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的夜风卷着雪沫子,敲得葆仁堂的窗棂呜呜响。林薇正把新熬的冻疮膏装进小瓷罐,忽然听见门口传来婴儿的哭声,尖利得像小猫爪子挠心,紧接着是个年轻女人的哄劝声:“念念乖,不哭了,咱们看大夫来了……”
陈砚之刚核对完药材账册,抬头见女人抱着个襁褓,孩子在怀里哭得脸通红,小身子拧得像条泥鳅。“是周老师吧?”陈砚之起身招呼,“念念这是怎么了?前阵子打预防针还好好的。”
女人是附近幼儿园的老师周晴,眼眶红得像兔子:“陈大夫,您快给看看,这孩子连着三天夜里哭,从凌晨一点闹到四点,哄也哄不好,奶也不吃,抱着就打挺,放下就哭得更凶,我和她爸都快熬垮了。”
林薇赶紧倒了杯温水递过去,又从抽屉里摸出个拨浪鼓:“念念乖,看这个。”小家伙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根本没心思看玩具,小拳头攥得紧紧的,额头上渗着冷汗。
陈砚之让周晴把孩子放在诊床上,解开襁褓一角,见婴儿肚子鼓鼓的,按上去有点硬。“是不是白天受了惊?”他指尖在孩子小手背上轻轻按了按,“脉数,舌尖红,舌苔白腻——这是脾胃不和,又受了惊吓,痰热扰心才夜啼。”
周晴连连点头:“前天带她去逛超市,货架倒了个纸箱子,‘哐当’一声,她当时就吓哭了,从那以后夜里就不对劲。”她抹了把眼泪,“白天倒还好,能吃能睡,一到夜里就跟换了个人似的,哭得嗓子都哑了。”
林薇已经烧好了艾草,正用小陶罐熏着房间角落:“这是安神的艾香,先让孩子定定神。我给她做个推拿,您看,从眉心往发际推,这叫开天门,能安神。”她指尖蘸着婴儿润肤油,在念念额头轻轻推揉,“再揉按内关穴,这穴能宁心,对付夜啼最管用。”
念念起初还哭,揉了几分钟竟渐渐止了声,小眼睛半睁半闭地看着林薇,小手抓住了她的衣角。周晴松了口气:“总算不哭了,在家里谁说啥都不管用。”
“这是受惊后痰热堵在心里,”陈砚之提笔写方子,“得清热化痰、安神定惊。用蝉蜕6克,这玩意儿轻浮,能散风热、定惊痫,孩子受惊夜啼,少不了它;钩藤10克(后下),平肝息风,您看她这小手总攥着,就是肝风内动;茯苓10克,健脾化痰,她这肚子胀,是有痰浊;再加点炒麦芽10克,消食和胃,白天是不是给她吃了不少辅食?”
周晴有点不好意思:“她奶奶给炖了蛋黄羹,说冬天得补补,前天喂了小半碗……”
“这就对了,”陈砚之放下笔,“婴儿脾胃弱,吃多了蛋黄容易生痰,痰热往上扰心,夜里就睡不安稳。再加3克甘草,调和药性,让药味温和点。煎药时少加水,煮成浓浓的药汁,放一点点冰糖,她才肯喝。”
林薇这时已经调好了药粉,是用朱砂、黄连、甘草研的细粉,颜色红扑扑的。“这是安神散,”她用小勺舀了一点点,兑在温水里,“您给她喂两勺,白天一次,晚上睡前一次,朱砂能安神,但别多喂,这一小包分三次用。”
周晴看着药粉有点犯怵:“朱砂不是有毒吗?能给孩子吃?”
“就用这一点,没事的,”陈砚之解释,“配着黄连清热,甘草解毒,少量用很安全,专门对付这种受惊后的夜啼。等她不闹了,就停了,主要还是靠汤药调理脾胃。”
林薇又拿出个小香囊,里面装着远志、茯神、薰衣草:“这挂在她床头,香味能安神,比吃药温和。您夜里别开小夜灯,光线亮了也容易让孩子睡不踏实。”她边说边给念念揉着肚子,顺时针打圈,“您看,这肚子软点了吧?平时给她洗完澡,也这么揉揉,能助消化。”
周晴摸着孩子的肚子,果然松快了些:“那这药得煎多久?我家没砂锅,用不锈钢锅行不?”
“不锈钢锅可以,别用铁锅,”陈砚之叮嘱,“药泡15分钟,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煎10分钟,最后放钩藤,再煎5分钟就行。每天煎两次,每次就喂两三勺,别强灌,免得她更抗拒。”
林薇补充道:“要是夜里再哭,您就抱着她在屋里走走,哼个熟悉的摇篮曲,别开灯,也别总换姿势,孩子受惊后就认一个安稳劲儿。对了,这两天辅食别喂蛋黄、肉泥了,就喝点小米汤,让脾胃歇歇。”
念念这时已经在周晴怀里睡着了,小眉头舒展开来,呼吸也平稳了。周晴小心翼翼地起身:“真是太谢谢你们了,这三天我就没合过眼,听着她哭,心都揪着。”
“回去按我说的做,明天再来复诊,”陈砚之把药包递过去,“要是夜里哭轻了,就说明对症了;还闹的话,我再给您调方子。”
林薇送她们到门口,又塞给周晴个暖水袋:“路上给孩子捂着点,别再着凉。”
看着母女俩的身影消失在雪夜里,林薇搓了搓冻红的手:“这小儿夜啼,看着是孩子闹,其实多半是大人没照顾好,要么吃多了,要么受了惊。”
陈砚之正在收拾听诊器:“可不是嘛,婴儿脏腑娇嫩,一点动静就容易失调。这小寒夜冷,家长总怕孩子冻着,裹得太厚,也容易积热生痰,夜里就闹。”他往药柜里看了看,“蝉蜕和钩藤得再备点,这阵子夜啼的孩子怕是少不了。”
林薇把剩下的安神艾香熄了:“我把推拿手法写在纸上,等下贴在门口,家长来了能照着学,省得总跑冤枉路。”
窗外的雪还在下,葆仁堂里的药香混着淡淡的艾香,裹着暖意漫到角落。陈砚之翻看着明天的出诊记录,林薇则继续装她的冻疮膏,偶尔传来远处的犬吠,倒让这寒夜显得格外安宁——就像那些哭闹的婴儿,等痰热散了,惊吓消了,总会在温暖里沉沉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