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蔓那番“恰到好处”的补充与专栏文章的暧昧渲染,像一阵暗流,在特定的圈层里悄然涌动着。虽未掀起惊涛骇浪,却也足以让一些不明就里或乐于窥私的人,对沈清澜与周慕深的关系生出诸多遐想。
这股暗流,很快也漫延到了一个更为公开的场合。
一场汇集了国内外生物医药领域顶尖投资者与创业者的高峰论坛上,沈清澜作为“清源”项目的核心人物与成功典范,受邀进行案例分享。她站在台上,依旧是那副冷静自持的模样,条分缕析地阐述着项目从技术突破到商业转化的关键节点。她的逻辑、她的数据、她的视野,无不彰显着其作为科学引领者与商业操盘手的卓越能力。
提问环节,大部分问题都围绕着技术壁垒、市场前景与团队管理展开。沈清澜应对自如,会场气氛严肃而专业。
然而,就在论坛临近尾声时,一位来自海外、以提问大胆直接着称的男性投资人拿到了话筒。他没有询问技术或商业细节,而是带着一丝西方式的、略显冒昧的热情,笑着问道:
“dr. Shen,非常感谢您精彩的分享。您的成就令人惊叹。请原谅我的好奇,我们都知道,您与周慕深先生的合作非常成功,堪称典范。除了专业上的默契,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这种成功的背后,也蕴含着某种……更深层次的、个人情感上的共鸣与相互吸引?这或许是推动你们突破重重困难的‘秘密武器’?”
这个问题,比之前论坛上那个“灵感缪斯”的提问更加直白,几乎等同于在公开场合询问两人的私人关系。会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沈清澜身上,带着各种复杂的情绪——好奇、探究、期待,甚至还有一丝看热闹的玩味。
沈清澜握着话筒的手指几不可察地收紧了一瞬,但她的脸色依旧平静。她正准备开口,用她一贯的、冷静而有力的方式,将话题重新引回专业轨道——
“这位先生。”
一个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声音,突然从台下前排响起,打断了她尚未出口的话,也打断了全场凝滞的气氛。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周慕深不知何时已经站了起来。他今天作为重要嘉宾也在台下就坐,此刻他面色平静,眼神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锐利,直视着那位提问的投资人。
全场的目光,瞬间从沈清澜转移到了周慕深身上。
周慕深没有看沈清澜,他的目光始终锁定着提问者,语气沉稳,却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
“我认为,在这样一个探讨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专业论坛上,将一位杰出科学家的成就,与其个人情感生活进行不必要的关联和揣测,不仅是不合适的,更是对沈清澜博士专业身份与辛勤付出的不尊重。”
他的话语清晰有力,在安静的会场里回荡,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我与沈博士的合作,建立在共同的研究理想、互补的专业能力以及对科学严谨性的共同坚守之上。这是我们能够取得成功唯一且全部的原因。”他微微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仿佛在向所有人宣告,“任何超出这个范围的猜测,都是毫无根据的,也是对科学精神本身的一种亵渎。”
他没有愤怒,没有激动,只是用一种陈述事实的、不容反驳的语气,彻底否定了那个问题的前提,并将提问者的冒犯,上升到了对“科学精神”不尊重的高度。
这番话,既是对沈清澜毫无保留的维护,也是对他们合作关系纯粹性的最有力正名。
那位提问的投资人脸上掠过一丝尴尬,耸了耸肩,没有再说什么。
周慕深这才将目光转向台上的沈清澜,与她交换了一个短暂而平静的眼神,微微颔首,然后从容地坐了回去。
整个过程,不过一两分钟,却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吹散了那层试图蒙上的暧昧薄纱。
沈清澜站在台上,看着周慕深坐下的背影,心中掠过一丝极淡的、难以言喻的情绪。不是感动,更像是一种……被盟友坚定维护后的踏实感。
她重新面向观众,脸上恢复了一贯的冷静,接着周慕深的话,用更加清晰坚定的声音说道:
“我完全赞同周先生的观点。科学的价值,在于其本身的真实与逻辑。我希望未来大家关注‘清源’,是关注它的科学价值与社会意义,而非其他无关的杂音。”
她的发言,为这个小插曲画上了最终的句号。
论坛继续,但气氛已然不同。许多人看向沈清澜和周慕深的目光中,多了几分真正的敬意。
而在会场最不引人注意的角落,陆寒霆死死攥着拳头,指甲几乎嵌进掌心。他看着周慕深那样理所当然地站出来维护沈清澜,看着他们之间那无需言说的默契,看着沈清澜在周慕深维护后更加挺直的脊背……
他从未像此刻这样清晰地认识到,在沈清澜需要的时候,能名正言顺、理直气壮地站出来为她抵挡风雨的人,已经不再是他了。
周慕深那突然的打断与维护,
像一记响亮的耳光,
扇醒了他最后的不甘,
也扇碎了他,
最后一点,
可笑的妄想。