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大雍诡案录:法医官 > 第239章 发簪来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公主府的议事厅内,鎏金发簪被小心置于铺着显灵液绸布的白瓷盘上,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将簪头的晶石照得愈发透亮。林越、苏清鸢与刚赶回来的赵峥围坐案前,案上还摊着从王婆子住处搜出的账本、黑鸦商会走私记录,以及司天监送来的 “西域工艺图鉴”。

“之前只知发簪嵌了镇煞镜残片,却没细查发簪本身的来历。” 苏清鸢用银筷轻轻转动发簪,指尖指向簪杆与簪头的衔接处 —— 那里有一道极细的鎏金纹路,纹路中嵌着半颗米粒大小的青金石,“这是大雍宗人府特有的‘缠金嵌宝’工艺,西域工匠不会用这种手法,反而与三十年前宗人府库房珍藏的‘凤形佩饰’工艺一致。”

赵峥凑过来细看,突然道:“我去年查宗人府旧档时,见过类似的工艺记载 —— 宗人府管理皇室珍宝,凡入库的金器,都会在衔接处嵌青金石做标记,一来防仿造,二来便于溯源。你们看这青金石的切面,是宗人府专属的‘斜切法’,市面上绝无仅有。”

林越立刻取来灵煞探测仪,贴近发簪的青金石 —— 仪器瞬间泛起淡蓝色光晕,与之前在宗人府衙署检测到的 “皇室灵煞” 波动完全吻合。“还有更关键的。” 他用细针轻轻挑开发簪内侧的鎏金层,露出一小块青铜胎,胎上刻着一行模糊的篆字,经显灵液擦拭后,清晰显现出 “宗人府?承平二十五年” 的字样,“承平二十五年,正是镇煞镜失窃后两年,宗人府曾大规模清点皇室珍宝,这发簪很可能是当时入库的‘待辨珍宝’。”

“待辨珍宝?” 陈九疑惑地挠头,“既然是宗人府的东西,怎么会流到黑鸦商会手里,还被嵌了镇煞镜残片?”

苏清鸢翻开黑鸦商会的走私记录,指着 “三月初五,西域商队交鎏金簪一支” 的条目:“王婆子账本记着‘三月初十收簪’,中间隔了五天,正好是从京城到西域商队中转站的路程 —— 这说明发簪不是从西域走私进来,而是先从宗人府流出,经黑鸦商会转手,再伪造成‘西域贡品’送回京城,李嵩这是故意混淆来源,怕我们查到宗人府。”

事不宜迟,林越立刻带着发簪、铭文拓片与灵煞检测记录,前往宗人府。宗人府丞魏谦听闻是查皇室珍宝来源,起初态度谨慎,直到看到发簪上的 “宗人府?承平二十五年” 铭文,脸色骤变,立刻让人取来 “承平二十五年库房入库册”。

册页泛黄的纸面上,果然有一条记录:“鎏金凤凰簪一支,工艺待辨,暂存西库房丙区,编号柒叁肆”。魏谦指着 “柒叁肆” 的编号,声音发颤:“西库房丙区存的都是‘无主珍宝’,三十年前镇煞镜失窃后,这里的守卫就加强了,怎么会有东西流出去?”

林越跟着魏谦前往西库房,库房外的石阶上,灵煞探测仪突然泛起淡青微光 —— 与发簪上的皇室灵煞呼应。走进库房,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尘埃味,丙区的货架上整齐码着木箱,每个木箱外都贴着编号标签,其中一个标着 “柒叁肆” 的木箱,锁芯有明显的撬动痕迹,箱内空空如也,只留下一缕极淡的鎏金粉末,与发簪的鎏金层材质一致。

“锁是三个月前被撬的!” 宗人府库房管事蹲下身,检查锁芯的划痕,“这种‘九转锁’只有宗人府的人有钥匙,外人根本撬不开,除非…… 除非是内部人作案!”

苏清鸢用映忆镜残片贴近木箱内壁 —— 残片泛出淡青微光,与黑鸦商会成员身上的煞气残留一致,“撬锁的人带着聚阴砂煞气,和之前查获的黑袍人煞气同源,说明是李嵩的内应,而且是宗人府的人,熟悉库房布局和锁具。”

魏谦脸色铁青,立刻让人调来三个月前的库房值守记录:“三月初十前后,值守西库房的是侍卫刘安和库吏孙成,刘安上个月突然以‘家母病重’为由辞职,至今下落不明;孙成还在府里,现在负责东库房的值守。”

“三月初十!正好是王婆子收到发簪的日子!” 林越立刻道,“刘安有重大嫌疑,孙成也脱不了干系,必须立刻找到刘安,审出他和李嵩的关联!”

魏谦不敢怠慢,立刻调派宗人府侍卫追查刘安的下落,同时将孙成暂时关押审讯。林越站在空荡荡的 “柒叁肆” 木箱前,心中清楚:发簪来源指向宗人府库房,不仅证实了李嵩有内应,更说明他的阴谋早与宗人府内部勾结,从库房盗出鎏金簪,嵌上镇煞镜残片,再通过黑鸦商会送回公主府,每一步都经过精心策划。

离开宗人府时,夕阳已西斜,林越握着发簪,对苏清鸢道:“宗人府的内奸是关键,找到刘安,就能知道李嵩是怎么拿到库房钥匙、怎么计划盗镇煞镜的。另外,必须加强宗人府和太庙的守卫,防止内奸再传递消息。”

苏清鸢点头,映忆镜残片贴在发簪上,仍泛着与库房灵煞呼应的微光:“内奸很可能知道太庙钥匙的下落,甚至参与了李嵩五月初七的计划。我们得赶在刘安被灭口前找到他,这是破解李嵩阴谋的关键一环。”

暮色渐浓,京城的街道上行人渐少,林越带着发簪与库房调查记录,快步赶回总署 —— 发簪来源的查明,不仅填补了 “李嵩寻镜” 的关键空白,更揪出了宗人府内奸的线索,让五月初七的太庙对决,多了一份 “揪出内奸、釜底抽薪” 的胜算。第一卷的终局之战,也随着这一线索的揭开,愈发清晰地聚焦在 “太庙设伏、捉拿李嵩与内奸” 的核心目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