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219章 三法并用救沉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陈砚之刚把老周送走,院门口的梧桐叶还没晃稳,就见村西的王奶奶拄着拐杖,由孙子小宝扶着挪进来,老太太脸白得像纸,嘴唇干裂,每走一步都直抽气。“砚之……咳咳……你快瞅瞅,我这心口窝疼得钻心,昨晚整宿没合眼。”

陈砚之赶紧迎上去,扶着王奶奶坐下,手指搭在她手腕上,眉头慢慢拧成疙瘩。“奶奶,您这脉跳得又快又乱,跟打鼓似的,是不是还觉得憋得慌?”他边说边掀起老太太的袖口,胳膊上青紫一片——那是前几天在卫生院输液留下的针孔。

小宝急得快哭了:“陈医生,卫生院说奶奶是心脏病,输了三天液也没好,刚才她突然说喘不上气,脸一下子就白了……”

“别慌。”陈砚之转身从药柜里翻出个小布包,倒出三枚银亮的银针,“小宝,去把艾灸盒拿来,再烧壶热水。”他捏着银针在火上燎了燎,对准王奶奶“内关”穴轻轻一捻,针尖没入半寸,“奶奶,有点酸麻别躲,这是通心气的。”

王奶奶疼得嘶了一声,却咬牙忍着:“不躲……你扎吧,我信你。”刚说完,突然剧烈咳嗽起来,身子直晃,陈砚之赶紧用另一只手按住她的“膻中”穴,指尖用力揉了揉:“深呼吸,对,慢慢吸……”

这时林薇推门进来,手里还拿着个病历本:“刚从医院回来,路过你这儿就听见动静了。”她看到王奶奶的样子,赶紧放下本子,“这是怎么了?脸色这么差。”

“心气郁结,还有点肺火,”陈砚之说着,又在“神门”和“足三里”扎了两针,针尾轻轻颤动,“卫生院用的西药太猛,她年纪大了扛不住,得慢慢调。”

林薇蹲下来给王奶奶顺背:“奶奶,您别怕,陈医生这针法可灵了,上次我姥姥心口疼,扎了两次就好了。”王奶奶喘着气点头:“我知道……他小时候就帮我挑过疔疮,手稳得很。”

陈砚之从抽屉里抓出一把草药,往石臼里捣:“林薇,帮我把这丹参、麦冬、五味子捣成粉,用温水调成糊。”他指了指王奶奶的肚脐,“等下敷在这儿,能安神。”

“好嘞。”林薇挽起袖子开始捣药,石臼发出“咚咚”的声响,“小宝,你奶奶最近是不是总爱生气?我姥姥说,心口疼多半是气出来的。”

小宝挠挠头:“前几天我妈跟我爸吵架,奶奶劝架时被推了一下,之后就总说心口疼……”陈砚之手上的针顿了顿,加重了捻针的力度:“果然是气滞血瘀,这针得再深点。”王奶奶“哎哟”一声,随即松了口气:“好像……没那么憋了。”

陈砚之点点头,又从炭炉上拿过艾灸盒,点了艾绒扣在王奶奶后背的“心俞”穴:“这艾灸能把火气往下引,您忍忍,有点烫就说。”艾烟袅袅升起,混着草药的清香,王奶奶的脸色渐渐有了血色,不再直抽气了。

林薇把药糊端过来:“捣好了,加了点蜂蜜,奶奶不喜欢苦味。”陈砚之接过药糊,小心翼翼敷在王奶奶肚脐上,用纱布盖好:“这药能养心,比输液温和,您晚上睡觉前再换一次。”

王奶奶摸了摸肚子,忽然笑了:“不疼了!砚之啊,你这针一扎、药一敷、艾一烤,我这心口就跟开了扇窗似的,敞亮多了。”小宝在旁边拍手:“太好了!奶奶不难受了!”

陈砚之拔下银针,针尾还沾着点血珠,他用棉球擦了擦:“这针是通经络的,药是补心气的,艾灸是温经脉的,三搭一,才能把堵着的气顺开。”他又从药柜里抓了包药,“这是煎好的汤药,早晚各喝一碗,别放凉了喝,烫温就行。”

林薇看着药包上的标签:“丹参饮加了百合?这方子挺巧,既活血又安神。”陈砚之笑了笑:“她不光心疼,还总失眠,加百合正好。”王奶奶拉着他的手:“好孩子,奶奶没白疼你,比卫生院那机器靠谱多了,又扎针又烤火的,舒服!”

正说着,院门口又来了个中年男人,捂着腰龇牙咧嘴:“陈医生,我这腰闪了,弯都弯不了,你给瞅瞅?”陈砚之回头对林薇说:“帮我照看王奶奶喝药,我去去就回。”说着拿起银针盒,“大哥这边走,我给你扎几针,再用艾灸熏熏,保准你能直起腰。”

林薇看着他的背影,又看了看喝着药笑盈盈的王奶奶,忽然觉得这小院里的针影、药香和艾烟,比医院的消毒水味暖多了——陈砚之手里的银针明明冰凉,却总能扎出滚烫的暖意,这大概就是他常说的“医病先医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