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剑狱符途 > 第76章 (上)泥河湾里寻石核,科考队争发掘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6章 (上)泥河湾里寻石核,科考队争发掘权

河北阳原的深冬,泥河湾遗址的黄土坡被白雪覆盖,寒风掠过“小长梁遗址区”,卷起细碎的雪粒,掠过地下沉睡百万年的旧石器痕迹。林晚站在一处标为“第3发掘点”的雪坡旁,聚灵玉佩贴在掌心,传来一阵前所未有的原始灵气——没有陶器的烟火气,没有骨器的温润感,只有石头被反复敲打后的粗粝感,像是早期人类握在手中的石器,在黄土下封存了百万年仍带着力量。

“根据东胡林骨珠的‘泥河有石’线索和泥河湾最新勘探数据,第3发掘点的‘石制品富集层’下,藏着‘泥河湾石核’。”顾倾城展开一张泛黄的《泥河湾旧石器遗址分布图》,指尖在石制品富集层的标注处点了点,“这枚石核是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典型工具,长约15厘米,是早期人类用‘锤击法’打造石器的‘原料母体’,表面还留着清晰的打击痕迹,能还原出百万年前人类制作工具的过程。1978年首次发掘小长梁时,曾在附近发现过石核残片,但石制品富集层被‘冻土层’保护——冬季冻土坚硬如铁,强行挖掘会破坏石核的打击痕迹,且遗址区还有另一支‘民间科考队’想来抢发掘权,他们没有正规资质,却声称‘先发现先发掘’,已经在遗址外围搭了帐篷。”

泥河湾考古队的郑教授,穿着厚重的羽绒服,手里拿着一块石核残片,脸色凝重:“这支民间科考队的首领叫‘石老’,以前是地质爱好者,懂点石器辨别知识,却不按考古规范来。昨天他们还在第3发掘点旁挖了个浅坑,差点挖到石制品富集层,幸好我们及时制止,不然石核的痕迹就被破坏了。他们说自己‘研究旧石器十年了’,非要参与发掘,甚至威胁说要是不让他们来,就到处说我们‘垄断考古资源’。”

郑教授指着远处的蓝色帐篷:“那就是他们的营地,里面还放着简易的挖掘工具,没有任何文物保护设备。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他们根本不懂旧石器保护,只想挖到石核后‘出名’,根本不管会不会破坏遗址。”

林晚蹲下身,指尖戳了戳雪下的冻土,聚灵玉佩突然发烫,左眼泛起淡红光晕。她清晰感应到地下2米处,石核的灵气像一块沉稳的石头,被冻土层牢牢裹住,而民间科考队的人正拿着洛阳铲在帐篷旁探测,甚至在雪地里画了“他们的发掘区”,想抢先动手。

“不能让他们破坏遗址!”林晚站起身,拍掉手上的雪,“顾倾城,你和郑教授去跟石老谈判,用《文物保护法》和旧石器发掘规范跟他们讲,没有资质不能发掘;我带着队员用‘恒温解冻设备’慢慢融化冻土,先找到石核的准确位置,避免他们抢挖;安保人员在发掘点外围设警戒线,不让他们靠近。”

顾倾城立刻和郑教授往帐篷走去,林晚则让队员们拿出恒温解冻设备——设备能将冻土温度缓慢升到0c左右,既不会让冻土突然融化导致坍塌,又能软化土层。队员们在发掘点周围插好设备,冻土表面的雪慢慢融化,露出下面的黄土层。

没过多久,帐篷里传来争吵声——石老不愿意放弃,说自己“找石核找了三年”,非要参与。林晚赶紧走过去,手里拿着石核残片:“石老,我们不是不让你研究,而是旧石器发掘需要专业保护。你看这石核残片的打击痕迹,稍微一碰就可能掉渣,没有专业设备,挖出来就毁了,到时候谁都研究不了。”

石老看着残片上的痕迹,沉默了片刻,突然叹了口气:“我就是太想找到完整石核了,没考虑保护。行,我听你们的,我们撤走,以后就在旁边看着,不捣乱。”

解决了民间科考队的问题,发掘进度快了不少。当天傍晚,当恒温解冻设备将冻土软化后,队员们用竹制小铲轻轻挖掘,终于在石制品富集层中找到了那枚泥河湾石核——表面的打击痕迹清晰可见,像一道道古老的刻痕,记录着百万年前人类的双手曾如何敲打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