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饮食方面,食堂的厨师们更是下足了功夫。他们提前从国内运来的万倍生活物资中,挑选出新鲜的蔬菜、肉类,准备了丰富的接风宴 —— 既有红烧肉、糖醋鱼等经典家常菜,也有沙葱炒蛋、沙棘炖鸡等具有沙漠特色的菜品。“支援团队刚到,肯定想吃点家乡味,咱们特意多做了几道菜,让他们尝尝家里的味道。” 厨师长老陈一边翻炒着红烧肉,一边笑着说,食堂里弥漫着浓郁的饭菜香,让人垂涎欲滴。

在基地的中心广场,队员们还挂起了欢迎横幅 ——“热烈欢迎同胞支援团队莅临赤漠基地!”“同心协力,共筑赤漠辉煌!” 横幅下方摆放着用沙棘枝编织的花篮,花篮里插着用红色布料制作的五角星,格外醒目。甚至还有队员自发组织了小型欢迎仪式,准备在支援团队抵达时演奏手风琴,唱《我和我的祖国》,让同胞们一到基地就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当支援团队的队员们走下越野车,看到广场上的欢迎横幅、闻到食堂飘来的饭菜香时,不少人眼眶瞬间湿润。支援团队队长陈峰,一位有着 20 年矿产勘探经验的专家,紧紧握住林舟的手,声音哽咽地说:“没想到在这么偏远的沙漠里,还能感受到这么浓的家乡情,看到你们把基地建设得这么好,我们对接下来的工作更有信心了!”

迎接仪式结束后,林舟立刻组织召开了 “团队协作规划会议”,基地核心成员与支援团队的骨干全部参加。会议桌上,摆放着基地未来三个月的发展规划图,以及支援团队带来的技术资料,双方围绕 “资源勘探、技术升级、生态保护” 三个核心任务,展开了深入讨论。

在资源勘探方面,双方决定组建 “联合勘探队”—— 由基地的地质工程师老张与支援团队的矿产勘探专家陈峰共同担任队长,队员包括 6 名基地队员和 4 名支援团队成员。联合勘探队的首要任务,是对之前发现的黑石峡谷铁矿脉进行详细勘查,确定矿脉的准确储量、开采难度与运输路线;同时,还要对赤漠西北方向的盐滩洼地进行勘探,寻找可能存在的钾盐矿。“我们带来的智能勘探设备,能与基地现有的设备形成互补,比如便携式光谱仪能快速检测矿物成分,地下资源探测雷达能探明矿脉分布,两者结合能大幅提升勘探效率。” 陈峰指着规划图上的勘探区域,向大家介绍道。

技术升级方面,支援团队的农业技术专家李娟,将与基地的植物学家李娜合作,共同推进种植区的技术优化。“我们带来的 300 吨改良土壤,含有特殊的微生物菌群,能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咱们可以先在种植区划出 10 亩试验田,种植经过基因改良的沙棘品种,观察其生长情况。” 李娟拿出沙棘品种的基因图谱,“这种沙棘的耐旱性比现有品种提升 30%,结果期缩短 2 个月,要是试种成功,就能在整个种植区推广。”

设备维修专家王强则负责基地现有设备的维护与升级。他带来了 10 套设备维修工具和 20 种常用零部件,计划用一周时间对基地的冶炼设备、灌溉系统、通信设备进行全面检修,同时培训基地的技术员,让他们掌握更专业的设备维护技巧。“咱们基地的设备长期在沙漠环境中运行,损耗比普通环境大,定期检修很重要。以后咱们可以建立‘设备维护台账’,记录每台设备的运行时间、故障情况、维修记录,确保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王强一边查看冶炼区的炼铁炉,一边对基地技术员小王说。

生态保护方面,双方达成共识,要在资源开发的同时,加强对赤漠生态环境的保护。计划在基地周边再种植 200 亩生态防护林,选用支援团队带来的耐旱树种;同时,对采矿区的废水、废渣进行集中处理,废水经净化后用于灌溉,废渣则用于铺设基地的道路,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赤漠的生态环境很脆弱,咱们不能只注重资源开发,还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色的沙漠。” 林舟在会议上强调,这句话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

会议结束后,双方成员按照分工,立刻投入到工作中。联合勘探队当天就带着设备出发前往黑石峡谷;农业技术团队在种植区划定试验田,开始改良土壤的铺设;设备维修团队则直奔冶炼区,对炼铁炉进行检修。整个基地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基地队员与支援团队成员相互配合、相互学习,默契程度仿佛已经合作了多年。

夕阳下,林舟站在了望塔上,看着联合勘探队远去的身影,听着冶炼区传来的设备检修声,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随着万倍物资的到位和支援团队的加入,赤漠基地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 铁矿开采将实现规模化,种植区将迎来高产,生态环境将不断改善,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所有同胞的共同努力。

“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 林舟轻声说道,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在这片广袤的沙漠中,来自祖国各地的同胞们正携手并肩,用智慧和汗水,共同书写着赤漠战略的新篇章,也为国家的资源安全和生态发展,筑起一道坚实的屏障。

夜幕降临,基地的灯光与远处勘探队的头灯交相辉映,形成一片温暖的光海。物资存储区的万倍物资安静地躺在货架上,等待着被投入使用;基地的队员们与支援团队的同胞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各自的经历,讨论着未来的计划,欢声笑语在沙漠的夜空中回荡,传递着团结的力量与希望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