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大夏刑侦启示录 > 第508章 完美法医14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陈默却再次走进了证物室。沈兵的那些“纪念品”被重新摊开在灯光下。他戴着手套,小心翼翼地拿起那些被封存的绳结样本——有来自赵明远案的,王斌案的,还有几个显然是沈兵平时练习用的,大小不一,复杂程度也不同。

他让技术队用高精度扫描仪,将这些绳结的每一个角度、每一个缠绕的细节都数字化,在电脑屏幕上构建出三维模型。然后,他将苏杰留在废弃工厂椅子上的那个绳结印痕(通过特殊光影技术提取的立体轮廓),以及刘雄“自杀”现场拍摄到的绳结照片(虽然角度有限),也进行了同样的处理。

他把自己关在小会议室里,对着屏幕上旋转的、线条错综复杂的绳结模型,一看就是几个小时。

林薇给他送过几次饭,都原封不动地放在旁边。老李来看过他几次,欲言又止,最终只是拍拍他的肩膀。他们都理解陈默的执着,但也担心他钻入牛角尖。苏杰的嫌疑太大了,动机、能力、行为逻辑几乎完美契合,现在最关键的是抓住他,阻止他继续作案。

但陈默盯着那些数字化的线条,眉头越皱越紧。

是相似。无论是基本的力学结构,还是对对称性的追求,都一脉相承。沈兵的绳结,像冰冷的数学公式,精准,高效,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而苏杰的绳结,在继承了这种精准的同时,确实多了一些……“装饰性”的缠绕,使得整体看起来更繁复,更具视觉冲击力。

这符合“学生”为了彰显自身存在而做出的改变。

然而,在反复比对那些最基础、最核心的“发力点”和“承重结构”的编织习惯时,陈默察觉到一丝极其微妙的、几乎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差异。

沈兵的绳结,在那些关键节点,绳索的绞合方式有一种向内“收敛”的趋势,仿佛所有的力量都被牢牢锁死在结构内部,稳定而隐蔽。这是一种极度自信和内敛的风格。

而苏杰的绳结(根据刘雄现场照片和椅子印痕重建),在同样的关键节点,却隐隐有一种向外“张扬”的力道,虽然同样稳固,但细微的纤维走向显示,打结者在最后收紧的瞬间,手腕有一个极其轻微的、向外“旋”的动作。这个动作并非必要,甚至可能略微增加绳索的磨损,但它留下了一种独特的“笔触”。

就像两个书法家写同一个字,骨架相同,但起笔收笔的韵味,截然不同。

这种差异太细微了,细微到连虞倩这样的专家在初步比对时,都将其归为“个人风格”范畴。

但陈默的直觉在尖叫:这不只是风格!这是习惯!是深植于肌肉记忆中的、几乎无法伪装的本能!

一个可怕的念头,如同冰水般浇遍全身。

如果……如果苏杰打出的绳结,和沈兵有着这种根源性的、发力习惯上的不同……

那么,那个在沈兵落网后,打出第一个“展示性”绳结,并杀害了刘雄的人,可能根本就不是沈兵的“学生”!

他是另一个人!一个同样精通此道,但师承或许不同,或者根本就是自学成才,形成了自己独特发力习惯的人!

苏杰,很可能只是一个被抛出来的……幌子!一个吸引他们所有火力的靶子!

真正的“新玩家”,还躲在暗处。他了解沈兵,了解苏杰的旧案和动机,他甚至可能引导了苏杰,或者至少是利用了苏杰的存在。他杀了刘雄,模仿(并改良)了沈兵的标志,然后将所有的线索,都巧妙地引向了有充分报复动机的苏杰身上!

“老李!”陈默猛地冲出会议室,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沙哑,“苏杰可能不是我们要找的人!”

办公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老李愣住:“什么?证据呢?”

“绳结!发力习惯不同!”陈默将电脑上的比对图投射到大屏幕上,尽可能清晰地指出那些细微的纤维走向差异,“这不是同一个人的手法!至少,不是直接的师徒传承!杀害刘雄的,是另一个人!”

老李盯着屏幕,眉头拧成了死结。他不是技术专家,他更相信动机和直接证据。但陈默的判断,他不能忽视。

“如果你的推测是对的……”老李的声音沉重起来,“那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我们可能抓错了重点!”陈默语速飞快,“苏杰有动机,他可能确实想报复,他甚至可能接触过沈兵的知识,但他不一定是那个执行者!真正的凶手,躲在苏杰的阴影里,他可能有着我们完全不知道的动机和目标!我们全力追捕苏杰,很可能正中他的下怀!”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林薇问道。

“两条腿走路!”陈默斩钉截铁,“苏杰要继续找,他是关键知情人,甚至可能也是受害者!但同时,立刻重新评估刘雄的社会关系!凶手选择刘雄,不可能仅仅因为十五年前的旧案,刘雄身上一定还有别的、我们没发现的,与这个新凶手相关的联系!还有,那个‘沉默的纺锤’账号,深入调查它的所有网络痕迹,看有没有除了苏杰之外的其他互动对象!”

调查方向瞬间被强行扭转。一部分人继续追缉苏杰,另一部分人则开始对刘雄进行更深入的背景挖掘,并沿着“沉默的纺锤”这条线进行反向追踪。

这种突然的转变在内部引起了一些争议和混乱。有人认为陈默过于依赖直觉,在证据明显指向苏杰的情况下分散精力是冒险的。

但就在第二天下午,一个负责排查刘雄近期通讯记录的技术员有了惊人发现。

在刘雄死亡前一周,他接到过一个没有显示号码的网络电话,通话时间很短。通过运营商后台数据艰难还原,发现这个网络电话的Ip地址,与之前访问沈兵加密文件夹、以及登录“沉默的纺锤”小号的图书馆电脑Ip,高度重合!

也就是说,这个“学生”(或者说,使用这个身份的人),在刘雄死前联系过他!

而几乎同时,网络追踪小组也传来消息。他们通过分析“沉默的纺锤”账号早期极其隐秘的活动轨迹,发现它除了关注那些司法、法医、旧案类博主外,还曾经在一个非常冷门的、探讨“绳艺”(非情色,而是偏向历史和实践技巧)的论坛里潜水和下载过资料。在那个论坛里,他们锁定了一个Id叫“缄默者”的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