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215章 针药同源,烟火相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5章 针药同源,烟火相通

陈砚之刚把最后一味药包好,就听见院门口传来自行车铃铛声,抬头一看,林薇穿着白大褂,车后座载着两个背着帆布包的实习生,车筐里塞满了刚从药材市场淘来的草药。

“陈医生!我们来啦!”林薇跳下车,额角还带着薄汗,“这俩小家伙非说要早点来,说想看看你那会‘飞’的竹鼠。”

实习生小王和小李赶紧鞠躬:“陈医生好!”两人眼睛瞪得溜圆,直往院里瞟,帆布包上还沾着当归的泥土。

陈砚之笑着往屋里让:“竹鼠在笼子里啃红薯呢,先别急。刚晒好的薄荷茶,你们先凉快凉快。”他转身从灶上拎下茶壶,陶碗里的茶叶舒展开来,清清凉凉的香气漫开。

小李凑到药柜前,手指点着标签:“哇!‘九节菖蒲’!课本上说这个能开窍豁痰,原来长这样啊,像小手指头似的。”

“别乱摸,”林薇拍了下他的手背,“陈医生的药都是按克称的,碰乱了人家不好配药。”她转头看向陈砚之,眼里带着笑,“刚在市场,小王把黄芪认成党参了,被药贩笑了半天。”

小王红着脸挠头:“它们长得太像了嘛!都是黄澄澄的。”

陈砚之从药斗里抓出一小撮黄芪和党参:“你看,黄芪断面有菊花心,党参根头有‘狮子盘头’,摸起来也不一样,黄芪更硬实些。”他把药材递过去,“闻闻,党参有股特殊的甜气。”

两人凑近猛吸一口,小王咋舌:“真的!党参更甜!”

“这就是‘看形、摸质、闻气’,”陈砚之擦了擦柜台,“比死记课本管用。等下带你们去药圃,那里的薄荷刚割过一茬,新叶冒得正嫩,摘片叶子放嘴里,比薄荷糖带劲。”

林薇端起茶碗喝了口:“说到薄荷,昨天急诊科收了个中暑的,我给他扎了‘人中’和‘合谷’,又让护士给他含了片薄荷糖,没十分钟就缓过来了。”

“暑气伤津,”陈砚之点头,“光扎针不行,得配着清暑的东西。我前儿给村西头的张奶奶配了藿香正气散,她孙子在工地干活总中暑,喝了两回就没事了。”

小李突然举手:“陈医生,您这儿有‘龙涎香’吗?课本上说那是名贵药材,我们想见识见识!”

陈砚之失笑:“那玩意儿比黄金还贵,我哪有?不过我有‘麝香’,去年山里的老猎户送的,就指甲盖那么点,治急病用的。”他从抽屉里拿出个小瓷瓶,打开盖子,一股清冽又浓郁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带着点草木的野性。

“哇——”两人眼睛都直了。

林薇凑近闻了闻:“这味儿冲得很,上次抢救一个心梗的,就用了一点点,效果立竿见影。”她忽然想起什么,从帆布包里掏出个纸包,“对了,给你带了点好东西,我妈自己腌的酸豆角,配粥吃特开胃。”

陈砚之接过来,掂量了下:“够酸!晚上熬小米粥正好。”他往灶房喊了声,“娘,多淘点米!”

“知道啦!”里屋传来回应,接着是舀米的哗啦声。

正说着,院门口探进来个脑袋,是村东的刘三,手里攥着个布包,脸涨得通红:“陈医生,俺媳妇……俺媳妇好像要生了!”

陈砚之心里一紧,赶紧起身:“别急,我看看。”

林薇也跟着站起来:“我也去帮忙!”

“你们俩在这儿等着,”陈砚之对实习生说,“看看药圃的薄荷,记着特征。”他抓起药箱,又回头对林薇道,“拿上你的针灸包,万一用得上。”

刘三家就在隔壁村,一路小跑着到了地方,产妇正疼得在床上打滚,婆婆在一旁急得直哭。陈砚之摸了摸产妇的脉:“宫口开了三指了,别慌。”他让林薇先扎“三阴交”和“合谷”,“缓解阵痛,保存体力。”

林薇手稳得很,银针精准刺入,产妇的呻吟声果然小了些。陈砚之则拿出早已备好的“催生药”,用温水调开:“喝了这个,能快点。”

产妇喝药时,刘三在门口团团转,嘴里念叨:“都怪俺,让她干重活……”

“现在说这没用,”陈砚之瞪他一眼,“去烧壶热水,再拿块干净布来。”

折腾了一个多时辰,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孩子终于落地。林薇赶紧用消毒过的剪刀剪断脐带,陈砚之则给产妇扎了“关元”穴,帮她止血。

“是个大胖小子!”刘三抱着孩子,手都在抖。

陈砚之收拾着针具,额角全是汗:“母子平安,这几天让她多喝小米粥,别碰凉水。”

林薇笑着擦了擦汗:“没想到在这儿还能接生,比在医院急诊刺激多了。”

回去的路上,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林薇忽然说:“刚才那产妇,让我想起第一次见你时,你给王奶奶扎针治腰痛,手法跟现在一模一样,又快又准。”

陈砚之挠挠头:“那时候你还总问我‘这根针能不拔吗’,怕疼得要命。”

“哪有!”林薇脸一红,“我那是担心病人疼!”

回到院里,就见小王和小李蹲在药圃边,手里捧着一堆薄荷叶子,嘴里鼓鼓囊囊的,见他们回来,赶紧吐掉叶子:“陈医生,薄荷真辣!但吃完嗓子特舒服!”

陈砚之娘从屋里出来,端着一大盆小米粥:“快吃吧,酸豆角拌粥,凉好了。”

四人围坐在石桌旁,瓷碗碰撞着发出清脆的声响。小李忽然指着墙上的药谱问:“陈医生,您这‘治打嗝方’挺有意思,为啥要加枇杷叶啊?”

“打嗝是气往上冲,”陈砚之舀了勺粥,“枇杷叶能降气,再配上柿蒂,一升一降,气顺了就不打了。”

林薇补充:“上次有个病人打了三天嗝,用这个方子两剂就好了,比西药见效还快。”

小王拿出笔记本飞快记录:“记下了!气逆用枇杷叶,降气!”

夕阳透过药圃的藤蔓,在他们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药香混着粥香,漫过整个小院。陈砚之看着眼前的一切,忽然觉得,所谓医者,不过是守着一方天地,用针药串联起烟火人间,让每个平凡的日子,都带着点草木的温柔和生命的韧性。而他和林薇,就像这院里的薄荷与艾草,看似不同,却在同一片土地上,用各自的方式,散发着属于自己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