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再造大宋:我在靖康玩职场权谋 > 第168章 铡刀落下,御史台喋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8章 铡刀落下,御史台喋血

陈观那张布满皱纹的面庞,先是像被泼了朱砂般涨得通红,转瞬又褪成纸一般的煞白,末了竟泛出一层青灰,变幻之快竟如戏台上演艺的变脸绝技般瞬息数变。他垂在身侧的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朝服的玉带,指节因用力而泛出青白。

他心中如明镜般清楚,自己早已被这位年轻的帝王逼至悬崖峭壁的边缘,退无可退。陛下这一手,是毫不遮掩的阳谋,以国家存亡的大义为利刃,硬生生逼迫他们这些盘踞朝堂多年的“守旧派”俯首屈从。每一个字都像重锤般砸在他的心头,百年士族的根基在眼前摇摇欲坠。

若此刻退让半步,他们家族苦心经营近百年的庞大士族利益集团,那些盘根错节的田产、官爵、门生故吏编织的网络,便要被新政的洪流彻底连根拔起,化为乌有。

不行,绝不能退!这三个字在他胸腔中激荡,几乎要冲破喉咙。这位历经三朝沉浮的元老,骨子里那点被世人称道又被诟病的“文人风骨”,在这一刻彻底挣脱了隐忍的束缚,轰然迸发。他猛地转过身,膝盖重重磕在冰凉的金砖上,发出沉闷的声响,神色悲戚得如临丧仪,颤抖着从怀中取出一卷明黄绸缎,双臂高高举过头顶。

“老臣陈观,冒死弹劾当今陛下!”他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却带着一股破釜沉舟的决绝,在空旷的金殿中回荡。

“陛下,亲小人,远贤臣!重武轻文,穷兵黩武,肆意废弛祖宗传下的礼制法度,专行霸道而弃儒家王道!今又欲兴师动众远征万里之外,将我大宋万千黎民拖入战火之中……老臣泣血叩请陛下,即刻悬崖勒马,收回成命,否则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他伏在地上,额头抵着金砖,声泪俱下,每一个字都带着哭腔。

这是他与整个守旧派最后的挣扎,也是孤注一掷最狠的一击——以死谏之名,行逼宫之实,妄图借助舆论与道义扭转乾坤。

话音刚落,整个御史台的言官们如同接到了暗号一般,齐刷刷跪倒在地,一时间金殿内哭天抢地之声此起彼伏,“陛下三思”“国本为重”的呼喊不绝于耳,仿佛他们真的是手握天下公理的正义化身。

龙椅上的赵桓静静地望着下方一片哭嚎的人群,深邃的眼神中连一丝愤怒的波澜都已褪去,只剩下淡淡的怜悯,以及一丝难以掩饰的……不耐。他指尖轻轻敲击着龙椅的扶手,发出清脆的声响。

“说完了?”他终于开口,声音平淡无波,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瞬间压下了殿内的嘈杂。

不等陈观从地上抬起头回应,他缓缓抬起右手,轻轻拍了拍手,两声脆响在金殿中格外清晰。

殿外立刻传来整齐划一的甲胄碰撞声,铿锵有力,如雷鸣般由远及近,紧接着,身着玄铁铠甲的禁军士兵便如潮水般涌了进来,迅速在殿中列成两队,肃杀之气瞬间弥漫开来。

“将密侦司近日搜集的,关于陈大人私下联络江南被罢黜的旧官,暗中结党意图阻挠新政推行,甚至……秘密图谋联络龙德宫(徽宗软禁处)的罪证,一字一句念与诸位大人听听。”赵桓的目光扫过下方惊愕的官员,语气依旧平静。

一名身着黑色劲装的密探统领从禁军队伍中出列,单膝跪地行了一礼后,站起身展开手中一卷长长的卷宗,以毫无感情起伏的冰冷语调,开始一字一顿地宣读起来。

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处密会,与何人交谈,所言何事……时间精确到时辰,地点具体到房室,谈话内容更是记录得一字不落,桩桩件件都有证人佐证,铁证如山,容不得半分辩驳!

陈观的身体随着每一句罪证的宣读,愈发剧烈地颤抖起来,如筛糠一般,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得一干二净。他方才那番声泪俱下的“为国直谏”,在这些铁证面前,瞬间变成了一场漏洞百出、阴险自私的政治阴谋,显得无比可笑。

“陛下……你……你这是血口喷人!是诬陷!”他挣扎着抬起头,声音嘶哑地嘶吼道,可那声音却虚得如同漏气的风箱,充满了绝望与恐慌。

“拖下去。”赵桓甚至懒得再看他一眼,挥了挥手,语气中带着一丝厌倦。“凡是今日跟着他一同在金殿哭谏的,一并拿下,全部交予密侦司严加彻查!朕倒要看看,是我大宋朝堂里的蛀虫多,还是朕斩除蛀虫的铡刀不够快!”

禁军士兵得令后,如狼似虎般扑了上去,将哭喊挣扎的陈观及一众言官拖拽起来。一时间,金殿内哭喊声、咒骂声、铠甲摩擦声交织在一起,乱成一片。御史台——这个曾被视为大宋言官最高殿堂、执掌舆论风向的地方,在此刻彻底喋血当场。

殷红的鲜血顺着台阶蜿蜒而下,一点点溅红了金殿冰冷的汉白玉阶,那刺目的颜色让殿内残存的官员们无不心惊肉跳。

余下的官员们个个噤若寒蝉,低垂着头,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生怕自己成为下一个目标。他们终于彻底明白,这位年轻的皇帝自始至终都不是在与他们商议,更不是在征求意见——他是在下命令,一道不容置喙、必须绝对服从的命令。

余下官员个个噤若寒蝉,连大气都不敢喘。他们终于明白,这位年轻的皇帝并非在与他们商议——他是在下命令,不容置喙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