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沧海遗梦:从洪荒至现在 > 第207章 诸侯心乱谋再伏,周公礼成势更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7章 诸侯心乱谋再伏,周公礼成势更坚

朝礼既毕,镐京一片肃然。

外表的安宁掩不住暗中的震荡,诸侯归馆之夜,几乎无人安寝。

殿上那一声“问天命可容否”,犹在耳边回荡。

那是威仪,也是警告。

齐侯回驿馆后,怒火未息。

案上酒壶倾倒,酒迹流淌如血。

他一掌拍案,低声道:“他周公一人,竟以礼为刃,逼我诸侯尽数低头。此仇若不报,何以立国?”

谋士不敢答,只俯首而立。

齐侯望向窗外,夜色深沉,天边一抹微光如剑,他心中却冷然生出一个念头——既然明争难成,便需暗动。

鲁侯的驿馆却是一片沉寂。

众臣皆贺他得宠,却见鲁侯神色不安。大夫问:“侯不喜乎?”

鲁侯苦笑:“喜?此喜非福。齐国怀怨,诸侯失心,天下之礼虽立,天下之心却未稳。周公虽智,能镇一时,能镇百年乎?”

大夫不敢言,只是默然。

与此同时,镐京城中另一处偏院内,姜子牙正伏案阅卷。

屋外风声低沉,帷幕轻动,他抬头道:“进来。”

一名侍从匍匐入内,递上一封密信。姜子牙拆开信封,神情微变。

那是从关东传来的密报——齐国暗中召集旧将,蔡、许两国也有兵动之兆。

更有传闻,有使者往殷遗地而去,意图联络旧族残余。

姜子牙沉默良久,终于叹道:“果然,殿上虽定其形,天下之心,仍未一。”

他将信投入灯火,看其燃尽,低声道:“周公未误,然此局未终。”

——

翌日,周公仍如常理政,面色平和,似未闻风声。百官入朝,见他神色自若,心下亦稍安。

礼部尚书上奏:“大朝既成,诸侯当循礼归国,续修郡土。臣请发诏以定其序。”

周公点头:“此诏当慎。礼非束人之绳,而是立心之柱。诸侯既乱于心,便需以安而化之。”

言罢,他取笔于案,亲书诏文,笔锋稳如山岳。诏曰:

“诸侯既朝,礼序既成,各国回封,修政安民,奉礼行德。违礼者,非以兵伐,而以德削。”

这道诏一出,传于天下。表面是宽政,实则一手暗制。诸侯虽未被伐,却皆在礼网之中。

同日夜,鲁侯奉召入府。周公独坐灯下,神情淡然:“鲁侯,可知今日诏意?”

鲁侯肃然答:“以德代罚,以礼抚心。”

周公微笑:“正是。人若乱,兵可镇;心若乱,礼当平。齐侯未静,蔡许犹动,然不急于制之。礼在,则天下自归。”

鲁侯叩首:“若诸侯不悔,又当如何?”

周公目光沉静如夜海:“则礼变为刑。”

这四字,冷若铁,沉如山。鲁侯闻之,心中一震。

——

朝堂的威势,驿馆的谋议,城中的密语,皆在这数日间层叠交织。

镐京的气氛渐趋紧绷,仿佛在等待一场风暴的再临。

风从东起,云从北聚。周公的诏令方出,关东旧地,已有人暗中集兵。

礼与乱的边界,正在无声中再次模糊。

关东的风,比往常更冷。齐侯遣使四出,以“礼崩”为名,召集旧盟。

蔡、许、宋、陈诸侯暗中响应,夜议于淮北古台之上。

台下密林森森,火光跳动,照出一张张阴沉的面孔。

齐侯负手而立,语声低沉:“周公以礼镇国,我等若再坐视,终将为礼所束。今日合谋,非为逆天,而是为自存。”

陈侯却迟疑:“礼者天命所立,若逆之,天下将曰我等为乱臣。”

齐侯冷笑:“天命?天命在人。若周公能执礼为刃,我等便以兵破其礼。以兵证道,亦是天命。”

群侯默然。

蔡侯忽叹:“若能引殷遗族以扰关中,则周公必分兵自守。吾等乘机举事,或可一击而定。”

众人闻言,目光顿时交汇。齐侯点头,决意已成。暗流再次成形。

——

镐京之内,周公却早已得报。

姜子牙立于厅前,沉声道:“关东群侯再聚,齐侯为首,动机甚急。若不早制,恐将再乱。”

周公却不怒,只微微一笑:“齐侯心躁,是礼未至之证。礼能治天下之心,亦能治乱臣之心。吾以礼为网,俟其自陷。”

姜子牙道:“以礼制兵,非易事。”

周公叹息:“兵可立威,礼可立心。威易竭,心不竭。”

他抬头望向殿外的夜色,星河如洗,似在低语:“天下未定,吾心不可乱。”

翌日清晨,镐京传诏——“再行东巡。”

朝臣震动。此举非复礼之礼,而是礼之锋。周公亲率宗室大夫,再巡关东。

他明白,诸侯之乱,不可止于命令,而需以礼正名,以德压心。

——

东巡首日,天降微雨。

周公行至洛水,驻舟而礼。

风拂衣袍,他俯身洗手于流中,道:“天若有心,必鉴吾志。”

此时,鲁侯随行,见周公之态,心中忽然生出莫名敬畏。

鲁侯低声问:“公若知齐侯之谋,何不先诛以绝乱?”

周公淡淡答:“礼之威,在其不怒而人惧。若先诛,则礼崩。”

他转目看向远方,语气冷峻如铁:“待礼行至其极,天下自无叛臣。”

夜幕渐深,军中火光点点。忽有探骑驰来,禀报:“关东兵动,齐侯举旗。”

众将皆惊。鲁侯急问:“公,如何应之?”

周公起身,神色不变:“传令——以礼先行,礼不行,兵不发。”

他命使者赴齐国,以国诏之名,宣“君臣之义,诸侯之礼”。

齐侯闻诏怒极,当场斩使,血溅殿阶。

此举传回镐京,百官皆惊惧,以为大乱将至。

周公却笑道:“礼之限,至此而破。可出兵矣。”

——

关东的战火自此燃起。周公东征之师,旗帜如云,鼓声震地。

齐侯虽合六国之兵,却心意不齐。

战至夜半,风翻旌旆,雷声滚滚,天地似在审判。

周公立于高台,披甲执戈,朗声道:“吾以礼定天下,以德服人!逆者,不为臣,非为人!”

号角齐鸣,大军破阵而入。齐侯旧盟四散,蔡、许相继降。

齐侯被擒时,仍怒视周公,叱曰:“礼能胜我乎?”

周公淡然:“礼胜人心,非胜汝一人。”

他令解甲,行礼祭天,以平乱息民。天下自此再定,礼之威远胜兵。

——

这正是:

礼镇乾坤人自服,德修天下乱皆平。

兵锋未试威先立,万国归心一卷经。

——

战火之后,镐京再归宁和。周公登太庙而祭,泪落于地。

他知天下虽平,然人心仍需礼以长修。乾纲既定,万世之基已立。

风从东方来,卷过洛水之畔,似在诉说那一段由礼立国、以心驭世的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