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逍遥兵王的战斗 > 第242章 夏蝉鸣与界门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界门的夏天来得猝不及防。一场夜雨过后,雾气彻底散去,露出湛蓝的天空,界门外的石阶旁冒出成片的野薄荷,清清凉凉的香气漫进竹屋,连空气都变得沁人心脾。竹芽已长到半人高,翠绿的竹节上还带着绒毛;胡杨苗也抽出了新叶,叶片边缘泛着淡淡的金红,像胡杨屯的老胡杨年轻时的模样。

“你听!”少年忽然停下手里的活计,侧耳细听,“有蝉鸣!”

果然,界门外的林子里传来“知了——知了——”的叫声,断断续续,却带着盛夏独有的热闹。在这寂静的界门待久了,连蝉鸣都成了稀罕事,听得人心里发痒。

云姑正在竹屋前晾晒草药,是李药婆托赵大哥捎来的艾草和薄荷,说是夏天蚊虫多,晒干了点燃能驱虫。“这蝉鸣倒是提醒咱们,该给竹屋编个竹帘了,不然太阳太毒。”

苏晚坐在竹荫下擦拭守界令,令牌被阳光晒得温热,上面的纹路在光影中明明灭灭。她发现,随着天气转暖,界隙里的异兽愈发安静,偶尔有几声低吼,也像是在打盹时的呓语,再没出现过玄甲兽那样的冲撞。

“是不是夏天它们也怕热?”少年拿着胡杨木刀,在竹屋旁的空地上比划,“等我练好了刀法,就算它们再来,我也能打跑它们!”

银团从竹枝上跳下来,尾巴尖的银光扫过少年的刀背,像是在嘲笑他的不自量力。雪球则趴在苏晚脚边,肚皮朝上晒着太阳,喉咙里发出满足的呼噜声,完全没把少年的豪言壮语放在心上。

午后,赵大哥赶着马车来了,这次没带周婆婆,却带来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是阿桂的妹妹阿禾,手里抱着个布偶,怯生生地躲在赵大哥身后。

“阿禾非要跟来,说想看看界门长啥样,”赵大哥笑着把马车里的东西搬下来,有新蒸的馒头,有腌好的咸菜,还有个瓦罐,里面装着阿桂娘熬的绿豆汤,“她姐姐让她捎首新学的歌谣,说是镇上的教书先生编的,唱的就是你们守界门的事。”

阿禾见苏晚他们和善,渐渐不怯生了,脆生生地唱起来:“界门高,界门长,守界的姑娘辫子长。风里站,雪里扛,护着人间稻花香……”

歌声简单质朴,却听得苏晚眼眶发热。她没想到,他们在这偏僻的界门做的事,竟会被编成歌谣,在镇上的孩子间传唱。

“教书先生说,要让孩子们都知道,有群好人在守着界门,不让妖怪出来捣乱,”阿禾仰着小脸,眼睛亮晶晶的,“等我长大了,也要来帮你们!”

少年被逗笑了:“那你得先长高点,不然连界门都够不着。”

云姑给阿禾倒了碗绿豆汤:“慢点喝,别烫着。”又问赵大哥,“镇上都还好吗?”

“好得很,”赵大哥喝着绿豆汤,抹了把汗,“麦子收了,新米下来了,李药婆的草药铺又添了个伙计,是春杏的表妹,跟林婆婆学过两年医。对了,沈姑娘的画坊开了分店,就在县城里,听说生意好得很。”

他从怀里掏出封信,是沈青梧写的,说她画了幅《界门守护图》,把苏晚三人、雪球、银团都画了进去,背景是漫天的光点和飞舞的同心结,被县里的文化馆收藏了,还得了奖。

“她还说,等秋收后,就带着画稿来,给你们看看,”赵大哥把信递给苏晚,“让你们也瞧瞧自己在画里是啥样。”

阿禾在界门附近玩了一下午,用石子在地上画界门的样子,又采了野薄荷编成花环,戴在银团头上,惹得银团在她脚边团团转,逗得众人哈哈大笑。临走时,她把怀里的布偶留下了:“这个给你们作伴,它不怕黑,晚上能陪着你们。”

送赵大哥和阿禾离开时,夕阳正将界门的影子拉得很长。少年忽然跟着阿禾刚才的调子,哼起那首《界门谣》,虽然跑调,却格外认真。

“原来咱们也成了故事里的人,”他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就像以前听书先生讲的那些英雄。”

云姑把阿禾留下的布偶放在竹桌上,布偶的眼睛是用黑豆做的,仿佛在温柔地注视着他们。“不是英雄,是守界人,”她轻声说,“但能被人记着,被人惦记,就够了。”

夜里,蝉鸣更响了,像是在和少年哼的《界门谣》应和。苏晚坐在界门旁,望着外面的星空,守界令在掌心散发着柔和的光。她想起阿禾唱的歌谣,想起沈青梧的画,想起那些远方的牵挂,忽然觉得,这界门的夏夜,竟比人间的任何夜晚都要温暖。

竹帘被风吹得轻轻晃动,带来野薄荷的清香。苏晚知道,无论未来有多少个日夜,只要这首《界门谣》还在传唱,只要那些记着他们的人还在,他们的守护就永远有意义。

因为守护的真谛,从来不是孤勇,而是被需要,被铭记,被无数人的温暖簇拥着,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