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科幻小说 > 家族之星际指挥官 > 第307章 战术革命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然后,”他的语气再次转为绝对的命令式,“无论是否击毁目标,只要攻击动作完成,甚至只要察觉到敌人的主力舰队有转向支援的迹象,就必须立刻、毫不犹豫地撤退!”他用手做出一个果断后撤的手势,“借助一切可用的掩护——平台残骸、小行星、甚至爆炸的烟雾——脱离接触,重新隐藏起来!像幽灵一样消失在黑暗中!”

“然后,”他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种猎手般的耐心,“等待,耐心地等待下一次机会。”

最后,他揭示了这种战术更深层次的战略意图,眼中闪烁着属于战略家的冷静光芒:

“我们要通过这种永不停歇的骚扰,让敌人陷入草木皆兵的境地!” 他的话语中带着一种心理战的锋芒,“要让他们的指挥官觉得,每一片漂浮的残骸背后,每一颗小行星的阴影里,都可能随时射出致命的炮火!我们要让他们的神经始终紧绷,让他们的阵型因为不断的袭扰而变得臃肿和谨慎。”

“我们要用这种持续不断、无处不在的局部打击,”他的声音充满了坚定的意志,“来弥补我们整体火力的巨大不足,来拖慢他们势在必得的进攻节奏,甚至……”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在他们的士兵中间制造恐慌和不确定性!”

“我们要让这场战斗,从他们预想中的闪电歼灭战,变成一场漫长而痛苦的消耗战、折磨战!” 这,就是他在绝境中为敌人准备的、充满韧性与智慧的残酷答案。

王启明这道颠覆性的命令,通过时断时续的加密频道,传达到了每一艘仍在坚持战斗的联盟舰船舰桥上。起初,这命令确实在幸存的指挥官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和短暂的错愕。放弃阵型?化整为零?这完全违背了他们毕生所学的军事教条,听起来更像是绝望中的疯狂之举。

然而,这短暂的犹豫和震惊,迅速被残酷的现实所碾碎。指挥官们看着屏幕上不断逼近的敌舰、身边战友接连化为火球的惨状,以及自身舰船上不断闪烁的红色损伤警报,求生的本能和对胜利的最后一丝渴望,彻底压倒了对传统战术的固执和依赖。绝境,成为了最严厉也最有效的教官,它迫使人们必须接受新的规则。

理解的过程几乎是瞬间完成的。一种破而后立的决绝,在残存的舰队中弥漫开来。

很快,外部战场上出现了极其诡异且富有戏剧性的一幕:

原本在“铁砧”平台侧翼,那些抱团取暖、试图维持着最后一点防御阵型的联盟残存舰船,其行为模式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急剧转变。

仿佛收到了一个无形的信号,这些舰船几乎在同一时间,放弃了维持得异常艰难的阵型。它们不再试图保持相对位置,而是如同被巨石惊扰的鱼群,骤然向四面八方散开!

但这绝非溃散。它们的分散并非漫无目的、惊慌失措的逃窜,而是带着极强的目的性和战术纪律性。每一艘或每一小队舰船,都精准地朝着预设的掩护区域疾驰而去:

有的紧贴着“铁砧”平台那庞大无比、此刻已是千疮百孔的舰体隐影区飞行,利用其巨大的投影来隐匿行踪;

有的一头扎进平台外部那些因爆炸和撕裂形成的、如同钢铁丛林般的复杂破损结构之中,在扭曲的龙骨和断裂的装甲板之间穿梭;

更多的则充分利用附近那片密集而广阔的小行星带,将自身渺小的身影隐藏于无数高速运行的岩石和冰晶之后。

在短短几分钟内,原本还能在雷达上形成一片微弱光点的联盟舰队,仿佛凭空蒸发了一般,从敌军的传感器屏幕上大片大片地消失。广阔的战场上,似乎只剩下孤零零的、仍在燃烧的“铁砧”平台,以及正汹涌扑来的“掠食者”大军。

这种从有序集结到瞬间化整为零、隐入环境的转变,充满了一种令人不安的寂静。这不是败退,而是一次主动的、彻底的战术蜕变。

就在“掠食者”舰队以为联盟残存力量已被彻底打散、只能苟延残喘之际,一场令他们烦躁不堪、却又无从下手的噩梦,悄然开始了。

战场的态势发生了微妙而致命的变化:

一支正在向平台侧翼迂回的敌军分舰队,其阵型末尾的一艘轻型驱逐舰,突然被从一块巨大平台装甲残骸后方射出的数枚高速鱼雷精准命中侧舷。爆炸的火光还未消散,那两艘发动袭击的联盟“野狼”级驱逐舰,已然借助爆炸的冲击波和烟尘作为掩护,全速倒车,瞬间重新隐没进了复杂的废墟阴影之中,仿佛从未出现过。

一艘大胆前出、执行侦查任务的敌军“幽影”级侦查艇,正小心翼翼地扫描着小行星带。突然,从几颗密集排列的小行星缝隙中,射出了数道炽热的脉冲激光束,虽未将其击毁,却严重损毁了其传感器阵列。攻击者——三艘联盟“猎犬”级护卫舰——甚至没有等待确认战果,便利用小行星的引力弹弓效应,迅速改变航向,消失在了碎石带的深处。

一艘因追击而略微脱离主阵型的敌军巡洋舰,遭到了最猛烈的打击。一艘重伤但尚能移动的联盟巡洋舰作为诱饵,故意暴露行踪,当敌舰被吸引时,另外两艘隐藏在附近的驱逐舰从上下两个方向同时发动突袭,磁轨炮弹丸如同冰雹般砸在敌舰的护盾上。就在敌舰主力愤怒地调转炮口时,这三艘联盟战舰早已按预定计划,分别朝着三个不同的方向急速撤离,再次融入了黑暗。

这些袭击,频繁、狡猾、且极其难以预测。它们往往来自最意想不到的方向:可能是巨大的发动机残骸背后,可能是密集的陨石群中,甚至可能是从“铁砧”平台本身巨大的裂缝里突然窜出。

攻击模式永远是短促、猛烈、精准。如同毒蛇的啮咬,一击之后,无论结果,绝不纠缠。这些神出鬼没的“狼群”小队,打完一轮齐射,甚至有时只是为了骚扰和威慑,进行一波火力示威后,便毫不犹豫地调转船头,将引擎功率推至超载,以近乎自杀性的机动动作,瞬间撤离交战空域,再次消失在无尽的废墟、星尘和战场垃圾之中。

留给“掠食者”的,只有舰体上新增的伤痕、雷达上消失的目标、以及一种挥之不去的、被无数双眼睛在暗处窥伺的冰冷感觉。钢铁狼群的獠牙,第一次尝到了鲜血的滋味,狩猎,开始了。

这种在绝境中被迫催生出的、彻底放弃固定阵地、放弃正面火力抗衡,转而采用高度灵活、化整为零的“狼群”游击战术,对于奉行传统大舰队决战思想的联盟海军而言,无异于一场深刻而彻底的战术思想革命。

它从根本上颠覆了沿袭数百年的军事教条。那些曾经被奉为圭臬的原则——坚固的阵型是火力的基础、集中的防御是生存的保障——在绝对的实力差距和濒临崩溃的现实面前,被证明已不再适用。王启明的决策,打破了思想的枷锁,将战术的核心从“如何更好地防御和对抗”,转变为“如何在弱势中生存、骚扰并削弱敌人”。

这场革命的核心在于,它完成了一次看似不可能的转化:将当前绝境中最明显的劣势——兵力严重分散、舰船个个带伤、火力远逊于敌——通过战术形态的彻底改变,巧妙地转化为了某种程度上的优势:

兵力分散变成了难以捕捉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舰船带伤,导致无法承受高强度正面交战,反而迫使它们必须采取“打了就跑”的战术,这恰恰符合游击战的精髓。

火力不足,则要求它们必须将有限的力量集中于一点,发动短促而精准的突袭,从而提高了攻击的效率。

隐蔽性和出其不意的突然性,成为了这支残兵败将最强大的新武器。

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种战术无法立刻带来决定性的胜利。每一次“狼群”小队的袭击,对于庞大的“掠食者”舰队来说,确实如同蚊虫叮咬一般,会造成疼痛和烦躁,却难以真正致命。单次的战果往往是击伤一两艘护卫舰,或干扰一下敌人的部署,无法撼动战局的根本。

但是,当这种“叮咬”变得持续不断、无处不在、无法预测时,其效果便开始发生质变。这种持续不断的骚扰和由此带来的高度不确定性,开始像一种剂量缓慢增加、却无法排出体外的慢性毒药,悄然侵蚀着“掠食者”舰队的战斗力:

在战略层面:它严重拖慢了敌军整体的进攻节奏。敌军主力舰队不再能毫无顾忌地全力进攻“铁砧”平台,必须时刻分心应对来自四面八方的袭扰,甚至要派出宝贵的兵力去清剿这些“苍蝇”,这为平台的修复和喘息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在心理层面:它极大地消耗了敌军官兵的神经。一种“草木皆兵”的紧张感开始蔓延,士兵的疲惫感和指挥官的焦虑感与日俱增。战场的主场优势,在无形中开始向熟悉每一片废墟的守军倾斜。

在战术层面:它迫使敌军改变了部署,其阵型不得不变得更加保守和臃肿,以保护薄弱环节,这本身就降低了其进攻的锐气。

因此,这场战术革命的价值,不在于即刻的斩获,而在于它以一种极其坚韧和聪明的方式,将一场速决战拖入了一场消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