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重生八零:冷面大佬狂宠妻 > 第221章 宽带萌芽期:中关村签光纤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1章 宽带萌芽期:中关村签光纤约

一九九八年深秋,中关村白颐路的梧桐树叶已落了大半,光秃的枝桠在灰蒙蒙的天空下伸展,像一幅褪了色的水墨画。街道两旁,“联想电脑”“方正科技”“四通集团”的招牌鳞次栉比,其间夹杂着无数门脸窄小、堆满各式电脑配件和光盘盒子的小铺子,穿着臃肿冬装的人们在店铺间穿梭,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焦灼而又充满生机的气息。

苏晚月裹紧了一件深灰色的羊绒大衣,站在一栋新盖不久的写字楼前。大楼外立面贴着白色的长条瓷砖,在北方常见的灰霾天里显得有些脏污,门口“海龙电子城”几个鎏金大字倒是崭新。她身后跟着两位年轻的助手,一个抱着厚重的公文包,另一个则提着一台银灰色的、沉甸甸的笔记本电脑,那是晚风集团去年才配给高管的最新款,Ibm的thinkpad,价值不菲。

“苏总,就是这里了,三楼,‘星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年轻的男助理小陈指了指略显昏暗的楼梯口。电梯门口排着长队,发出嘎吱作响的令人不安的声音。

苏晚月点了点头,目光扫过门口竖着的五花八门的广告牌——“装机首选”“光盘刻录”“软件破解”“互联网接入,速度飞升”。她的视线在“互联网接入”那几个字上停留了片刻,心头掠过一丝极淡的荒谬感。

就在昨天,她还在晚风集团明亮宽敞的会议室里,听着下属汇报明年春夏季的服装流行趋势,羊绒、真丝、新型复合面料……而今天,她却要踏足这个充斥着机器嗡鸣、塑料外壳和集成电路味道的陌生世界,为了一个叫做“宽带光纤”的东西,与一群她几乎完全不了解的年轻人谈判。

这一切的起因,是半个月前那场灾难性的“ERp系统崩溃”。

随着晚风集团在全国的扩张,门店超过两百家,供应商遍布东南沿海,原有的手工记账和电话传真联系的方式早已不堪重负。在几位年轻海归员工的极力建议下,集团斥巨资引入了一套德国的ERp(企业资源规划)系统。然而,系统上线当天就几乎瘫痪。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门店数据无法及时同步,导致库存统计严重失真,广州门店铺货过多积压严重,而上海旗舰店却因缺货错失了销售黄金周。更糟糕的是,供应链信息滞后,一批急需的进口染料在海关滞留了整整一周,总部却毫不知情,差点导致一条高端生产线停摆。

那几天,苏晚月看着财务总监捧着几乎乱套的账本脸色发白,看着销售总监对着错误百出的库存报表暴跳如雷,她自己则彻夜未眠,嘴角急得起了一圈燎泡。她引以为傲的商业直觉和前世记忆,在冰冷、精确却又混乱不堪的数据流面前,第一次显得如此无力。

陆行野那晚回家,看到她书房亮到天明的灯,和散落一地的报表,什么也没说,只是第二天清晨,将一张写着“中关村,星火网络,张工”的便签纸压在了她的茶杯底下。便签纸的背面,还有一行他钢笔写就的、力透纸背的小字:“欲通天下,先修‘路’桥。”

“路”和“桥”被他特意加了引号。苏晚月瞬间就明白了。这不是她所熟悉的任何一条布料运输路线,也不是通往某个商场的实体道路。这是信息之路,是数据之桥。

于是,她来了。带着满腹的疑虑和一丝被现实逼到绝境后不得不抓住的、微弱的希望。

“星火网络”占据了三楼东侧的几个房间,门口连个像样的招牌都没有,只贴了一张用记号笔写着公司名的A4纸。推开门,一股热浪混合着机器散热、方便面调料和年轻人身上汗液的味道扑面而来,与楼外清冷的空气形成鲜明对比。

不足六十平米的房间里,密密麻麻地摆满了电脑主机和显示器,粗黑的线缆像藤蔓一样在地上缠绕、爬行,最终汇聚到房间角落几个不断闪烁着绿色、红色指示灯的铁灰色机柜里。机柜发出持续不断的、低沉的嗡鸣,那是服务器散热风扇的声音,构成了这个空间永恒的背景音。

五六个年轻人埋首在显示器后面,有人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屏幕上滚动着密密麻麻、苏晚月完全看不懂的白色字符;有人戴着硕大的耳机,对着麦克风大声喊着:“ping值太高!丢包严重!检查一下路由节点!”;还有人一边啃着冷掉的煎饼,一边盯着屏幕上扭曲跳动的波形图。

没有人注意到他们的到来。直到小陈上前询问,一个穿着褪色蓝色抓绒衣、头发乱蓬蓬像是几天没洗的年轻男子才抬起头,推了推鼻梁上厚厚的眼镜片,茫然地看了他们一眼,然后朝里面喊了一声:“张工!找你的!”

从一堆半人高的书籍和图纸后面,站起一个身影。他看起来不到三十岁,身材瘦高,穿着一件皱巴巴的格子衬衫,外面套着件印有“清华大学”字样的深色羽绒马甲,脸色有些苍白,眼底下有着浓重的青黑色,但一双眼睛却异常明亮,像两块未经雕琢的黑曜石,闪烁着专注而锐利的光。

“你们好,我是张明宇。”他声音有些沙哑,带着明显的疲惫,但语速很快,透着一种技术人士特有的直接。他的目光掠过小陈和助理,最终落在苏晚月身上,微微停顿了一下,似乎有些意外来访者是一位如此年轻、且与这环境格格不入的女性。

“苏晚月,晚风集团。”苏晚月伸出手,言简意赅。

张明宇愣了一下,才慌忙在自己裤子上擦了擦手,轻轻握了一下。“啊,苏总,您好。陆……陆大哥提过您。”他似乎不习惯寒暄,握手后立刻指了指房间里面一个用玻璃隔出来的、稍微安静点的小隔间,“这边请,这边稍微安静点。”

隔间里同样堆满了东西,唯一一张还算干净的桌子上,放着一台打开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是更加复杂的网络拓扑图。张明宇手忙脚乱地想收拾出几把能坐的椅子,结果碰倒了一个空可乐罐,罐子在地上滚出去老远。

苏晚月看着他的窘迫,心头那点因为环境而产生的疏离感反而淡了些。她摆摆手,示意没关系,在一把堆着几本《tcp\/Ip协议详解》的椅子上坐下,开门见山:“张工,我的公司,现在需要一条更稳定、更快速的信息通道。目前的电话线拨号,不够用,远远不够。”

张明宇听到技术问题,眼神立刻变得专注起来,之前的局促也消失了。他拉过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调出几张图纸和参数表,语速飞快地开始解释:“苏总,您遇到的问题,本质是‘信息高速公路’的拥堵和‘路基’不牢。电话线拨号,理论最高速率只有56Kbps,实际应用还要打折扣,而且不稳定,容易受干扰。传输大量数据,比如您ERp系统的实时同步数据,或者高清晰度的设计图纸,就像试图用一根吸管去排干一个游泳池,是不可能的。”

他点开一个模拟动画,屏幕上出现两条路,一条是泥泞狭窄、挤满了牛车和行人的乡间土路(标注:拨号上网),另一条则是宽阔平坦、车辆飞速行驶的高速公路(标注:光纤宽带)。

“而光纤,是利用光在极细的玻璃丝中全反射传输信号。带宽,理论上是无限的!延迟极低,稳定性极高!一根头发丝细的光纤,理论上可以同时传输上亿路电话!” 说到技术,张明宇的眼睛里像有火焰在燃烧,苍白的脸上也泛起一丝红晕,“我们现在正在推进的,就是利用邮电系统正在铺设的主干光缆,通过专门的设备和协议,为企业用户提供独享的、高速稳定的互联网接入服务。这叫……宽带!”

“宽带……”苏晚月轻声重复着这个陌生的词汇,目光紧盯着屏幕上那条象征着“高速公路”的流畅线条。她想起了ERp崩溃时,那些滞留在电话线另一端、迟迟无法同步的库存数字和订单信息,那种鞭长莫及的焦灼感至今记忆犹新。如果……如果信息能像在这条“高速公路”上一样飞速传递……

“它能让我在北京的办公室里,实时看到广州仓库里每一件衣服的尺码和颜色吗?能让我把一张复杂的设计图,在几分钟内传给杭州的代工厂吗?” 她问,声音里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急切。

“能!”张明宇回答得斩钉截铁,他用力地点着屏幕,“不仅仅是看到,甚至可以远程调用数据进行分析!传输设计图?别说几分钟,如果是矢量文件,可能只需要几十秒!这才是信息时代应该有的效率!”

他眼神炽热,身体微微前倾:“苏总,传统的生意,拼的是布料、是款式、是渠道。但未来的竞争,一定是拼信息、拼数据、拼速度!谁能更快地获取市场反馈,谁能更精准地管理供应链,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宽带光纤,就是您赢得未来竞争的‘战略武器’!”

“战略武器”……这四个字,像一把重锤,敲在了苏晚月的心上。她想起了陆行野纸条上的“路”与“桥”。她一直以为自己的战场在商场、在工厂、在谈判桌,却从未想过,未来会有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拟空间,同样决定着企业的生死。

她沉默着,目光再次扫过隔间外那嘈杂而充满活力的“作坊”。这些年轻人,他们眼中没有她熟悉的布料经纬,只有0和1组成的数字世界。他们谈论的不是成本和利润,而是带宽、速率和协议。这是一个她完全陌生的领域,风险巨大,前景未知。

张明宇看出了她的犹豫,他深吸一口气,从一堆文件里翻出一份用简易文件夹装订起来的合同草案,封面上手写着“宽带光纤接入服务协议”。

“苏总,我知道这听起来可能有些……超前。但时代真的在变。”他指着合同上的条款,语气变得异常严肃和认真,“我们可以为晚风集团总部到主要分销中心之间,搭建一条基于光纤的专用网络通道。初期的带宽可以达到2mbps,这已经是目前拨号上网速度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稳定性方面,我们可以签订服务等级协议(SLA),保证99.9%以上的正常运行时间。”

他顿了顿,补充道:“当然,初期的投入成本会比较高,主要是线路铺设费和设备费。但我认为,这对于晚风集团未来的发展,是绝对必要的投资。”

苏晚月接过那份还带着油墨味的合同草案,纸张粗糙,排版简陋,甚至有几个错别字。与晚风集团平时使用的、由专业律师审定的精美合同相比,它显得如此稚嫩和不靠谱。她逐字逐句地看着,目光在“光纤”“独享带宽”“SLA”这些陌生词汇上停留。

风险。她看到了巨大的风险。投入的真金白银,可能换来的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承诺。这个小小的“星火网络”,能承担起如此重要的企业命脉吗?

然而,机遇。她也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果成功,她的商业帝国将插上信息的翅膀,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她可以更快地捕捉时尚风向,更精准地控制库存,更紧密地连接供应链……这或许是晚风集团超越国内同行,甚至在未来与国际品牌一较高下的关键一步。

脑海里两个声音在激烈交锋。一个冷静而谨慎,提醒她不要被花哨的概念迷惑,脚踏实地才是根本。另一个则充满冒险精神,催促她抓住这时代的浪潮,如同她当年果断抓住服装生意的机遇一样。

她的指尖无意识地划过合同上“2mbps”这个数字。2兆……相对于后世动辄百兆千兆的宽带,这微不足道。但在此刻,在这一九九八年的深秋,在中关村这间杂乱拥挤的办公室里,它却代表着一条通往未来的、充满未知与希望的起跑线。

她抬起头,看向张明宇。这个年轻的工程师,眼神清澈而坚定,带着一种属于技术信仰者的执着光芒。她忽然想起了很多年前的自己,在那个逼仄的筒子楼里,踩着缝纫机,怀揣着用碎布头拼凑出一个服装帝国的梦想。那时,也有人用怀疑的目光看着她。

时代在变,工具在变,但敢于抓住机遇、敢于投入未来的魄力,或许从未改变。

房间外,一个年轻人兴奋地大喊:“通了!北京到上海的专线ping值稳定在30ms以下!” 引来一阵小小的欢呼。

这欢呼声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苏晚月心中某种枷锁。她不再犹豫。

“张工,”苏晚月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合同细节,我的法务团队会跟进确认。但是,‘星火网络’与‘晚风集团’的合作……”

她拿起桌上那支最普通的签字笔,笔尖在粗糙的纸面上悬停一瞬,然后,利落地在乙方签名处,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就这么定了。”

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混合着窗外隐约传来的车流声,以及屋内服务器永恒的嗡鸣,仿佛共同奏响了一曲迈向未知时代的序章。

张明宇愣了一下,随即,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里迸发出巨大的惊喜和如释重负。他用力地点了点头,想说些什么,最终只是郑重地说:“苏总,谢谢您的信任!星火绝不会让您失望!”

苏晚月站起身,隔着小小的玻璃窗,望向外面那片嘈杂而又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关村,这里没有她熟悉的布料香气,没有缝纫机的哒哒声,只有机器的热量、代码的流动和年轻人眼中燃烧的梦想。她在这里,签下了一份与服装毫无直接关系的合约,一份关于“光”和“速度”的合约。

她知道,从这一刻起,晚风集团的航向,已经悄然偏转,驶向了一片更加广阔、也更加莫测的数字蓝海。而她,既是掌舵者,也是这片新海域的探索者。

未来已来,只是分布不均。而她,正要亲手去攫取属于她的那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