的各个系统都在进行紧张的修复和自检,船员们则需要时间来消化那场几乎颠覆认知的经历。航行的气氛,变得更加凝重和警惕,每个人都如同惊弓之鸟,对任何一丝空间的异常波动都敏感异常。

在一次例行的长程传感器扫描中,一个微弱的、非自然的能量信号引起了科学官的注意。信号源位于一片异常空旷、死寂的星域边缘,其频谱特征与背景辐射截然不同,带有明显的人工造物的痕迹。

“指挥官,探测到可疑信号。坐标已锁定,能量特征显示可能是一个人造结构,或者残骸。”科学官的报告带着一丝谨慎的期待。在无尽的未知中发现同类的痕迹,总能带来一种复杂的慰藉,哪怕这痕迹可能来自早已消逝的文明。

王晨星批准了谨慎靠近的调查请求。“寻萤号”调整航向,如同一个在荒野中跋涉的旅人,小心翼翼地靠近一座可能藏有线索的古老废墟。

随着距离的拉近,传感器的扫描图像逐渐清晰。那并非一个完整的结构,而是一片规模宏大的、散布在广阔空间的金属残骸带。巨大的舰船碎片、扭曲的构架、冻结的液态金属球,所有的一切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宇宙尘埃,在遥远的恒星微光下,反射出冰冷而死寂的光芒。没有一丝能量活动,没有任何生命迹象,只有绝对的、令人窒息的寂静。这里,是一座文明的坟墓。

“残骸的分布模式,显示是灾难性的瞬间解体和爆炸所致。”地质学家出身的科学官分析着扫描数据,声音低沉,“根据金属疲劳和辐射同位素衰变程度初步估算,这场灾难发生在数百万标准年之前。”

数百万年。这个时间尺度让所有人心头一沉。在人类文明尚未诞生的远古时代,一个曾经辉煌的文明,就已经在此处烟消云散。

“寻萤号”释放出多艘小型侦察机器人,如同考古学家般,小心翼翼地进入残骸带,搜寻可能的信息储存载体。经过数小时的搜寻,一台机器人在一块相对完好的、似乎是某艘母舰核心计算机的装甲残片下,发现了一个被特殊力场保护的、高度加密的数据核心。尽管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和剧烈的爆炸,这个数据核心的结构竟然奇迹般地保持了部分完整性。

将其带回“寻萤号”后,技术团队动用了所有破译手段,耗费了巨大的计算资源,终于成功激活了数据核心,并开始读取其中残存的、支离破碎的信息流。由于损坏严重,信息如同被撕碎的日记,只剩下断断续续的片段、模糊的图像和充满杂音的声音记录。

然而,正是这些残缺的信息,拼凑出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关于希望、挣扎与最终绝望的故事。

这个自称为“星语者”的文明,其科技水平显然极高。从残存的数据中,可以看到他们拥有庞大的星际舰队、改造行星的能力以及对能量本质的深刻理解。他们是一个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种族,其文明的核心哲学是“与宇宙意识共鸣”。

在他们的鼎盛时期,他们也如同现在的“寻萤号”一样,发现了关于“生命织锦”的传说。他们将此视为文明进化的终极钥匙,一个能够理解生命本源、实现意识永恒的伟大目标。他们倾尽全文明之力,组建了前所未有的强大探险舰队,踏上了寻找“织锦”的征途。

数据中最清晰、也是重复出现最多的片段,是关于“织锦守护者”的描述。这并非“星语者”文明最初想象中的引导者或知识赐予者。

信息显示,“守护者”是一种非实体、超越常规物质宇宙理解的、近乎法则化身般的存在。它并非邪恶,也非仁慈,它只是“织锦”本身的扞卫者,负责对所有试图接近“生命织锦”的文明进行“资格审判”。

审判的方式,并非武力对抗,而是直指文明本质的终极诘问。残存的信息片段中,充满了“星语者”先遣队最后传回的、充满困惑与恐惧的记录:

“它……它在质问我们存在的意义我们无法回答”。

“我们的科技在它面前毫无意义,它直接作用于我们的集体意识。”

“我们在消亡不是被摧毁而是被‘否定’,我们的文明逻辑正在崩塌……”

“警告后来者‘织锦’并非乐园是试炼场,唯有理解‘共鸣’真谛者方可……”

最后的记录,是一段极度扭曲的、仿佛来自多维空间的尖啸,以及一句断断续续的、用尽最后力气发出的信息:

“我们……不配……”

然后,一切归于沉寂。

“星语者”文明,不是被武器消灭,而是其整个文明的存在根基,在“守护者”的审判下,被证明是“不合格”的,从而遭到了存在性层面的抹除。他们的舰队并非被击毁,而是在哲学意义上“被证明不应存在”后,随之发生的物理性湮灭。

“寻萤号”的科学实验室里,一片死寂。所有参与破译的科学家都面色苍白,被这超越想象的真相所震撼。他们寻找的“生命织锦”,并非一个可以随意获取的宝藏,而是一个需要文明付出终极代价才能接近的圣杯。通往那里的道路上,横亘着的不是怪兽或陷阱,而是一位冷漠的、执行着宇宙最高法则的“考官”。

王晨星静静地听完了完整的汇报。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紧握的拳头和手背上凸起的青筋,暴露了他内心的惊涛骇浪。他原本以为最大的敌人是未知的环境和“收割者”的威胁,却没想到,真正的终极考验,竟然是如此形而上的、关乎文明灵魂的审判。

“星语者”文明的覆灭,如同一盆冰水,浇在了所有人心头那簇名为“希望”的火苗上。这不再是冒险,而是一场成功率无限接近于零的、文明级别的自杀式朝圣。

然而,在王晨星的心中,除了沉重,却也有一种异样的情绪在滋生。“星语者”失败了,但他们留下了警告,也留下了线索。他们提到的“共鸣的真谛”,是否就是关键?这与“织星者”文明留下的、关于“以情为线,以念为梭”的提示,是否存在某种联系?

“星语者”的遗迹,既是绝望的墓碑,也是用灭亡写就的路标。它指明了前路的终极危险,也暗示了可能存在的、唯一的生机。

王晨星抬起头,目光扫过实验室里那些充满忧虑和迷茫的面孔,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我们知道了危险,这比无知地走向毁灭要好。‘星语者’用他们的灭亡告诉我们,力量不是钥匙,理解才是。我们的路,没有变,但我们的心,必须改变。”

“寻萤号”在死寂的星语者文明坟场边缘进行了短暂的休整,修复了与“虚空之眼”搏斗留下的创伤,并消化了那来自远古的、令人心悸的警告。船员们的心情如同这片星域一般沉重,前路的目标——“生命织锦”——不再仅仅是希望之光,更像是一个散发着致命诱惑的、需要以整个文明灵魂为代价去叩问的神坛。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压抑感。

为了补充因长距离跃迁和护盾过载而消耗的巨大能量,同时也为了进一步扫描这片星域,寻找可能存在的、星语者文明留下的其他线索,科学团队建议前往一片探测到的、能量背景辐射略高的区域进行“能量采集”和“环境深测”。这片区域散布着一些稀疏的星际气体云和微弱的引力异常点,看起来相对平静。

王晨星批准了这项建议。飞船小心翼翼地调整航向,如同一个在废墟中觅食的幸存者,缓缓驶入那片弥漫着稀薄电离气体的区域。巨型能量收集帆如同蝴蝶的翅膀般缓缓展开,开始汲取宇宙中弥散的能量粒子;高精度传感器阵列也全面启动,如同触角般伸向四周的黑暗,试图捕捉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起初,一切正常。能量读数稳定上升,传感器传回的数据虽然复杂,但并未显示出任何异常的生命或威胁信号。船员们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了一些。

然而,就在能量采集进行到一半时,负责监控护盾系统的工程师突然皱起了眉头。控制台上,代表护盾整体完整性的曲线,出现了一丝几乎难以察觉的、非正常的微弱衰减。这种衰减不同于遭受物理撞击或能量冲击后的剧烈波动,更像是一种缓慢的、持续性的“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