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383章 大寒日的面瘫与针药并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83章 大寒日的面瘫与针药并施

大寒的风跟刀子似的,刮得葆仁堂的门帘直打颤。林薇正用棉线把晒干的天麻捆成束,忽听门口有人喊“陈大夫”,抬头见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扶着个年轻女人进来,女人左边脸歪着,嘴角耷拉着,眼睛闭不拢,眼泪直往下淌。

“这是咋了?”林薇赶紧放下手里的活,搬过椅子让女人坐下,“李嫂,您这脸怎么回事?”

女人叫李梅,是隔壁花店的老板娘,闻言想说话,嘴却不听使唤,含糊地“呜呜”着,急得直摆手。她丈夫王强叹了口气,替她解释:“昨天早上起来就这样了,漱口时水从左边嘴角漏出来,吃饭也嚼不烂,左边眼睛闭不上,总流泪,刚才出门风一吹,更难受了。”

陈砚之刚看完一个病人,闻言走过来,举起手电筒照了照李梅的眼睛,左边眼睑果然合不拢,露出半粒眼白。他又让李梅抬抬眉毛、鼓鼓腮帮子,左边眉毛纹丝不动,腮帮子也鼓不起来,嘴角歪得更明显了。

“这是面瘫,也就是面神经麻痹,”陈砚之放下手电筒,“您是不是昨天洗头没吹干就出门了?”

王强点头:“是啊,昨天早上赶早市进货,她洗完头用毛巾擦了擦就走,回来就说左边脸发麻,当时没当回事……”

“大寒天寒气重,湿头发见风,寒气顺着经络钻进去,把气血堵了,”陈砚之摸了摸李梅的脉,“脉浮紧,舌淡苔白,这是风寒袭络。得赶紧治,拖久了怕留下后遗症。”

林薇已经拿来了针灸针和消毒棉球:“我先给您扎针,陈砚之开汤药,针药一起上好得快。”她边消毒边安抚,“李嫂别怕,这针不疼,扎完就能舒服点。”

李梅紧张地攥着衣角,王强在一旁劝:“别怕,陈大夫手法好,咱们街坊都说他针术高。”

陈砚之在一旁说:“面瘫得越早治越好,尤其前七天是关键。林薇,取穴攒竹、鱼腰、丝竹空,这三个穴管眼睛,帮她把眼皮合上;再取地仓、颊车、迎香,管嘴角和脸颊,让她能鼓腮、咧嘴。”

林薇点头应着,银针快速刺入穴位,手法又快又稳:“您看,这针细得像头发丝,进针时就像蚊子叮一下。”她捻转针柄,“有酸胀感吗?”

李梅眨了眨眼,左边脸虽然还动不了,但确实有股酸麻感往太阳穴窜,她含糊地“嗯”了一声。

陈砚之这时已经开始配药,戥子在药柜前转得飞快:“我开个祛风散寒、通络牵正的方子。白附子6克(先煎),这药能祛风痰、通络,专治面瘫;僵蚕10克,全蝎6克(研末冲服),这俩是治风证的好搭档,能搜风通络,把钻在经络里的寒气赶出去;再加防风10克,荆芥10克,解表祛风,帮着白附子把寒气往外透;您左边脸发麻,加当归12克,川芎10克,活血通络,让气血能流到脸上。”

他把药包好递给王强:“白附子有毒,得先煎半小时,再下其他药,总共煎30分钟,全蝎研成粉,分两次用药汁冲服。每天一副,温着喝,喝完别出门吹风。”

林薇这时已经扎完针,正在给李梅做面部按摩,用拇指在她左边脸颊轻轻打圈:“这样按能促进血液循环,配合针灸效果更好。您回家也让王大哥帮着按,每天三次,每次十分钟,记得用点润肤油,别把皮肤搓破了。”

王强赶紧掏出手机记着:“还有啥要注意的?饮食上用不用忌口?”

“别吃生冷的,”陈砚之补充,“水果得用温水泡过再吃,洗脸刷牙都用热水,左边眼睛闭不上,出门得戴个防风镜,晚上睡觉抹点红霉素眼膏,免得眼睛干得疼。”

林薇又从抽屉里拿出个小瓶子,里面是黄棕色的药膏:“这是牵正膏,用蓖麻子、松香、白芷熬的,您每天晚上洗完脸,把药膏涂在左边脸上,用纱布盖着,能祛风通络,比光扎针见效快。”

李梅试着抬了抬左边眉毛,虽然还动得幅度小,但明显比刚才强了点,她眼里露出点笑意,含糊地说:“谢……谢……”

“这才刚开始,”林薇起了针,用棉球按住针孔,“得连着治十天,前七天每天来扎针,后面三天隔一天来一次,保证能好利索。”

王强扶着李梅站起来,感激地说:“真是谢谢你们,刚才去社区医院,大夫说让住院输液,我们想着先来您这儿看看……”

“放心吧,”陈砚之送他们到门口,“这病用针灸配中药最管用,记得明天按时来。”

看着两人的身影消失在寒风里,林薇收拾着针灸针:“她这算是发现得早,昨天犯病今天就来,要是拖到年后,怕是得治一个月。”

陈砚之点点头:“大寒天面瘫的多,都是贪凉惹的祸,要么洗头不吹干,要么开着窗睡觉。”他往药柜里看了看,“白附子和全蝎得再备点,说不定下午还得来病人。”

林薇把牵正膏的罐子盖好:“我等下再熬点,去年熬的快用完了。对了,刚才忘说让她别用左边嚼东西,免得咬到腮帮子。”

“明天来了再叮嘱,”陈砚之翻看着医案,“这病来得猛,但只要对症,好得也快,咱们按规矩治,错不了。”

窗外的风还在刮,葆仁堂里却暖融融的,药香混着药膏的气味,把大寒的冷意都挡在了门外。林薇继续捆着天麻,陈砚之则在医案上写下“面瘫(风寒袭络)”,字迹工整,就像他们对待每一个病人的态度——认真,踏实,带着股让人安心的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