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大秦,让我魂牵梦绕 > 第26章 政哥就是秀,舔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繁复的礼仪一项项进行:

燔柴——将精选的松柏枝堆成高台,上置三牲与玉帛,火舌舔舐着祭品,烟气滚滚升腾,宛如一条沟通天地的银色长虹。

瘗埋——将另一份祭品埋入祭坛之侧的方坑,以告地只,祈求大地的滋养与庇护。

献爵——始皇帝亲自执爵,将美酒缓缓倾洒于祭台,酒液渗入石缝,仿佛与山川融为一体。

奠玉——洁白无瑕的玉璧被郑重安放在祭坛中央,象征着天地间的契约与承诺。

礼乐声、祷文声、山风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曲庄严而古老的交响。

始皇帝微微仰首,望向那无垠的苍穹,目光中既有对天地的敬畏,也有对万世基业的笃定与渴望。

这一刻,他不再只是帝国的君主,而是人与神之间的使者

——承载着华夏文明的意志,向天地宣告秦的正统与不朽。

到了最核心的环节——告天。

始皇帝缓步登上祭坛的最高处,那里早已设有一张雕镂着云雷纹的玉案,案上香烟缭绕,氤氲成一条细细的白线,直上九霄。

所有随行人员,包括李斯等重臣,皆在坛下按品级跪伏于地,屏息凝神,连呼吸都仿佛变得沉重。

天地间,仿佛只剩下皇帝一人,独立于苍穹之下,山巅之上。

他缓缓伸出双手,从宽大的袍袖之中,取出了那方以和氏璧精心雕琢而成的传国玉玺。

玉质温润,在朝阳的照耀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其上纽交的五龙蜿蜒盘绕,鳞爪分明,宛如随时会腾空而起。

他双手高高举起玉玺,将其郑重地托向苍穹!

动作缓慢而有力,每一寸移动都充满了无与伦比的庄严与神圣。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这八个虫鸟篆字,在阳光与云雾的交织中熠熠生辉,如同被注入了生命。

它们通过这方玉玺,向昊天上帝,向山川神灵,也向匍匐在他脚下的臣民与江山,宣告着他的至高无上与万世一系的决心!

那一刻,他的身影在旭日金光与缭绕云雾的衬托下,显得无比高大,无比孤独,又无比威严。真正是“高处不胜寒”!

他仿佛不再是凡人,而是化身为沟通天地的神只,掌控着亿万生灵的命运。风猎猎吹动他的衣袂,更添一种孤寂而强大的气场。

这不仅仅是权力的顶峰,更是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历史孤独感——他开创了格局,却也独自承受着这格局所带来的全部重量、质疑与挑战。

坛下众人,被这震撼的一幕所慑,纷纷将头埋得更低,心中充满了敬畏与震撼。

山风从四野吹来,带着松脂与泥土的气息,吹动了他们的冠缨,却没有人敢抬头多看一眼。

赵高跪在人群中,偷偷抬眼望去。阳光刺得他眯起双眼,只见那道孤高的身影被金光笼罩,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

他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有对权力的敬畏,

有对眼前这一历史瞬间的震撼,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野心。

封禅大典,在这极具象征意义的高举玉玺的动作中,达到了最高潮。后续的礼仪,似乎都成了余韵。

封禅礼成,始皇帝志得意满,下泰山,回行宫。

大宴群臣,颁诏天下,大赦罪人,以示普天同庆。

钟鼓齐鸣,丝竹悦耳,群臣觥筹交错,歌功颂德之声不绝于耳。

然而,帝国的现实问题并不会因为一场成功的仪式而消失。

南征百越、北伐匈奴的巨大消耗,依旧是悬在丞相李斯头顶的利剑。

他虽然言辞犀利地驳斥了赵高“以战养战”的野蛮提议,但财政的窘迫是实实在在的,压得朝堂上下透不过气来。

几日后的一个下午,始皇帝在行宫书房单独召见赵高。

书房不大,却布置得极为雅致。案几上摊开着一卷未批完的奏章,旁边是一盏燃着檀香的青铜香炉,袅袅青烟盘旋上升。

窗外秋风轻拂,竹叶簌簌作响。书房内只剩下君臣二人,气氛比朝堂上随意许多,但更显凝重。

“赵高,”始皇帝把玩着一支玉笔,目光却并未看他,看似随意地问道,

“前几日你与丞相所言,虽然后来也认了错,但朕细想之下,其中……倒也并非全无道理。”

赵高心中一震,如遭雷击。他立刻警惕起来,不知道皇帝是在试探自己,还是真的认同了那番“胡言”。

他不敢贸然表态,连忙躬身道:“奴婢愚昧,胡言乱语,陛下切莫当真。

丞相教训的是,礼法纲常,乃立国之本。”

始皇帝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紧张:“朕知道你的心思,是想为朕分忧。丞相所言,是从大义名分上讲,自然是对的。

但……凡事也需懂得变通。南征北战,耗费确实巨大,国库艰难,朕亦深知。”

他顿了顿,玉笔轻轻在案上点了一下,目光变得深邃:

“完全放任军队劫掠,确实有损国体,如同蛮夷。但若……若能有个名分呢?

譬如,对南越百族,可称其‘负隅顽抗’,‘冥顽不灵’,故王师‘不得已而取粮于敌’,‘以惩其悖逆’?

对北疆胡虏,可称其‘寇边掠掠’,‘屡犯天威’,故我军‘追亡逐北’,‘获其牲口以充军实’?

如此,既解决了部分军需,又在天下人面前,保全了帝国的脸面,彰显了王师的正义。

你看……此事,若交由你来操办,可能编制得周全些?”

赵高听得心头发热,又暗自凛然。皇帝这是默许了“以战养战”的实质,但又绝不能承认,需要他赵高来编织一套冠冕堂皇的说辞,来粉饰这种行为

——既当又立!这不仅需要极其精妙的语言技巧,更需要对皇帝心意的精准把握。

“陛下圣明!”赵高立刻应道,大脑飞速运转,“此乃两全其美之策!既体恤将士艰辛,缓解朝廷压力,又不失天朝风范!

奴婢必当竭尽所能,拟定文书,晓谕军中及地方,务必使此‘取粮于敌’、‘获实惩逆’之举,合乎法理,顺乎人情,彰显陛下仁德与威严并存!”

“嗯。”始皇帝满意地点点头,玉笔轻轻一搁,“此事要做得隐秘,分寸要拿捏好。具体如何与李斯沟通,你去办。”

“奴婢明白!”赵高心中已然有了腹稿。他知道,这又是一个巩固权力和表现能力的机会

——既能在皇帝面前证明自己的机敏与忠诚,又能借机在朝中编织更紧密的关系网。

书房外,秋风渐起,竹叶的沙沙声像是在为这场隐秘的政治交易伴奏。

赵高退出行宫时,嘴角微微上扬,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