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203章 针传两地,声名渐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3章 针传两地,声名渐起

葆仁堂的竹帘刚卷起来,就见村东头的刘大爷拄着拐杖挪进门,脸皱得像颗干枣。“小砚子,快给我看看这腿,”他往竹椅上一坐,裤管往上一卷,膝盖肿得像发面馒头,“昨儿蹲菜园拔草,起猛了就动不了了,疼得后半夜没合眼。”

陈砚之刚把爷爷配的活络膏摆好,闻言赶紧凑过去,手指在膝盖周围轻轻按了按:“大爷,这儿疼不?”

“哎哟!就这儿!”刘大爷疼得直咧嘴。

“是滑膜炎,”陈砚之笃定地说,“我爷以前给王大叔治过,用‘刺络拔罐’加草药敷,准好。”他转身从药柜里翻出个玻璃罐,又拿了根三棱针,“您别怕,放放淤血就不胀了。”

刘大爷攥着拐杖直哆嗦:“放血?我晕血啊……”

“就放一点点,”陈砚之笑着递过块糖,“含着,甜丝丝的就不晕了。”他麻利地用酒精棉球消毒,三棱针在膝盖侧面的青筋上轻轻一点,暗红的血珠立刻冒出来,赶紧把玻璃罐扣上去,“您看,这血多稠,堵在里头能不疼吗?”

没一会儿,罐子里就积了小半碗淤血,刘大爷看着看着,反倒不哆嗦了:“嘿,还真不胀了!”

陈砚之起了罐,又往膝盖上抹了层活络膏,用纱布缠好:“这膏是用透骨草和竹鼠油熬的,我爷说比城里的红花油管用。您回去别沾凉水,明儿我再给您扎‘阳陵泉’‘足三里’,保准能下地走。”

正说着,院门口传来喧哗声,是邻村的几个人抬着个担架进来,上面躺着个捂着腰的年轻人。“小先生,救救我家娃!”一个大娘哭着说,“在工地搬钢筋闪了腰,躺三天了,翻身都得人抬。”

陈砚之赶紧让他们把人抬到里屋的硬板床上,伸手在年轻人腰上按了按:“是‘急性腰扭伤’,扎‘人中’‘后溪’能立马松快。”他拿出银针,在年轻人鼻唇沟中点快速进针,轻轻捻转,“疼不疼?”

年轻人正龇牙咧嘴,忽然“哎哟”一声:“酸!酸到后脑勺了!”

“对了!”陈砚之眼睛一亮,“您试着往左边翻个身。”

年轻人半信半疑地动了动,居然真能翻过去了,惊得他直瞪眼睛:“神了!刚才还跟断了似的!”

“这叫‘通经活络’,”陈砚之起了针,又开了副草药,“回去煎着喝,早晚各一次,喝完发点汗就好了。”他转头对大娘说,“别让他总躺着,明儿就能慢慢下床走,越躺越僵。”

一上午忙得脚不沾地,直到日头过了头顶,陈砚之才顾上喝口水。药圃的艾草被晒得半干,香气漫了满院,他望着墙上林薇画的穴位图,忽然想起她今早说医院忙,不知这会儿吃饭了没。

林薇刚查完房,护士长就笑着递过来个保温桶:“3床家属非要给你送来的,说她家老爷子面瘫好了大半,能咧嘴笑了。”

打开桶盖,里面是满满一桶排骨汤,飘着党参和黄芪的香气。“这怎么好意思……”林薇有点不好意思。

“有啥不好意思的,”护士长拍着她的肩,“你是不知道,那老爷子前几天还跟我们吵着要出院,说治不好了,现在天天追着问啥时候再扎针,说比吃激素舒坦。”

正说着,科主任拿着份文件进来:“小林,你那个‘董氏奇穴结合西药治疗面瘫’的方案,院里批了,让你牵头搞个课题,给其他科室做示范。”

“真的?”林薇眼睛亮了,“我还担心……”

“担心啥?”主任笑着说,“上次你给外科张主任扎‘内关’治好了他的顽固性呃逆,他现在见人就夸针灸神。院里打算成立个针灸门诊,就等你来挑大梁呢。”

林薇心里暖烘烘的,忽然想起陈砚之教她的“动气针法”,那天给3床病人扎针时,让他配合做鼓腮动作,果然比单纯留针见效快。她拿起笔在病历上写着,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竟有点像在葆仁堂石桌上练针的动静。

下午有个会诊,是个脑中风后遗症的老太太,右边身子偏瘫,说话含糊不清。神经内科的医生围着床站着,见林薇进来,都笑着打招呼:“林医生,就等你这根神针了。”

林薇仔细检查老太太的肌力,又看了看舌象:“试试‘醒脑开窍’针法,再配合中药调理。”她拿出针,在“人中”“三阴交”等穴上快速进针,手法又快又稳,“阿姨,您试着抬抬胳膊。”

老太太努力了半天,右手手指居然微微动了动,家属激动得直掉眼泪:“能动了!真能动了!”

“这才刚开始,”林薇笑着起针,“明天我们加个‘合谷’透‘劳宫’,坚持下来,说不定能自己吃饭呢。”

会诊结束时,夕阳正透过窗户照进来,在墙上投下光斑。林薇掏出手机,想给葆仁堂打个电话,就见陈砚之发来条短信,是用老人机按的,字歪歪扭扭:“刘大爷能拄拐走了,给你留了袋新摘的山楂,酸得很。”

她忍不住笑了,回过去:“我这边老太太手指能动了,等你教我‘透天凉’手法。”

收起手机,林薇望着窗外的车水马龙,忽然觉得,葆仁堂的艾草香和医院的消毒水味,其实是一个味道——都是让人踏实的味道。就像她和陈砚之,一个在村里守着老方子,一个在城里试着新法子,手里的针不同,心里的暖却是一样的。

走廊里传来护士站的呼叫铃,林薇拿起针包快步走去,白大褂的衣角在风里轻轻飘,像葆仁堂门口那面总被风吹得哗哗响的竹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