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没想到,鲁素珍听完,只是愣了一下,随即就笑了,拉过还在兴奋状态的珞珞搂在怀里:“买就买了,咱珞珞看上的,准没错!”

萧山也点点头,“买了也好,县城里有处房子,以后确实方便。钱要是不够,我这儿还有。”

叶知夏也笑着逗珞珞:“哎呀,我们珞珞这么小就能做大买卖了,真厉害!”

见家里人都没责怪,反而都支持,萧鲁心里最后那点忐忑也没了,只剩下高兴。

而珞珞更是得意,拍着小胸脯道:“珞珞厉害,买房给爹爹娶媳妇儿!”

大家都被她这模样逗得乐不可支,纷纷开始转头催萧鲁娶亲,只把萧鲁催得抱头逃窜。

叶军长和夏医生两人对视了一眼,都对女儿嫁入这样氛围的家庭而高兴,也都惊奇于萧家对珞珞的纵容,但两人都很有默契不去过问和插手。

时间一晃而过,很快叶军长和夏医生就离开了古河村返回了军区,叶知夏也前往自己的岗位报到。

如今她是军区在驻地的文工团的文化教员,驻地离古河村不远,在县城与古河村中间。

驻地给她安排有宿舍,她可以选择住宿舍,可以住珞珞买的县城的房子,也可以回来萧家住。

萧山婚后第二天就去后山开始正常工作了,只是因着新婚,他这些天都回家住。

而这天,萧鲁也正式开始了作为大队拖拉机手的春耕生涯。

崭新的东方红拖拉机停在场院上,红彤彤的车身在一众农具里格外扎眼。

萧鲁穿着崭新的工装,精神抖擞,心里却绷着一根弦,这可是他头一回独立操作,千万不能出岔子。

“爹爹,加油!突突突,跑得快!”珞珞挥舞着小手,学着拖拉机的声音,给爹爹鼓劲。

萧鲁看着闺女粉嘟嘟的小脸,心里的紧张消散大半,嘿嘿一笑,“等着。爹爹开着铁牛去犁地,回来再陪珞珞玩。”

他深吸一口气,按照之前培训的步骤,启动拖拉机,“轰隆隆——”机器发出沉闷而有力的轰鸣,稳稳地开了出去。

第一块要犁的是村东头那片最大的旱地,土质偏硬,往年用牲口犁费时费力。

萧鲁驾驶着拖拉机下地,调整好犁铧深度,开始作业,大铁犁深深嵌入土地,翻起黝黑的泥浪,效率不知比牛马高了多少倍。

地里干活的村民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羡慕地看着。

“瞧瞧人家萧鲁,这大家伙开起来,真带劲!”

“可不是嘛,这得顶多少头牛啊!”

“鲁子这下可真是出息了,成了咱们队的技术员了!”

听着众人的议论,萧鲁心里美滋滋,手下更稳了。

然而,当地犁到快一半时,拖拉机猛地一顿,传来“铿”的一声金属撞击的闷响,随即发动机声音变得沉闷,动力明显不足。

萧鲁心头一紧,但面上丝毫不乱,立刻减小油门,尝试倒车,发现阻力巨大。

他冷静地熄了火,跳下车。

围过来的村民们脸上都带着担忧。

“鲁子,咋回事?”

“是不是碰到深层的石头了?这可麻烦了!”

萧鲁没急着回答,他先是围着拖拉机走了一圈,仔细观察犁铧陷入的角度和深度,又趴下身查看底盘情况。

他眉头微蹙,根据培训时学到的知识和听到老师傅讲过的案例,初步判断不像是普通石头,可能是被什么废弃的金属构件卡死了,而且很可能牵连到了传动部分。

“像是卡着硬家伙了,可能有点麻烦。”萧鲁站起身,抹了把额头的汗,声音依旧平稳,“我试试看能不能用千斤顶把车头顶起来一点,把东西弄出来。”

他转身从工具箱里拿出千斤顶和撬棍,动作麻利地寻找合适的支撑点。

就在他全神贯注准备操作时,珞珞不知何时跑了过来,小脸上满是好奇,一点没有害怕。

她蹲在离爹爹不远的地方,小手指着被卡住的犁铧下方,奶声奶气地说:“爹爹,你看,那里有亮晶晶的眼睛,它在看我们呢!”

亮晶晶的眼睛?萧鲁正用力固定千斤顶,闻言下意识地顺着闺女指的方向瞥了一眼。

泥泞中,似乎真有那么一小块区域,反射着不同于泥土和水渍的微光。

若在平时,他可能不会在意,但此刻珞珞的话像是一点灵光,划过他的脑海。

他改变主意,没有先顶车,而是拿起撬棍,小心翼翼地伸向那亮晶晶的周围,轻轻拨开湿泥。

果然,一个锈迹斑斑、形状不规则、带着断口的铁制零件露了出来,正是它死死卡住了犁铧,并且别住了传动轴的一角。

“找到了,是这玩意儿作怪。”萧鲁精神一振。

明确了问题所在,就好办多了。

他利用杠杆原理,看准角度用力一撬,“哐当”一声那锈死的零件被撬松,脱离了卡扣。

他收起工具,再次上车启动。

“轰——”

这一次,发动机声音恢复了顺畅有力。

他轻松操作,犁铧抬了起来,顺带将那个惹祸的铁疙瘩彻底带出了泥土。

“好!鲁子厉害啊!”

“这么快就找准毛病解决了!”

“我就说鲁子行!县里培训没白去!”

村民们的夸赞这次更加真心实意,带着佩服。他们看得清楚,萧鲁从判断到解决问题,沉着冷静,手法专业,是有真没本事的。

这年头,这样的技术工,可真是让人仰望。

萧鲁笑了笑,没多说什么,只是目光柔和地看了一眼正冲他骄傲地扬起小下巴的珞珞。

他心里清楚,要不是闺女那句“亮晶晶的眼睛”,他可能还得费更多周折。

接下来的春耕,萧鲁更是将他的技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能根据不同的土质调整最佳的犁地深度和速度,省油又高效,还能听发动机声音判断机器状态,将小故障扼杀在摇篮里。

他负责的片区不仅最快完成,翻耕质量也无可挑剔。

公社干部下来检查,看到古河大队这片犁得又深又匀的土地,连连点头,特意把萧鲁叫到面前表扬了一番,说他技术过硬,是农业机械化的好苗子。

只是,萧鲁自己却一直皱着眉头。

他在这几天的实际操作中,发现了犁铧的一些角度问题,很多时候都影响到了耕地的进度。

*****

终于把过渡章节写完,该交代的也交代清楚了,接下来就安心写我们萧鲁同志的奇遇,与我们珞宝的成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