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他喘着粗气,胸膛剧烈起伏,像一只被激怒的猛虎,眼中闪着冷光,显然被赵高这“荒谬”的建议气得不轻。

“陛下常言,要‘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

他的声音如惊雷般在殿内炸开,“这‘行同伦’便是要天下百姓知礼守法!若军队都可行强盗之事,何以要求百姓?!

此风一开,军纪败坏,地方糜烂,必将酿成大祸!你……你真是昏了头了!竟出此下策!”

每一个字都像铁锤般砸在赵高的心上,震得他耳中嗡嗡作响。

这一顿劈头盖脸的训斥,如同冰水从头顶倾泻而下,让他浑身一激灵,瞬间清醒过来,冷汗涔涔而下,顺着脊背蜿蜒滑入衣内。

他猛地意识到,自己犯了多大的错误。

是了,这不是那个只讲利益、不论手段的现代商业社会。

这是先秦,是刚刚从百家争鸣中走出来、尤其重视“华夷之辨”“礼义廉耻”的时代!

李斯是法家代表,法家虽讲严刑峻法,追求实效,但其终极目标依旧是建立一种高度秩序化、规范化的文明社会,骨子里是看不起“蛮夷”那种弱肉强食的生存方式的。

秦始皇更是以“功过三皇,德兼五帝”自居,追求的是超越前人的文治武功,岂能自降身份,行劫掠之事?

这不仅是政治上的失策,更是对帝国神圣性的玷污!

赵高的脑海中闪过无数念头——他想起自己现代人的思维惯性,只想着如何高效解决问题,却完全忽略了这个时代最看重的“名分”和“礼法”。

那是一道无形的钢印,刻在每一位士大夫、乃至官吏的骨子里。

一阵羞愧与惶恐涌上心头,他连忙深深躬身,几乎将额头触到冰凉的青砖地面,声音带着颤意:

“丞相息怒!丞相息怒!是奴婢愚昧无知,口不择言!奴婢该死!

奴婢只是一时情急,见丞相如此操劳,胡言乱语,妄图分忧,竟说出如此荒唐无稽、有辱国体的蠢话!请丞相重重治罪!”

他心中暗骂自己愚蠢——怎么会提出这种触及华夏文明底线和帝国尊严的建议?

这简直是在李斯的雷区上疯狂蹦迪。

李斯见赵高认错态度诚恳,而且确实像是急昏了头才出的馊主意,心中的怒火稍稍平息了一些,但依旧余怒未消,冷冷地哼了一声:

“哼!以后说话过过脑子!陛下身边,容不得此等荒谬之言!做好你分内之事便是!”

“是是是!奴婢谨记丞相教诲!再不敢胡言乱语!”

赵高连连应声,双手因紧张而微微颤抖,后背早已被冷汗浸透。

他不敢再多待,又告罪了几句,便悻悻然退出了李斯的偏殿。

殿门在身后缓缓合上,隔绝了里面压抑的气息。

殿外的夜风带着初秋的凉意扑面而来,吹得他打了个寒噤,却让他感觉不到丝毫轻松。

月色如水,洒在宫墙之上,映出斑驳的光影,远处偶尔传来更夫的梆声,清脆而孤寂。

赵高回头望了一眼那依旧灯火通明、弥漫着焦虑和忙碌气息的殿宇,心中五味杂陈。

他原本想借此机会拉近与李斯的关系,甚至展示一下自己的“急智”,没想到弄巧成拙。

他低声呢喃:“这个时代……比我想象的,要锋利得多。”

那一刻,他深刻地明白——要在这个帝国生存,不仅要算计利益,更要读懂人心,读懂这个时代的思想与信仰。

巨大的营盘依山势层层铺开,旌旗如海,甲士如林,寒光闪烁的矛戟在晨光中泛着冷辉,将这座圣山围得水泄不通。

空气中弥漫着皮革、油脂与松脂混合的味道,沉重而肃穆。

所有准备工作都已就绪:

从山脚至山顶,提前征发的无数民工昼夜不休,开辟、整饬出一条宽阔的御道。

虽然依旧陡峭,但已可供庞大的仪仗缓缓前行。沿途的险峻之处,皆用粗大的原木钉成护栏,漆成朱红色,与山岩的灰褐色形成鲜明对比。

山道两侧每隔数十步,便有身披黑甲的武士肃立,甲片在晨风中轻轻碰撞,发出细碎的“咔咔”声。

山顶的祭坛早已修筑完毕,三层石台层层叠叠,按照古礼(实则多为李斯等人根据秦代礼仪重新拟定)布置妥当。

祭坛中央,摆放着毛色纯一的牺牲

——牛、羊、豕三牲俱全,周围环绕着玉帛、礼器,青铜香炉中香烟袅袅,飘向天际。

吉日良辰已到。

天未亮,整个泰山便苏醒过来。庄严恢弘的礼乐声自山脚斋宫响起,钟鼓齐鸣,琴瑟和鸣,乐声在山谷间回荡,仿佛在唤醒沉睡的天地。

始皇帝嬴政,于斋宫中沐浴更衣,换上最为隆重繁复的十二章纹衮服

——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种纹饰在晨曦中熠熠生辉。

他头戴垂十二旒的冕冠,珠玉串在额前轻轻晃动,掩去了他的眼神,只留下令人无法逼视的威严。

他神情肃穆,呼吸绵长,仿佛已摒绝了一切尘世杂念,全身心沉浸到这即将与天地沟通的神圣仪式之中。

在文武百官、博士儒生(尽管之前多有龃龉,但此等大典仍需他们装点门面)、以及精选出的仪仗护卫的簇拥下,始皇帝踏上御道,开始攀登。

御道两旁,五步一岗,十步一哨,精锐郎官持戟而立,背对道路,面朝外警戒,神情冷峻如雕塑。山风猎猎,吹动他们的战袍,却吹不动他们的站姿。

攀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仪式。

每一步都仿佛在丈量着凡人与天界的距离。

山风凛冽,带着松脂与泥土的清香,吹动皇帝的冕旒和袍袖,他却步履沉稳,毫不摇晃。

李斯、王贲、蒙毅、赵高等重臣紧随其后,人人神情凝重,不敢有丝毫怠慢。

经过近一个时辰的攀登,终于,抵达泰山极顶!

刹那间,天地豁然开朗。脚下云海翻腾,如波涛汹涌的大海,远处群山如黛,连绵不绝。

初升的旭日从云海间跃出,将万道金光洒向无垠的大地,仿佛整个天下都在脚下臣服。

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磅礴气势扑面而来,令人心潮澎湃,又心生敬畏。

祭坛之上,一切早已准备就绪。太祝(主持祭祀的官员)高声唱诵祷文,声音在空旷的山顶传得很远,仿佛直上云霄

——内容无非是歌颂始皇功德,祈求天神庇佑,国泰民安,江山永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