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大夏刑侦启示录 > 第507章 完美法医13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线索的丝线,开始缠绕向同一个方向——那个十五年前的纺织厂女工案。

“刘雄,和这个‘沉默的纺锤’,还有那个‘学生’,会不会有联系?”林薇推测。

“找到刘雄,一切或许能清楚些。”老李站起身,“我亲自带人去请这位老所长回来‘聊聊’。”

陈默没有同去,他留在办公室,再次翻开了那份泛黄的“纺织厂女工自杀疑案”卷宗。他仔细看着现场照片,那个年轻的、生命已然消逝的女工,那个模糊的绳结,还有卷宗里沈兵那份字迹尚且稚嫩、却充满坚持的异议尸检报告。

他能想象当年那个年轻的沈兵,面对阻力时的愤怒与无力。那份无力感,是否就是日后扭曲的种子?而那个绳结,从十五年前的疑案,到沈兵手中的“完美工具”,再到如今这个“学生”手中更加繁复的“标志”,它承载的,究竟是什么?

几个小时后,老李阴沉着脸回来了。

“刘雄死了。”

陈默抬起头。

“就在昨天晚上。”老李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家里。初步勘查,又是……上吊自杀。”

又一个“自杀”!

“现场呢?”陈默猛地站起身。

“和之前一样,干净,太他妈干净了!”老李一拳砸在桌子上,“门窗完好,没有闯入痕迹,发现了一封打印的遗书,说自己当年在纺织厂女工案中收了黑钱,昧着良心办了案,多年来良心不安,如今以死谢罪。”

“绳结?”陈默追问。

老李看着他,缓缓点头:“和照片上那个,一模一样。繁复,完美。”

行动了!那个“学生”不仅仅是在展示,他已经开始行动了!他选择了沈兵名单上的人,用了沈兵的“工具”,却打上了他自己的印记!

刘雄的死,证实了他们的推测方向是正确的,但也让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这个“学生”不仅继承了沈兵的知识,更继承了他的偏执和杀戮欲望,而且,他的行动更加迅速、更加直接!

“刘雄的社会关系!他最近接触过什么人?有没有异常?”陈默急问。

“正在查!他独居,儿子在国外。邻居反映,最近一周好像有个自称是‘民政局随访工作人员’的年轻人去过他家几次,说是关心退休老干部生活。身高体型符合之前Atm存款人的画像,偏瘦,178左右。”

“画像!立刻模拟画像,全城排查!”老李吼道。

陈默却走到白板前,在上面写下了“纺织厂女工案”、“沈兵”、“刘雄”、“学生(?)”、“沉默的纺锤”。他画着连线,目光最终落在“沉默的纺锤”这个名字上。

纺锤……纺织厂女工……这个账号的关注者,是那个“学生”。那么,“沉默的纺锤”本人,是谁?会不会就是那个女工的……亲人?

“查那个纺织厂女工的家属!”陈默转向林薇,“她有没有兄弟姐妹?子女?”

林薇立刻在户籍系统和社会关系网中搜索。十五年前,那个叫“苏晓雯”的女工,未婚,父母早已过世,只有一个年幼的弟弟,当时由远房亲戚抚养。弟弟的名字是……苏杰。

“苏杰……”陈默念着这个名字,一种直觉越来越强烈,“查他!现在的住址、工作、一切信息!”

资料很快调出。苏杰,二十九岁,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学的是……电工。曾在本市几家工厂、物业公司做过维修电工,工作记录断断续续,性格描述:内向,不善交际。最重要的是,一年前,他辞去了最后一份工作,目前处于无业状态。

电工!对电路、监控系统熟悉!

无业,有充足时间!

年龄、体型与“学生”画像吻合!

而且,他是当年那个悬案死者的亲弟弟!

所有的线索,在这一刻,仿佛雷霆般汇拢!

苏杰,有充分的动机对当年办案不力的刘雄进行报复。他完全有可能在某个契机下(比如通过网络关注相关话题),接触到了同样对旧案不满、且拥有专业知识的沈兵,或者至少,接触到了沈兵散布在网络上的那些“知识”。他成为了沈兵的“学生”,或者至少是理念的认同者。在沈兵落网后,他决定用自己的方式,继续这场“清理”,并且,用更加张扬的绳结,宣告自己的存在。

“苏杰……他现在在哪里?”老李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沙哑。

“登记住址是他多年前租的一个旧小区,早就搬走了。手机号停机。”张辰汇报。

“找!挖地三尺也要把他找出来!他是我们目前最明确的嫌疑人!”老李下令。

通缉令迅速签发,对苏杰的全面搜捕展开。

陈默看着白板上苏杰的名字,旁边连着“沉默的纺锤”、“学生”、“绳结”。动机明确,线索清晰。一切都指向他。

但他心里,总有一丝若有若无的不安。

这一切,是否太过顺理成章了?

沈兵落网,苏杰出现,继承“事业”,目标明确,手法类似但更具标志性……

这像是一个精心编排的剧本。

而他们,是否正沿着剧本设定的路线在前进?

那个真正的、隐藏在更深处的影子,会不会还在冷笑地看着他们?

他拿起内线电话,再次接通证物室。

“我想再看一下从沈兵那里搜出的,所有关于绳结的实物和照片资料。特别是……那些看起来像是练习品的绳结。”

他需要确认,苏杰打出的绳结,与沈兵留下的所有样本之间,是否真的只有“风格差异”,还是存在着某种他尚未察觉的、更本质的不同。

追逐已经开始,但在抓住苏杰之前,他必须弄清楚,他们追的,到底是谁的影子。

通缉令像一张无形的网撒向城市的每个角落。苏杰的名字和模拟画像在内部系统、交通枢纽、重点区域监控中被反复比对。他曾经工作过的单位、可能的社交圈、甚至他姐姐苏晓雯那座早已荒草丛生的旧坟,都安排了人手蹲守。

压力巨大,时间分秒流逝。每个人都清楚,一个掌握了沈兵技术的偏执者,其危害性有多大,多停留一秒,就可能多一分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