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330章 寒风里的心悸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葆仁堂的门帘上结了层薄冰,被风一吹“哗啦”响。陈砚之正在用铜壶煮着药茶,里面飘着黄芪和枸杞的甜香,林薇蹲在药柜前,把晒干的丹参剪成小段——这是给常来的赵大爷准备的,他总说心口发慌。

“砰”的一声,门被撞开,一个穿军大衣的老爷子踉跄着闯进来,手里紧紧攥着胸口,脸色白得像张纸,军大衣的扣子没系好,露出里面的毛衣,被冷汗洇出深色的印子。“小陈……小陈医生……”老爷子喘着气,每说一个字都要停顿半天,“心口……心口像有只兔子在跳,咚咚咚的,跳得人头晕……”

林薇赶紧搬过带扶手的藤椅,垫上厚厚的棉垫:“李爷爷您慢点坐,别着急。”她记得李爷爷是退休的火车司机,常年熬夜,前阵子就说过心慌,当时以为是没休息好。

陈砚之放下铜壶,快步走过来,手指先搭上老爷子的腕脉,又摸了摸他的颈动脉。“脉细数,跳得又快又乱,”他眉头微蹙,“是不是还觉得胸闷?像被人攥着似的?”

李爷爷连连点头,喉结滚动着:“喘不上气……刚才在公交站等车,突然就犯了,眼前发黑,差点栽倒。兜里揣着硝酸甘油,含了两片也不管用……”

林薇已经取来听诊器,轻轻按在老爷子胸口:“心率快,心律不齐,有早搏。”她抬头对陈砚之说,“舌象也得看看,李爷爷您张嘴。”

老爷子费力地张开嘴,林薇举着小电筒照进去:“舌红少津,苔薄黄——这是心阴不足,虚火扰心啊。”

陈砚之直起身,往药柜走:“他这是常年熬夜,耗伤心阴,加上最近天冷风大,寒邪趁虚而入,才闹得这么厉害。得滋阴清热,养心安神,还得加点理气的药,宽宽胸。”

爷从里屋出来,手里端着杯冒着热气的桂圆茶,递到李爷爷手里:“先暖暖手,这茶里加了酸枣仁,能安神。你这毛病,跟年轻时熬夜开火车脱不了干系,耗得太狠了。”

李爷爷捧着茶杯,指尖依旧冰凉:“那……那得开啥药?要不要加人参?我听人说人参补心……”

“您这情况不能用人参,”陈砚之抓出麦冬,戥子称了十五克,“人参是温的,您这心阴不足,虚火正旺,用了更燥。麦冬能养阴生津,清心除烦,正好对付您这心慌、口干。”他又抓出五味子,“五味子五味俱全,能敛心气,滋肾阴,您这心慌得收一收,别让气散了。”

林薇在旁边记方子,笔尖点在“丹参”二字上:“加丹参吧?丹参能活血祛瘀,通经止痛,还能清心除烦,上次赵大爷心慌,加了这个就好多了。”

“加十二克,”陈砚之点头,又抓出黄连,“黄连六克,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您这虚火得压一压,但不能多放,苦寒伤胃,您这年纪,脾胃得顾着。”他往药秤上放了茯苓,“茯苓十五克,健脾宁心,您这心慌久了,连累脾胃也弱了,得补补后天之本。”

“要不要加远志?”林薇问,“远志能安神益智,祛痰开窍,他不是觉得胸闷吗?正好能通一通。”

“加六克,”陈砚之拿起桂枝,犹豫了一下又放下,“桂枝是温通经脉的,但他现在有虚火,暂时不用,等虚火下去了再说。先用点陈皮,六克,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帮着宽宽胸,比桂枝稳妥。”

李爷爷看着他们抓药,忍不住问:“光喝汤药行吗?要不要扎针?我听说针灸治心慌快……”

“可以扎几针辅助,”陈砚之点头,“取内关、神门、三阴交。内关是治心悸的要穴,能宽胸理气;神门是心经原穴,能安神定悸;三阴交补肝脾肾,滋三阴,您这心阴不足,得从根上补。”

林薇已经拿出银针,在酒精灯上燎了燎:“李爷爷别怕,这几针不疼,扎上就能舒服点。内关穴在手腕这儿,我先给您揉揉。”她用指腹在老爷子手腕内侧按了按,“酸胀吧?这就是得气的感觉,等下扎针,就这感觉。”

老爷子点点头,眼神里少了些慌乱:“你们俩办事,我放心……当年我儿子小时候出疹子,就是在你们这儿看好的……”

陈砚之已经把针扎在内关穴上,手法轻柔:“吸气……对,放松。”银针入穴的瞬间,老爷子“嗯”了一声,随即长长舒了口气,“哎?胸口好像松快了点……”

“这就对了,”陈砚之调整着针尾,“气顺了,就不慌了。”他又在神门、三阴交扎了针,“留针二十分钟,这期间您闭目养神,别想别的。”

林薇把药方写好,递到李爷爷手里:“这药得泡半小时,大火烧开转小火煎二十分钟,倒出来再加水煎一次,两次药汁混在一起,分早晚两次喝,温着喝,别放凉。”她又补充,“煎药时加三颗大枣,掰开下锅,能补气血,调和药性。”

爷在旁边补充:“喝完药要是觉得有点头晕,别害怕,那是虚火往下走呢。这几天别出门吹风,在家歇着,吃点小米粥、莲子羹,别吃辣椒、生姜,那些是火性的,跟您这虚火凑一起,更难治。”

李爷爷接过药方,又问:“那我这硝酸甘油还吃吗?”

“暂时别吃了,”陈砚之拔了针,老爷子果然觉得呼吸顺畅多了,“您这不是气滞血瘀的心绞痛,是心阴不足,硝酸甘油不对症,吃多了还伤气。等复诊时我再看看,要是还有点闷,给您加味薤白,通阳散结,比硝酸甘油温和。”

送走李爷爷,寒风依旧在门外呼啸。林薇看着药方上的麦冬、五味子,笑着对陈砚之说:“你看这方子,滋阴的、安神的、活血的,搭配得真像老中医了。”

陈砚之往铜壶里添了些黄芪:“这叫‘辨证施治’,他心阴不足是本,虚火扰心是标,得标本兼顾。就像给干涸的河床补水,既得引水,又得清淤,还得防着堤坝溃了,哪样都不能少。”

爷端着空茶杯走过来:“你们俩现在越来越稳了,记得当年你爸治这种病,也爱用麦冬配五味子,说是‘生脉饮’的底子,能救急,也能慢慢调。”

铜壶里的药茶“咕嘟”冒着泡,黄芪的甘香混着枸杞的甜,在屋里漫开来。林薇往炉子里添了块炭,火苗舔着锅底,把“养心”“安神”这两个词映得暖融融的。葆仁堂的药香里,藏着的不仅是草木的力量,更是对每个疲惫生命的温柔托举——就像这寒风里的心悸,只要辨证准了,总有一味药,能让慌乱的心跳,慢慢归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