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鬼竹马烂青梅 > 第216章 商定恒温菌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下了一夜的雨,终于在清晨时分停歇,浅浅的阳光透过民宿的木制玻璃窗,洒在蓝草的脸上,她揉着太阳穴,嘴里嘟囔着:“再也不喝这么多了,这头痛的真要命!”

隔壁房间的赵全也晕晕乎乎地起身,打着哈欠。他脑中闪过昨日的豪言壮语:建恒温菌棚,蕴养紫云芝。紫云芝?那可是灵芝中的珍品,稀缺得很,市场上千金难求。

赵全嘴角扬起,哼起了“啷里个啷”。石湾村和省农业厅有合作,又和大型药业公司建了药材加工厂,种这玩意儿,简直是天赐良机:村子提供土地和劳力,公司包销产品,农业厅给技术支持,加上自己的经验,妥妥的双赢啊!

正想着,“咚咚”的敲门声响起,是老书记那熟悉的声音:“全子,起床了么?蓝草他们等在大堂,一起去吃早餐,顺便说说恒温菌棚的事。这马上快过年了,早点搞定好安心!”

赵全应声开门,只见老书记一身旧棉袄,脸上写满急迫。“是这理,等会和大家说下建设问题和所需仪器!越早动手越好呀!”

赵全附和着,心里盘算:建菌棚可不是小事,得把技术、资金、人力都捋清楚。两人匆匆下楼,大堂里已聚了七八人,蓝草正灌着醒酒茶,菌类专家李工揉着惺忪的睡眼,还有几位游客,个个脸上挂着宿醉的疲惫。

空气中弥漫着豆浆和油条的香气,但没人急着动筷,老书记一挥手:“都坐下,边吃边聊正事。今天主题就一个:恒温菌棚咋建?全子,你起头!”

众人围坐,蓝草先开口,语气半是抱怨半是好奇:“赵伯,你这恒温菌棚听着高大上,可别像你灵城那个做派!先说清楚,建这东西要多少钱?咱们账上可紧巴。”她夹起一根油条,咬得咔哧响,引得众人哄笑。

赵全清了清嗓子,展开一张皱巴巴的草图,这是他清醒后连夜画的菌棚设计图。

“大伙儿放心,这次不一样!我也是石湾村的人了。紫云芝是金疙瘩,市价每公斤上万元。建恒温菌棚,核心是控制温度和湿度,模仿它的自然生长环境。”

众人咋舌:“你说每公斤多少钱?”

“上万,上万元,没听错!各位!但是…”他指着图解释,“问题嘛,第一是选址:咱得选茶园东头那块背风坡地,日照足,还靠近药材基地,运输方便。第二是仪器:必须买恒温控制器、湿度传感器、紫外线灭菌灯,还得有备用发电机,以防停电。李工,你是专家,估个价?”

李工推了推眼镜,苦哈哈地说道:“我就是想念农家乐的饭菜了,来这小住两三天,还被你们抓个俘!”

蓝草呵呵笑道:“李工,等事情办妥,中午请你吃荷叶叫花鸡!”

李工掏出自家备的笔记本,一页页地查资料:“蓝草,你答应我的叫化鸡哦!仪器这块嘛,国产的一套下来约10万元,进口的更贵但耐用。恒温得保持在22-25°c,湿度80%,紫云芝才长得好。不过,风险不小,万一控温失灵,整棚菌种全毁。我建议分阶段买仪器,先国产试用。”

他顿了顿,补充道,“技术上,咱可以借鉴省农业厅的合作项目,他们去年在邻县搞过类似菌棚,数据表明:半年就能回本!”

老书记敲了敲桌子,插话道:“钱不是问题!我们今天就搞三十万入财,农业厅应该有点补贴,离过年只剩一个多月。咱得速战速决。”

蓝草:“你别光抱怨,说说劳力安排?”蓝草翻个白眼:“行,我组织村民轮班。但得先培训,种菌子不是种地,手一抖就废了。”

赵全接过话茬,多角度展开论述:“建设问题分三层:一是技术层,恒温菌棚不是普通大棚,得用双层隔热材料,墙厚至少15厘米,仪器必须精准;二是经济层,初期投入约20万,含建材和仪器,但紫云芝生长周期短,3个月就能采收,我们要提前搞定药业公司合同,年利润能达50万,各股东分红大增;三是合作层,双赢不是空话——咱提供原料,公司加工成药品销全国,农业厅派李专家指导,降低失败风险。”他越说越兴奋,“想象一下,过年时菌棚投产,家家户户多份收入,安心过大年!”

讨论恒温,村长皱眉问:“赵全,你说得轻巧,岩洞恒温那老板说要几百万,你这二十万能解决?万一菌种出问题咋办?紫云芝咱听都没听过,更别说种了。”

赵全早有准备:“菌种从省农科院引进,他们提供抗病品种。这个李工全权知悉!风险嘛,分两头防:一是仪器备份,买双套传感器;二是保险,药业公司承诺包销,签了保底协议。”他转向李工,“李工,你查下数据,近年来你们辅助成功率多少?”

李工又拿出一本笔记本,手指快速的翻看页面:“去年数据,5%成功!关键在管理:每天监测数据,用电脑远程控制。仪器清单我列好了:恒温控制器2台、湿度计3个、UV灯4盏、发电机1台。电脑一台!总价控制8万内,分两批采购。”

蓝草插嘴:“电脑?咱村的人会用吗?”

赵全笑答:“简单培训就成,你们争取农业厅派李工驻点。第一批三个月我死守!再说,这项目不光赚钱,还提升咱村科技形象——想想,以后游客来参观‘智慧菌棚’,带动旅游!”

老书记总结道:“好,就这么定!分三步走:第一周选址清场,第二周买仪器建材,第三周建棚引种。全子负责总协调,蓝草管劳力,李工和全子搞技术。钱从魏大姐这儿批,明天就动工。”

众人点头,话题转向乐观,众人展望未来。赵全激情澎湃:“等菌棚成了,紫云芝量产,咱石湾村就成特殊药材基地了!合作双赢,省里扶持更多项目。过年时,家家数钞票,昨晚上头痛?值了!”

蓝草终于笑了:“行,听你的。但今天先解决我的头,阿红姐,再来碗豆浆!”

早餐结束,碗盘见底,众人精神焕发。老书记起身拍板:“行动!越早动手,越早安心过年。”

赵全哼着“啷里个啷”,脑中浮现菌棚蓝图——那不仅是钢架与仪器,更是石湾村的特殊未来。

蓝草揉着头,却斗志昂扬:“走,先去量地!”一行人走出大堂,阳光正好,村东头坡地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仿佛在召唤变革。

路上,赵全对李工低语:“李工呀,恒温菌棚只是起点。紫云芝成功后,咱能扩种其他稀缺药材,形成产业链。合作双赢,药业公司得原料,咱得技术升级!”

“农业厅的数据说,如果真能成功,这能拉动就业30%。”

赵全点头:“对,可持续发展!仪器今晚就下单。”

老书记听着,满脸欣慰:“过年时,咱摆庆功宴,不醉不归!”

众人哄笑,蓝草嚷道:“别!再醉我头真要炸了。不过,今年的流水席应该多搞几天,最好全村人一起过大年!”

“这主意好!”

“我赞成!”

笑声中,石湾村的又一个新篇章悄然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