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220章 针影药香绕屋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陈砚之刚把闪了腰的汉子扶到诊疗床上,就听见院里传来一阵蹬三轮车的吱呀声,探头一看,是邻村的马大叔,正抱着个大南瓜往屋里冲,裤脚沾着泥,额头上全是汗。

“砚之!快!救救我家老婆子!”马大叔嗓门劈了似的,怀里的南瓜“咚”地砸在地上,滚到陈砚之脚边,“她早上还好好的,摘南瓜时突然就倒了,浑身抽抽,嘴里还吐白沫子,我摸她手冰凉……”

陈砚之心里咯噔一下,刚给汉子扎上“肾俞”穴的手顿了顿,扭头对林薇喊:“把我桌上那套银针拿来!再备一盆温水!”又冲那闪腰的汉子道,“你先躺着,这针得留一刻钟,别动啊。”

话音未落,人已经蹿出了屋。林薇紧随其后,手里举着银针盒,看马大叔那慌神样,估摸着是急症。

马大婶被扶进来时,眼睛闭得死死的,四肢还在轻微抽搐,嘴唇发青,嘴角挂着白沫。陈砚之没多问,先伸手摸了摸她的颈动脉,又翻了翻眼皮,指尖在她“人中”穴上用力掐了一把——没反应。

“林薇,搭把手!”他扯开马大婶的衣领,露出胸口,飞快地解下腰间的艾灸盒,抽出三根艾条点燃,围着“膻中”穴熏起来,“马大叔,她是不是早上吃了啥?”

“就喝了碗隔夜的稀粥!”马大叔急得直搓手,“还吃了半块发霉的饼子,我说扔了她偏要吃……”

“是食物中毒引发的惊厥。”陈砚之语速飞快,手里的银针已经扎进“合谷”“太冲”两穴,手腕一转,针尾颤得像打摆子,“林薇,拿肥皂水来!”

林薇刚把肥皂水端来,马大婶突然猛地睁眼,眼神直勾勾的,喉咙里发出“嗬嗬”的怪响。陈砚之眼疾手快,伸手按住她的人中,另一只手抓起一根粗针,在她“十宣”穴上各扎了一下,黑血珠瞬间冒了出来。

“吐!让她吐出来!”陈砚之吼道,林薇赶紧帮忙翻身子,马大婶趴在床边,哇地吐出一大滩浑浊的水,夹杂着没消化的饼渣。

“好了好了,气顺了。”陈砚之松了口气,抽出银针,又在“足三里”扎了一针,“这针能护着点脾胃,别让毒邪伤了根本。”他抬头看马大叔,“以后发霉的东西千万别吃,毒着呢!”

马大叔连连点头,看着老婆子呼吸渐渐平稳,嘴唇也有了点血色,腿一软差点跪下,被陈砚之一把架住:“别这样,赶紧给她喂点温水,我去给你抓副解毒的药。”

刚转身,就听见诊疗床那边传来“哎哟”一声——闪腰的汉子忘了嘱咐,自己拔了针想翻身,疼得龇牙咧嘴。陈砚之无奈地回头:“说了别动!”走过去一看,刚扎好的穴位有点渗血,只好重新消毒,换了根长针,在“环跳”穴上补了一针,“再动我就让林薇按住你。”

汉子赶紧求饶:“不动了不动了,陈医生你这针真神,刚才还直不起腰,这会儿居然能感觉到腿了。”

林薇在一旁笑得直抖,手里还拿着给马大婶配的药包:“这是甘草、绿豆、金银花,熬水给大婶灌下去,能解霉毒。”她把药递给马大叔,又凑到陈砚之身边小声说,“刚看你扎针时,马大叔偷偷抹眼泪呢。”

陈砚之手上的动作没停,正给另一个来看风寒的老太太贴姜片:“咱干这行的,不就是看不得人遭罪嘛。”他把姜片用纱布固定在老太太的“大椎”穴上,“这姜片能驱寒,等下再给您扎两针,保证晚上能睡安稳。”

老太太乐呵呵地应着:“还是你这法子好,又不疼,比输液强。”

屋里渐渐挤满了人,有来看头疼脑热的,有来拿上次配的药膏的,陈砚之忙得脚不沾地,却没半点不耐烦。林薇帮着抓药、递东西,时不时插句嘴:“王大爷,您那降压药记得按时吃,别总偷偷停。”“李嫂子,这催乳的药膳得用砂锅炖,不能用铁锅。”

日头爬到头顶时,陈砚之才有空喝口水,刚拿起杯子,就见马大叔拎着个新摘的南瓜进来,硬往他手里塞:“自家种的,甜得很,你务必收下。”陈砚之推不过,只好接了,转身就切了半只,扔进锅里煮南瓜粥。

粥香混着药香在屋里漫开,闪腰的汉子已经能扶着墙走了,马大婶也醒了,正和林薇说悄悄话,老太太喝着粥,咂摸出点甜味:“砚之啊,你这粥里放了啥?怪好喝的。”

“放了点小米,养胃。”陈砚之笑着给她盛了一碗,“您慢点儿喝,不够还有。”

阳光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格子状的光斑,照得屋里的药草、银针、南瓜粥都暖融融的。陈砚之看着满屋子的人,忽然觉得,所谓行医,不过是手里握着针,眼里装着人,把日子里的疼啊、苦啊,都用这针影药香,慢慢熨成暖烘烘的烟火气罢了。

就像这南瓜粥,寻常得很,却能让人喝出安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